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8 毫秒
1.
旅游移民在国内已经出现,却很少得到学者的关注.以丽江古城为例,通过修正后的量表对丽江古城的旅游移民进行实测.然后通过SPSS 20.0软件,综合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分析法对不同类型旅游移民的地方认同水平及影响因素做了分析.再将人口统计学特征、"城市融入""外出目的"依次投入模型进行阶层回归分析.研究发现:(1)不同类型旅游移民的地方认同的影响机制不同,生活方式型旅游移民对丽江的地方认同显著高于经济利益导向型旅游移民;(2)地方认同不存在"性别"差异,"居住时间"和"从事行业"显著影响生活方式型旅游移民的地方认同;(3)总体而言,"城市融入"对于旅游移民地方认同的解释力度要高于"外出目的",其中"是否与当地居民来往"仅对经济利益导向型旅游移民产生影响.研究丰富了旅游移民的人地关系研究,对于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已有研究表明,在“日常生活世界”形成的群体身份认同能提升人们的主观幸福感。作为对当前社会快速变化的一种回应,背包旅行能提供展露自我的“自由空间”,建构独特的背包客身份认同。为探明背包客在“旅游世界”建构的身份认同是否显著提升其主观幸福感这一问题,基于社会认同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将自尊作为中介变量,检验了背包客身份认同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通过问卷调查(n=400)收集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偏最小二乘法(PLS-SEM)进行统计分析。发现:(1)背包客身份认同的自我归类维度、群体自我价值维度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向影响;(2)群体自我评价维度、群体自我价值维度对自尊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自尊对主观幸福感也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自尊在群体自我价值影响主观幸福感的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所得结果丰富了旅游者幸福感与背包客身份认同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3.
引导旅游者实施环境责任行为是应对传统村落环境困境、实现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途径。以刺激-机体-反应理论为基础,引入中介变量怀旧和调节变量道家生态价值观,用以探讨传统村落情境下旅游真实性对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边界。采用层级回归分析方法,对宏村349名游客的问卷调查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客体真实性和存在真实性对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怀旧分别在客体真实性、存在真实性与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关系中扮演中介角色;(3)道家生态价值观显著正向调节怀旧情绪对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4)道家生态价值观分别调节怀旧在客体真实性、存在真实性与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据此,应加强对传统村落资源的保护,注重打造原生态体验等,不断增强旅游者的真实性感知和怀旧情绪,进而在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中提升旅游者环境保护的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4.
游客公民行为是促进旅游地保持竞争力、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推手,现有研究主要参照顾客公民行为的逻辑框架,未能突出旅游情境和游客群体的独特性。以浙江省3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游客为研究对象,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心理所有权理论,构建了一个可调节的中介模型,探究地方依恋、地方心理所有权、自我提升动机与游客公民行为的关系。用SPSS 22.0和AMOSS 23.0软件分析收集到的419份样本数据,结果表明:地方依恋正向影响地方心理所有权和游客公民行为;地方心理所有权正向影响游客公民行为;地方心理所有权对地方依恋与游客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自我提升动机正向调节地方心理所有权与游客公民行为的关系,同时正向调节地方心理所有权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图像学理论进一步阐释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内涵和形成过程,提出了旅游目的地形象清晰度概念,以及形象清晰度测评指标体系,并以老牌旅游城市西安为案例地,对不同群体旅游者心目中的西安旅游形象清晰度进行了测评.研究表明:(1)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旅游者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主动或被动地接收旅游目的地各种旅游信息,并在大脑已有的认知水平下,对所获取的旅游信息进行组合、拼接以及评价形成的目的地心理认知“图像”.(2)旅游者个体之间和群体之间均存在目的地形象清晰度差异.旅游者了解目的地的信息类型越多样、内容越丰富,目的地形象清晰度越高.反之,则清晰度越低.旅游目的地形象清晰度可划分为要素清晰度、维度清晰度和整体清晰度3种类型.(3)旅游目的地形象清晰度与O-D对距离有关.(4)旅游目的地形象清晰度可以用旅游目的地形象描述词汇的频率、多样性指数及词汇网络中心性指标等进行测评.  相似文献   

6.
当前旅游城市化日益显著,从规模视角评价城市与旅游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城市规模与旅游规模指数,对关中平原城市群2004—2017年的城市规模与旅游规模相关性进行验证,并运用位序规模法则、城市金字塔理论及空间错位指数探究城市规模和旅游规模在区域和城市尺度下的协同发展规律。研究发现:(1)区域尺度下城市规模与旅游规模均属首位分布,发展趋势存在错位;(2)各城市的城市规模与旅游规模在等级和空间上基本同步,少数城市出现错位,近年来空间错位程度有增强趋势;(3)低错位区城市,规模等级较低,中、高错位区城市,规模等级偏高;(4)城市规模与旅游规模的作用与反作用互动关系是其同步与错位状态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旅游流与区域交通系统的耦合发展对区域旅游市场开发与合作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西北5省1995~2014年旅游流与区域交通系统的相关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GIS分析法,对西北5省旅游流与区域交通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间演变特征与空间格局进行了历时态与共时态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西北5省旅游流与区域交通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曲线呈现由低向高演进的态势,总体标准差均值分别为0.251和0.294,且区域内部差距逐渐凸显;(2)西北5省旅游流与区域交通的耦合协调度演变曲线呈现历时性波动上升且趋同发展态势,总体标准差均值为0.173,且区域内部差距逐渐扩大;(3)西北5省旅游流与区域交通耦合协调度类型实现了由严重失调向初级协调的转变,耦合协调度由低层次趋同向高层次趋异演变,并最终演变成"哑铃型"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和度假休闲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旅游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快速获得成功并在旅游业独树一帜的"洋家乐"被认为是乡村旅游和度假休闲产品的双重典型,因而全面了解其成功因素和未来可持续发展方向对我国旅游业意义重大.从游客角度系统分析了动机、感知价值和满意度对行为意愿的影响.根据对10家"洋家乐"的497位游客样本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逃离人际束缚动机、感知功能价值、炫耀价值、个人价值和独特价值对"洋家乐"游客的未来行为意愿有显著影响,满意度在其中发挥完全或部分的中介效应.最后,从"洋家乐"业主以及政府和社区居民的角度提出了"洋家乐"未来发展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组织承诺和组织有效性是组织行为学中重要的研究概念和研究对象,但应用于古村落旅游研究的还比较少.对不同经营模式下(外来资本主导型和社区主导型)古村落旅游经营户的组织承诺及旅游组织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古村落旅游经营户的组织承诺由情感承诺、继续承诺和规范承诺3个维度构成,组织有效性则由旅游发展有效性和社区公共服务有效性构成;组织承诺中的“情感承诺”在不同经营模式下存在较大差异;组织有效性中的“旅游发展有效性”维度在不同经营模式下也显著不同.此外还在因子层面研究了组织承诺对组织有效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郎木寺为调研区域,选取当地藏族居民、回族居民、旅游者和外来经营者4类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相片引导的半结构化访谈法,回收访谈资料共计396份,其中藏族居民102份,回族居民96份,旅游者99份,外来经营者99份.借助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采用共现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出4类群体感知意象的空间结构.结果显示:受访的4类群体形成了一系列相同的意象热点,且同一意象热点承载的地方感知是多样化的;同时4类群体受各自文化背景以及认知限度的影响,对同一地方呈现出不同的感知,并形成了4类不同的感知意象结构;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共现联系主要体现在同一地理界限内、性质互补、性质相似3个方面;当地居民与外来人口对于文化认同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旅游发展对当地文化的宣传并没有达到居民所认同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有关符号感知下的旅游体验真实性研究已引起广泛关注,然而基于编码者视角的符号研究并不能完全认识符号的多元属性,也无法完全理解体验真实性的意义。以西安回民街为例,结合旅游商业化、旅游符号和体验真实性的相关理论,从游客视角对民族文化旅游街区的商业化符号进行识别和解读,并对旅游商业化符号感知与体验真实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可识别的回民街商业化符号包括旅游商业环境符号、旅游空间环境符号、社会经营管理符号、商业及商品经营符号、现代化感知符号和地方认知符号。其中,地方认知符号感知对体验真实性有显著正向作用,其余商业化符号对体验真实性无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选取云南省丽江束河古镇客栈、餐厅的游客留言作为研究资料,探究古镇游客的旅游体验及其深层次的内在结构关系.借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11对文本内容进行编码,共得到28个概念和7个范畴,频次由高到低分别为个人情感、印象丽江、旅行经历、人生哲学、自然环境、逃离遁世、文化氛围.并对编码所得概念进行共现分析,通过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构建各节点的共现结构关系.结果表明,个体之间的旅游体验存在很大差异,游客旅游体验具有个性化、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束河古镇游客的旅游体验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三层级结构,这是游客、社会等多主体共同建构的结果.并据此为相关旅游经营与管理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3.
社区居民是民族村寨旅游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他们既是民俗旅游资源的重要载体,又因身处旅游地而直接承受着旅游所带来的各种冲击.随着西部民族地区日益将旅游产业作为当地追赶式发展的重要引擎,对社区居民旅游态度的研究便具有了极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社会资本和地方感作为理论基点,以贵州省黔东南西江苗寨和黎平肇兴侗寨作为实证案例,采用层次回归法,从社区中"人-人"关系和"人-地"关系入手探索居民对旅游发展持积极态度的前导因素,并就民族社区社会资本、地方感的培育和提升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西部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规划提供有益咨询.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是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而增权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以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石椅羌寨为例,运用社区增权理论,从经济、社会、心理、政治4个维度对当地居民的权利感知和旅游增权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经济权能是最核心的维度,居民对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乡村振兴的信心较足,但由于缺乏科学的引导与管理,经济增权后劲不足;居民对社会增权的感知表现为旅游对社区凝聚力的增强作用,但由于受益机制不完善,社会去权不容忽视;居民对心理权能的感知也较明显,表现为较高的文化自豪感和通过教育培训提升自身水平的愿望,但因其综合素质跟不上旅游发展需求,心理增权尚显不足;在政治权能方面,社区实现了基本的民主自治,但多数居民并未意识到自己的“权利”状态,同时信息不对称、制度不完善等导致政治去权现象严重。基于以上发现,从提升乡村旅游竞争力、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强化社区教育增能、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增权建议。  相似文献   

15.
旅游文本大数据以其方便、快捷和低门槛的特点为游客情感计算提供了极大便利,已经成为旅游大数据的主要来源之一。基于大数据理论和情感理论,以文本大数据为数据源,在全面梳理国内外情感计算相关成果的基础上,利用人工智能中的逻辑/算法编程方法、机器学习方法、深度学习方法对旅游文本大数据进行挖掘,探索最佳的基于文本大数据的游客情感计算方法。研究发现:(1)基于情感词典的游客情感计算模型,其核心是构建情感词典和设计情感计算规则,方法简单,容易实现,适用语料范围广。(2)机器学习,用统计学方法抽取文本中的特征项,具有非线性特征,可靠性较线性特征的情感词典方法高。(3)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游客情感计算,效果良好,准确率在85%以上。训练多领域的文本语料易于移植,实用性强,且泛化能力好,较适合大数据时代游客情感计算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