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伟鹤  黄宪平  章岳峰  刘勇 《应用数学》2016,38(1):39-41,48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手术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6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使用全胸腔镜手术治疗组(全胸腔镜组46例,采用3孔法)及使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组(胸腔镜辅助组40例,采用2孔法)。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术后生存质量及无瘤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胸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胸腔镜组患者术后胸腔液引流量[(217.8±50.5)ml]和视觉模拟评分(VAS)[(3.9±0.6)分]均低于胸腔镜辅助组[(258.0±48.6)ml、(6.5±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5、12.96,均P<0.05)。全胸腔镜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评分[总分(88.7±9.6)分]高于胸腔镜辅助组[总分(71.1±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P<0.05)。两组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手术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远期疗效均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蒋草  吴磊 《应用数学》2015,37(11):971-973,976
目的 探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肾脏病变的特点及长期使用青霉胺治疗对其产生的可能影响。方法 选取70 例临床 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临床表型和使用青霉胺时间分为肝脏型组、肝脑混合型组、脑型组及使用青霉胺<5年组、5~10 年组、>10 年组,检测并比较各组患者尿总蛋白(TG)、低分子量蛋白(LMW)、高分子量蛋白(HMW)、β2微球蛋白(β2-MG)、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白蛋白(ALG)及血肌酐(Scr)等肾脏病变相关指标;另选择无血缘关系且血铜蓝蛋白及铜氧化酶等铜代谢检查均正常的健康志愿者70 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上述指标并与观察组对照。结果 观察组的肾脏病变相关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同临床表型的患者各项指标间无统计学差异;随着服用青霉胺时间的延长,患者尿液中β2-MG、LMW百分比、NAG、TG水平逐渐降低,HMW 百分比、ALG水平逐渐升高,TG 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Scr 保持不变。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功能均有明显的损伤;肾脏病变在不同临床表型之间无统计学差异,长期使用青霉胺治疗对肾小球的功能有一定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源CT 4维血管造影(4D- CTA)及灌注成像(CTPI)在急性脑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拟诊为急性脑缺血性疾病的患者于发病2-24h内行头颅CT平扫和全脑CTPI检查,获得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等参数图,同时获得4D- CTA图像;于发病的1-3d后行MRI检查,分析CT平扫、CTPI、4D- CTA、MRI表现。结果 CT平扫发现12例有16个缺血病灶,CTPI发现26例32个缺血病灶,MRI发现25例28个缺血病灶,4D- CTA显示有20例责任血管有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结论双源CT 4D- CTA联合灌注成像能为急性脑缺血患者提供全面、详细的影像学信息,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急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1]。患者由于脑组织挫伤、颅内血肿形成、颅内高压等原因,使脑组织处于缺血、缺氧状态。据报道,重型颅脑损伤后,脑缺血、缺氧的发生率高达80豫以上,其后果是脑水肿和脑细胞继发性损害进一步加重,形成脑水肿-缺氧-脑水肿的恶性循环[2-3]。此时手术和神经保护的常规治疗方法效果不甚理想。有研究认为颅脑损伤后脑组织缺氧与预后密切相关[4],高压氧疗法能迅速降低颅内压,消除脑水肿,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况,加速患者觉醒反应和神经功能的恢复。2010-08—2012-08本院神经外科收治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适形调强放疗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42 例初治或复发的IIIB~IV 期NSCLC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范围包括原发灶及转移灶。肺原发灶剂量40~60 Gy/20~30 次,脑转移灶先行全脑放疗30Gy/10 次(或40 Gy/20 次),再缩野加量9Gy/3 次(或20Gy/10 次);骨转移灶放疗30 Gy/10 次或40 Gy/20 次。自放疗第1 天起开始服EGFR-TKI(埃克替尼125mg,2 次/d;或吉非替尼250 mg,1 次/d;或厄洛替尼150mg,1 次/d),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放射治疗结束1个月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42 例患者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28.6%(12/42)、64.3%(27/4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TTP)8.1 个月,中位生存期(MST)15.5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58.6% 和12.3%。毒副反应以I~Ⅱ级为主,III级不良反应有皮肤的痤疮样皮疹及皮肤搔痒,粒细胞减少、腹泻、食欲减退、贫血,无III 级放射性肺炎及食管炎发生。结论 采用适形或调强放疗联合EGFR-TKI 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及生存,不良反应轻微,多数患者能耐受治疗。  相似文献   

6.
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讨论通脑活络针刺法、溶栓剂法与常规治疗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在各救治时间窗对脑梗死患者N IHSS评分影响,并得到结论,通脑活络针刺法在各救治时间窗治疗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陈建彬  王蓓  高秀飞 《应用数学》2015,37(5):367-370
目的 分析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并为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 法根据入组标准收集2006 年1 月1日至2008 年12 月31 日收治的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285 例,并回顾性分析285 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式与患者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与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之间的关系,探究其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随访的285 例中,5年DFS 为90.3%,5 年OS 为94.6%。年龄≤35 岁患者相比35~60 岁患者DFS 与OS 均缩短(P<0.01)。淋巴结未转移患者比转移患者预后更佳(P<0.01)。术后辅助化疗、术后辅助放疗、内分泌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DFS 及OS(P<0.01)。间断或中断内分泌治疗能影响患者DFS 与OS(P<0.01)。中药巩固治疗能改善患者DFS(P<0.05),但未能影响OS。结论 淋巴结转移是全组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辅助化疗、辅助放疗、内分泌治疗均能改善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生存,加强术后的个体化管理对规范内分泌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郑建琼  陈育梅  冯国飞  黄凌霄  潘丹  朱雪燕  朱雪琼 《应用数学》2013,35(19):1725-17,281,732
目的观察人乳头瘤病毒(HPV)和肥大细胞(MC)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鳞癌(SCC)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CIN患者、40例SCC组患者和20例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组织中MC的表达,同时采用DNA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各级组织脱落细胞中HPVDNA分型。结果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高危型(HR)-HPV感染阳性率逐渐增加,分别为10%、55%、65%、85%、100%,其中最常见的高危型HPV感染的基因型为:16、58、52、18。与CINIII组比较,MC密度在CIN11组、SCC组、对照组中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或0.05),并且MC与肿瘤临床分期和血管转移有关(均P〈0.05)。MC低表达者与高表达者间HR—HPV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R—HPV感染可以降低MC的表达,癌组织中浸润的MC可以促进肿瘤血管的形成和肿瘤的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9.
给出了Markov链中某状态集的生存时间和死亡时间的分布(均是混合指数分布),以及其分布的各阶导数与转移速率之间的约束关系.利用它们证明了:对于星形分枝Markov链离子通道,其全部转移速率能够通过中心状态及其相邻状态的生存时间和死亡时间的分布唯一确定,给出了相应的算法,并例证该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术后残端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2008年1月至2013 年12 月收治子宫切除术后残端阴道VaIN 43例,对其先期疾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先期疾病有宫颈上皮内瘤变17 例(39.5%),子宫颈癌24例(55.8%),子宫肌瘤1例,子宫内膜癌1 例。继发VaIN的中位时间为术后21个月。24例(55.8%)无临床症状,13例(30.2%)阴道分泌物增多,6例(14.0%)有阴道烧灼感。病变多位于上段阴道(34/43,79.1%)。38例行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阳性率为92.1%(35 /38),其中30例在两次病程中均为阳性。40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4例经腹行全阴道切除术,7例经会阴行阴道部分切除术,29 例行高频氩气刀黏膜剥脱术。术后2 例(4.7%)病变持续,5例(11.6%)缓解后复发,均为VaIN。4例再次行黏膜剥脱术,无一例进展为浸润癌。结论子宫切除术后残端阴道VaIN多见于子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位发病时间为术后21个月。HPV 感染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手术导致的阴道黏膜受损可能促进了VaIN 的发生。高频氩气刀阴道黏膜剥脱术治疗VaIN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确定一类带环离子通道门控的转移速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证明了Markov链中某状态集的生存时间和死亡时间的分布均是混合指数分布,并给出了此分布与转移速率之间的若干约束关系.利用它们证明了:对于文中的带环离子通道门控,四种情形的转移速率都能由其中两个开状态的生存时间和死亡时间分布唯一决定,并给出了相应的算法.而Wagner等指出只有一种情形是可以确定的.  相似文献   

12.
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EV71引起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多见,病情重,进展迅速,病死率高,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我院2010-04-08共收治重症手足口病患儿300余例,其中9例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予以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现将病例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于应用ESD治疗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例上消化道黏膜局限性隆起病变,先行超声内镜检查,再采用ESD进行治疗,比较术前超声内镜诊断与内镜治疗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记录手术耗时、整块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局部残留复发率。结果食管病变6例,其中早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各1例,平滑肌瘤4例;胃内病变14例,其中胃早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各3例,异位胰腺1例,间质瘤7例。术前EUS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为100%。手术时间16~100(32.8±15.7)min;整块切除率85%,出血率为20%,穿孔率10%,术后随访1~12个月,无残留与复发。结论超声内镜对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诊断准确率高,超声内镜辅助下ESD治疗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1.引言在医学临床试验中经常会遇到生存数据,即一组被观察患者(患同一种病,并得到一定处置或治疗的患者),从某个标准时刻(如发病、确诊、入院或手术等)算起至死亡为止的持续时间的数据.通常称这段时间为生存时间或生存期.生存期的长短是衡量和比较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前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婴儿肾母细胞瘤的可行性。方法2009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6例婴儿单侧肾母细胞瘤,术前评估肿瘤手术一期切除困难,所有婴儿均行经导管肾动脉化疗栓塞,术后4周内行肿瘤根治性手术切除,记录并分析6例婴儿的治疗结果、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6例婴儿介入后肿瘤体积均缩小,平均缩小39.03%(23.95%~61.8%),介入治疗总有效率达83.33%(5/6);手术中瘤体完整切除率为100%,无肿瘤破溃及污染腹腔情况。手术后随访时间平均为42.8个月,无肿瘤复发、远处转移及死亡。结论术前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婴儿巨大肾母细胞瘤是安全、有效的,能为一期手术切除困难的肾母细胞瘤患儿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射频消融(RFA)联合131I 肿瘤细胞核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131I-chTNT 治疗中晚期肝癌的安全性和疗 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4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射频消融组22 例,射频消融+131I-chTNT注射组(联合组)12 例,随访时间5~48 个月,评价其生存期和安全指标,包括肝损伤、骨髓毒性及甲状腺损伤等。结果 联合组术后7d 复查血红细胞、血小板未见明显下降,血白细胞指数略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dALT、AST明显升高,TBIL 轻微升高。与术前相比,ALT、AST 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BIL 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 个月查甲状腺功能,T3、T4、TSH、FT3、FT4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联合组治疗术后1个月复查增强CT 或增强MRI,其中CR2 例,PR8 例,SD1 例,PD1 例。联合组中位总生存期较单纯射频治疗组有延长的趋势(P=0.052)。结论 对于中晚期肝癌,射频消融联合131I-chTNT瘤内注射治疗中晚期肝癌是安全有效,未对肝功能、骨髓、甲状腺功 能等产生不良影响。但尚需大样本研究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A辑》1977,20(3):281-288
溶癌呤是一种抗癌新药,它是一种水溶性的6-巯基嘌呤(6-MP)衍生物,由磺酸钠基取代6-MP中巯基上的氢原子而得。在150毫克/公斤剂量下,腹腔及肌肉给药对大鼠吉田肉瘤的抑制率分别达99%和96%。临床试用于治疗178例各类肿瘤患者的结果表明:对绒毛膜上皮癌和恶性葡萄胎的疗效较好,有效率为80.3%(57/71),其中35.2%肿瘤完全消退;对各类急性白血病均有一定疗效,显效迅速。 脊髓腔给药对滋养叶细胞癌及白血病的脑转移亦有一定疗效;对上颌窦癌和鼻咽癌等头颈部肿瘤亦有效。副反应与6-MP类似,但较6-MP为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成为治疗消化道早期恶性肿瘤和较大的良性病变的新技术[1]。它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疗效等同于外科手术等优点[2],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多处病变,切除深度包括黏膜全层、黏膜肌层及大部分黏膜下层,明显降低肿瘤的残留及复发率[3]。ESD在我国开展的时间并不长,是一项高难度和高风险的介入治疗,由于其操作的空间狭小,消化道管壁薄、血管丰富,故并发症发生率高,主要以出血和穿孔多见[4],因此临床护理配合及观察尤为重要。笔者总结了我院2010-08—2012-10进行ESD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RI检查显示无责任病灶的脑后循环缺血(PCI)患者的局部脑血流灌注情况,探索PCI患者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符合PCI临床诊断的24例患者行头颅MRI检查,对未发现责任病灶的患者进一步行CT灌注成像(CTPI)检查.在CTPI图像上手绘感兴趣区域(ROI),记录病灶区与对照区的灌注参数,包括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结果 CTPI检查发现异常灌注18例(阳性率75%),缺血灶共26处,其中小脑10处(38.5%),枕叶7处(26.9%),颞叶3处(11.5%),脑干6处(23.1%).TTP发现异常15例,且均与临床症状相对应,rCBF发现异常13例,rCBV发现异常8例.脑梗死前期分期:玉1期4例,玉2期1例,域1期5例,域2期8例.病灶区的rCBF、rCBV、MTT及TTP与对照区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 CTPI检查通过对PCI患者进行ROI半定量分析,可客观评价脑后循环脑血流灌注情况,发现头颅MRI检查所未能发现的缺血灶,为临床诊治PCI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MR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乳腺疾病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8例女性乳腺患者进行MRI检查,先进行双侧乳腺常规MRI平扫,再进行双侧乳腺扩散加权平面回波(EPI)序列扫描,最后行乳腺动态增强扫描。通过后处理,得到病灶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结果根据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特点及ADC值,结合常规MRI形态学特点进行良、恶性病变诊断。MRI诊断为恶性肿瘤19例,良性病变29例。手术或活检病理结果证实MRI诊断为恶性肿瘤的19例患者中,18例为恶性肿瘤,另外1例为良性肿瘤(旺炽性腺瘤);MRI诊断为良性病变的29例患者,手术或病理活检均证实为良性病变。MRI区分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准确率为97.9%(47/48),与手术或病理活检准确率(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044,P=0.834)。结论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可提高乳腺疾病影像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