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椭圆曲线加密体制在移动电子商务安全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重点分析了ECC在移动电子商务安全WPKI中加密及签名算法方面的改进和应用,并在ECC原理与WPKI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探讨了ECC在WPKI体系中WTLS证书、无线身份识别模块及WTLS协议的应用,最后论述了基于ECC的身份认证方案.  相似文献   

2.
密钥管理是无线传感器网络面临的极具挑战性的安全问题之一.无线传感器节点具有有限计算和储存能力,如何在连通性、能量消耗和安全性之间寻找平衡是热点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环形区域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密钥管理方案.该方案将无线传感器所在区域划分为环形区域,采用分层式网络结构,对环形区域进行再划分,利用数据包格式和传感器节点的广播特性...  相似文献   

3.
一种移动Agent的安全认证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移动Agent的安全问题,简要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安全认证技术,并在公钥密码体制认证方案的基础上,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可用于移动Agent和Agent平台之间安全认证的方案。证书采用X.509证书格式,使用RSA和IDEA混合加密的算法,密钥管理采用PGP算法中公私钥环的方式,使该认证方案具有很高的安全性。文中详细说明了方案的实现流程,并深入分析了其安全性。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案能有效改善移动Agent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慢衰落无线移动信道的统计特性,针对数字通信系统的计算机仿真要求,利用蒙特卡罗方法得到了一种无线移动信道的离散时间模型,并运用此信道模型构造了GD-OFDM系统仿真模型,研究了OFDM系统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信道模型有效地描述了无线移动信道的多普勒扩展和时延扩展的特点,在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软件仿真中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PKI加密技术在电子政务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电子政务网络对信息传送的安全要求,分析了PKI加密认征技术,介绍了一个在电子政务网中得到实际应用的加密认证邮件系统,对PKI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移动Agent安全系统在大规模开放式网络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Agent为本构建移动Agent安全体系的一种新方法,设计了具体的实施方案:Agent注册和Club服务机制.前者引入Agent注册处对Agent代码进行事前验证;后者引入Club服务器为用户提供Agent信息咨询服务.这种方案使移动Agent运行环境可以在保证Agent不对系统造成损害的同时,对特定Agent本身的资源需求进行授权.文中还给出了安全体系的结构和功能,并开发了遵循这一设计方案的原型系统Roamer3.O,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均优于传统系统.  相似文献   

7.
针对智能电网中存在的缺乏对硬件设备的认证、无法验证初始双方的计算环境安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国密算法的、面向智能电网场景的移动终端可信网络通信方案。该方案基于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实现了国密算法以满足智能电网防护自主可控的安全需求,从物理层面增强了智能电网下移动终端的安全性;将可信网络连接技术应用到智能电网移动终端中,设计出适用于智能电网系统中终端的数据安全传输方案,在保证通信链路安全的同时,保证接入智能电网系统中终端的合法性。本文设计并实现了所提方案的原型系统,并基于原型系统完成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可信通信方案可有效提升移动设备网络接入安全性,在智能电网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一种通用的Beyond 3G Multi-Radio接入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一代移动通信网(Beyond 3G)是多种无线接入(Multi-Radio)共存的融合网络.如何有效集成异构无线网络,优化使用全部的无线资源是B3G研究领域内关键课题之一.在分析目前多种异构无线网络整合方案的基础上,借鉴欧洲IST 6th框架中Multi-Radio接入架构的基本思想,考虑在链路层实现异构无线网络之间的整合,从而提出一种通用B3G Multi-Radio接入架构模型,该模型可以无缝融合多种无线接入技术、有效利用全网无线资源.  相似文献   

9.
针对在传统移动IP中用户只能被动使用已知的网络服务问题,提出了支持主动式网络服务发现的移动IP方案.本方案在传统移动IP基础上,引入基于客户/服务模型的主动服务发现机制,并制定具体的通信过程及各种消息的格式,实现了对瘦客户的支持.同时针对带宽紧张问题,设计了优化过滤机,实行结果过滤,避免了不必要的结果的发送,提高了带宽利用率.模拟实验表明了该系统较好地支持了移动IP中主动服务发现,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1月14日,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无线全数字音视频移动通信终端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成果鉴定会在我校举行.该项目由宁波大学、宁波新然电子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担,项目组负责人是我校何加铭教授.该成果可实现实时双工图像、语音的无线移动传输,主要用于国内外野外作业行业和军方移动通信.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命名和定位移动Agent系统内各种实体的不同机制,并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和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实用的命名和定位机制,并将其应用于本实验室的移动Agent原型系统Roamer。该机制的提出旨在解决系统内各实体的快速定位和移动Agent的透明迁移问题。最后,讨论了现有MASIF兼容系统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合理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移动自组织网络QoS特性,减小组播的时延,利用群论中的直积方法构建了一个类超立方体拓扑结构,它具有对称性强,直径小的特点,给移动自组织网络结点分配虚拟坐标,使其嵌入到该类超立方体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确定性的组播路由算法.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组播路由算法在端到端时延,网络带宽消耗以及组播数据分发的成功率方面更能适应移动自组织网络的需求,并为大规模的移动自组织网络组播通讯在带宽,时延和负载均衡等优化策略方面提供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地方政府部门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中存在的交换效率低、重复建设等问题,通过分析数据交换技术、应用现状和交换需求等,研究和设计了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政务数据交换云总体架构和子系统.数据交换云可实现在一个物理交换平台上运行多个可管理的虚拟交换子平台,有效地提高政府投资效益和信息交换效率,方便政府部门使用和管理,并能有效解决数据交换与应用耦合度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MPLS与移动IPv6的结合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PLs(多协议标记交换)是一种转发机制,结合了第二层的高速交换和第三层路由的灵活性,为未来骨干网提供了高速的IP转发和扩展性。IFv6是未来网络的基石,它解决了当前IFv4所面临的问题,而移动IP技术解决了用户移动性需求。本文对MPLS与移动IPv6的结合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一种在非视距环境中的移动节点定位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移动节点射频定位技术基础上,根据自主移动节点运动的特点,提出一种能够减轻非视距NLOS影响的定位算法nLAEL.该算法首先利用移动节点的速度信息,构造相对定位轨迹;然后通过相对定位轨迹和射频定位的比较实现对位置和方向的估计,获取定位结果;最后估计射频定位精度,区分出失真的射频定位结果,以减小NLOS的影响.本算法计算简单,是一种实用的移动节点定住方法.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当前移动GIS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移动空间信息数据分发新需求的基础上,对在移动环境中数据量大、无线信号不稳定情况下的服务访问、数据传输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引入对等网络(P2P)技术,解决了在无线网络环境下客户端因受网络质量影响和大规模空间数据显示耗时长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移动GIS系统的效率与稳定性.实验表明,通过P2P服务缓存下载和地图服务渐进式传输方式,能有效缩短用户访问的响应时间,改善因网络不稳定造成数据丢失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随着第4代移动通信技术(4G)的普及以及4核和8核CPU手机的出现,无线网络数据传输能力和移动终端性能得到了大幅提高.移动用户的广泛参与使得地理信息的采集和上传下载数据巨量,致使有限的带宽传输速率与海量信息传输需求存在矛盾.针对移动用户对空间数据的高压缩率和高失真度容忍率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新的矢量地图数据压缩方法,通过去除冗余点、平移坐标轴和转换数据类型3个步骤,可2次压缩数据.测试结果显示,该方法的综合压缩率接近70%,可有效降低无线网络数据传输负荷,节约移动终端的存储空间.  相似文献   

18.
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HPLC/MS)分离鉴定了绿茶、红茶和咖啡中的主要活性化合物,如酚类(儿茶素、绿原酸等)、生物碱类(咖啡因等),并对上述饮品中的咖啡因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实验表明:进样量20μL,流速200μL·min^-1条件下,用流动相乙腈/0.1%三氟乙酸进行梯度洗脱,能有效分离相关组分;各饮品中咖啡因的含量依次为绿茶〉咖啡〉红茶.同时用TEAC法测定和比较了各饮料样品的总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国内外最新的计算机技术与GIS技术研究现状基础上,结合移动GIS和网格GIS两种技术,紧紧围绕移动终端存在的内存小、带宽窄、易断接的特征,分析和探讨一种可行的面向移动用户的新型开放式空间信息网格服务机制,提出面向移动用户的空间信息网格服务模型(spatial information grid service model for mobiledevices,M-SIG),进而对数据与功能服务的广域描述、组织和管理机制以及移动终端的服务调用方法进行讨论,并对原型系统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