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谢直虎  杨群 《光谱实验室》2008,25(5):909-913
首次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直接、快速、准确地测定两种普洱绿茶的红外光谱,并对它们特征谱的异同作对比分析后做出解释。研究表明:镇沅县五一普洱茶厂生产的同属晒青的两种普洱绿茶,由于储存年限的不同,使得每个样品都有自己独特的红外光谱,两者红外吸收光谱的峰位相同,但峰形和相对强度都有一些差别。最明显的峰形差别是出现在1518.0cm-1处,储存时间较短的吸收峰比储存时间较长的吸收峰更尖锐;最明显的相对强度I1653/I1518,I1040/I1147,I1040/I825都是储存时间较短的比储存时间较长的强。该研究为普洱绿茶储存年限的鉴别和有效储存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自然老化谷类种子的二维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粮老化影响种子活力及粮食品质。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二阶导数红外光谱(SD-IR)和二维相关红外光谱(2D-IR)方法对不同储藏年份的大麦,小麦,稻谷,玉米和高粱种子进行区分研究。结果显示,原始光谱中几个峰强比有差异;在二阶导数红外光谱中,不同储藏年份种子在1 800~800 cm-1范围内的吸收峰强度和形状显示出差异。二维相关红外光谱结果显示:大麦在1 350~1 800 cm-1,小麦,稻谷,玉米和高粱在860~1 690 cm-1范围内有明显差异,随储藏年份增加,自动峰和交叉峰的数目减少,强度减弱。结果表明,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二维相关红外光谱能有效快速地区分不同储藏年份的谷类种子。  相似文献   

3.
种子的萌发是种子生命历程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了解种子萌发过程中经历的生理生化变化,准确确定种子的活力,对农业生产很重要,因而,研究种子萌发有重要意义。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曲线拟合研究不同萌发程度的水稻种子,以探寻种子贮藏物质动员情况,对不同萌发时间的水稻种子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二阶导数光谱、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和曲线拟合研究。结果显示,原始红外光谱整体相似,光谱反映出水稻种子的主要贮藏物质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吸收峰强度比A1 659/A1 019,A1 740/A1 019,A1 157/A1 019,A1 157/A1 081随萌发时间的增加而降低。814~1 000和1 028~1 340 cm-1范围内的二维相关红外光谱结果显示自动峰个数和最强自动峰的位置、强度随种子萌发时间的增加而变化,表明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蛋白质发生变化。二阶导数光谱在1 200~950 cm-1范围内出现七个峰,其中988 cm-1处的峰随萌发时间的增加向较高波数蓝移,而1 053和1 158 cm-1处的峰向较低波数红移,表明水稻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多糖的结构和含量可能发生了变化;在1 700~1 600 cm-1范围内出现九个峰,其中1 641和1 692 cm-1处的峰呈现随萌发时间的增加红移到较低波数的趋势,表明水稻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蛋白质的结构和含量可能发生了变化;在1 800~1 700 cm-1范围二阶导数光谱仅观察到1 712和1 744 cm-1处的两个峰,其中1 744 cm-1由脂类物质C═O伸缩振动引起,为脂肪的特征峰。为进一步研究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贮藏物质的具体变化,以二阶导数光谱确定的子峰位置和数目为依据,对原始红外光谱的1 200~950与1 800~1 600 cm-1区域进行曲线拟合分析。曲线拟合结果显示,随萌发时间的增加,多糖和蛋白质的相对含量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脂肪的相对含量先降后升。研究表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曲线拟合可作为研究种子萌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水稻、玉米、蚕豆正常叶和稻瘟病叶、玉米和蚕豆锈病叶。结果显示,其红外光谱均主要由多糖、蛋白质的振动吸收谱带组成。光谱整体相似,差异主要表现为光谱峰位、峰形及吸收强度比。三种作物正常叶的二阶导数光谱在1 750~1 500 cm-1范围内的相关系数差异明显。水稻正常叶与稻瘟病叶的吸收强度比A1 056/A1 652;蚕豆正常叶与锈病叶的吸收强度比A1 652/A2 920;玉米正常叶和锈病叶(非病斑部位)吸收强度比A1 056/A2 920,玉米正常叶和玉米锈病叶(病斑处)吸收强度比A1 652/A2 920,均呈现出病变叶吸收强度比正常叶要小的趋势。表明他们之间的多糖和蛋白质的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罗茜 《光谱实验室》2012,29(3):1796-1799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测定彝药包谷七和见肿消的红外光谱图。分析比较了两种彝药在红外光谱图上的异同,结果表明,两种样品在红外光谱图上的吸收峰的峰形、吸收位置和强度均有差异,不同样品的特征吸收峰明显,通过分析红外光谱,为彝药的识别、鉴定和药理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紫外光引发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丙烯酰胺(AM)、 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 丙烯酸丁酯(BA)为单体,采用紫外光引发聚合制备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DAC-BA)。 采用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研究其结构特征;分析AM,DAC,BA,P(AM-DAC-BA)的红外光谱中的典型红外振动频率的归属。 通过与单体红外光谱比较得出:由于聚合产物的对称性增加,聚合产物红外光谱更加简单。 P(AM-DAC-BA)的特性粘度随着光强、 BA含量、 光引发剂浓度、 光照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选取AM,DAC,BA中的—CONH2,—COOCH2(CO), —COOCH2—(C—O—C),—CH2—N+(CH3)3基团吸收峰为特征吸收峰,随着光强、 BA含量的增加,特征峰面积增加;随着光引发剂浓度增加特征峰面积却呈现减少趋势;随着光照时间增加,峰面积是先减小后增加。 但不同P(AM-DAC-BA)在红外光谱上对应的特征吸收峰的峰型类似,特征峰位置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对7种植物[玉兰、香水百合、天竺葵(粉红,红色)、兰花、菊花、马蹄莲]花粉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花粉样品的红外光谱主要由蛋白质、多糖、脂类物质的特征吸收峰组成。不同种花粉的红外光谱的差异表现为脂类物质的特征吸收峰强度的变化,多糖特征吸收峰峰形的区别,以及蛋白质和多糖的特征峰强度比的不同。不同颜色的天竺葵光谱差异较小,仅脂类特征吸收峰略有差异。研究表明,利用红外光谱建立数据库,有可能依据花粉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鉴别植物。  相似文献   

8.
《光散射学报》2021,33(1):84-92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结合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法,研究了人工老化和自然老化条件下的大豆种子。结果显示,两种老化条件下大豆种子的原始光谱整体相似,吸收峰强度出现了差异;在二阶导数红外光谱中,人工老化和自然老化条件下大豆种子中物质变化趋势趋于一致。两种老化大豆种子在1747和1693 cm~(-1)附近的吸光度随着老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强的趋势;在1660,1549,1236 cm~(-1)附近整体为减弱趋势;在1610~1550 cm~(-1)附近呈现增加趋势;在1150~1100 cm~(-1)附近呈现减弱趋势,但在老化过程中均出现一定增强。二维相关红外光谱结果显示,未经老化处理的大豆种子的自动峰数目和位置相同,自动峰强度发生改变;自然老化条件下大豆种子随着老化程度的加深,自动峰的数量、强度和位置表现出明显差异;人工老化大豆种子随着老化程度的加深,自动峰的数目和位置差异不明显,强度变化较为明显。大豆种子在老化过程中脂类物质增加,蛋白质物质减少,糖类物质减少,酮/醛类物质增加,氨基酸增加,醇类物质、酚类物质发生变化。利用红外光谱法对人工老化和自然老化条件下大豆种子的研究结果表明,红外光谱法可以实现快速、方便的对两种老化大豆种子的光谱变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印文的形成时间检验一直以来是文件物证检验中的难点问题,能够为判定合同文书的真伪性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本研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不同人工老化时间的印泥进行了检验,发现随着人工老化时间的增加,特定红外吸收峰的强度比会发生明显变化;根据其所对应的分子振动基团不同,分别符合逐渐升高或下降的特定规律。这一实验结果表明,红外光谱是分析印泥成分随人工老化时间推移而产生变化规律的一种有效手段。这一研究能够为印文的形成时间检验提供理论依据,在文件物证检验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采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跟踪了啤酒酵母发酵过程,解析了发酵过程的红外光谱变化。在啤酒酵母培养过程中,1106cm^-1吸收峰强度的下降反映出基质麦芽糖的消耗;而产物乙醇的形成会引起880、2976、2980cm^-1处吸收峰强度增加和1625cm^-1处吸收峰的下降,从上述吸收峰强度的变化可描述啤酒酵母培养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Infrared physics》1990,30(2):143-148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of saliva treatment on the molecular surface composition of oral streptococci, infrared transmission spectroscopy on freeze-dried cells mixed in KBr was used. All IR spectra show similar absorption bands for the saliva-coated and uncoated strains involved, with the most important absorption bands located at 2930cm−1 (CH), 1653 cm−1 (AmI), 1541 cm−1 (AmII) and two bands at 1236 cm−1 and 1082cm−1, which were assigned to phosphate and sugar groups. However, calculation of absorption band ratios normalized with respect to the CH band around 2930cm−1, showed major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aliva-coated and uncoated strains. All strains demonstrated an increase in the AmI/CH and AmII/CH absorption band ratios after saliva treatment indicative for protein adsorption, except for Streptococcus mitis BA showing a small decrease in the AmI/CH absorption band ratio. Two positive relationships could furthermore be established both between the AmII/CH absorption band ratio with the N/C elemental surface concentration ratio of the strains, previously determined from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as well as between AmI/CH with the fraction of carbon atoms at the surface involved in amide bonds, also determined by XPS. This study clearly demonstrates the possibility of IR spectroscopy to determine the molecular surface properties of freeze-dried micro-organisms, as illustrated here from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molecular composition of untreated and saliva-treated oral streptococcal strains.  相似文献   

12.
常绿树叶自然衰老的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七种常绿树的幼叶、成叶和老黄叶进行了研究,以期探讨常绿树叶自然衰老的光谱规律。不同时期叶片红外光谱变化主要在1 800~700 cm-1范围,用吸光度比A1 070/A2 927和A1 070/A1 160考察叶样多糖相对含量变化,用A1 318/A2 922考察草酸钙相对含量变化,用1 800~1 500 cm-1范围拟合峰的峰高比H1 650/H1 740考察蛋白质相对含量变化。结果显示在自然衰老过程中蛋白质、糖类、草酸钙相对含量有变化,但不同种树变化规律不同,说明不同种树叶衰老过程中物质积累、动员规律不同。证明中红外光谱可用于植物衰老生理变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SiH4与H2作为前驱气体,采用射频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了纳米晶硅薄膜.利用Raman散射和红外吸收光谱等技术,对不同氢稀释比条件下薄膜的微观结构和键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氢稀释比增加,薄膜的晶化率明显提高,而氢稀释比过高时,薄膜晶化率呈现减少趋势.红外吸收光谱分析表明,纳米晶硅薄膜中氢的键合模式与薄膜的晶化特性密切相关.随着氢稀释比增加,薄膜中整体氢含量和SiH2键合密度明显减少,而在高氢稀释比条件下,氢稀释比增加导致薄膜中SiH2键合密度和整体氢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4.
FTIR光谱法定性鉴别有毒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红外光谱法对有毒和无毒豆角进行了分析,找到了一种操作简便、经济实用的定性鉴别有毒豆角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SiH4与H2作为前驱气体,采用射频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了纳米晶硅薄膜.利用Raman散射和红外吸收光谱等技术,对不同氢稀释比条件下薄膜的微观结构和键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氢稀释比增加,薄膜的晶化率明显提高,而氢稀释比过高时,薄膜晶化率呈现减少趋势.红外吸收光谱分析表明,纳米晶硅薄膜中氢的键合模式与薄膜的晶化特性密切相关.随着氢稀释比增加,薄膜中整体氢含量和SiH2键合密度明显减少,而在高氢稀释比条件下,氢稀释比增加导致薄膜中SiH2键合密度和整体氢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6.
九江网纹红土中粘土矿物过渡相的矿物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长江中下游网纹红土中粘土矿物过渡相的矿物学特征及成因,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FTIR)、以及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分析(HRTEM)等现代测试技术方法,对江西九江红土剖面网纹红土中粘土矿物过渡相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X射线衍射及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九江剖面网纹红土中粘土矿物组成主要有伊利石和高岭石,少量蒙脱石和伊利石/蒙脱石及微量高岭石/蒙脱石混层矿物过渡相。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蒙脱石晶层向高岭石晶层转化的现象。伊利石/蒙脱石过渡相是伊利石向蒙脱石转化的过渡产物,而高岭石/蒙脱石过渡相则为蒙脱石向高岭石转化的过渡产物,网纹红土中这两种过渡相的出现说明了粘土矿物风化演化的过程,即:伊利石→伊利石/蒙脱石混层矿物→蒙脱石→高岭石/蒙脱石混层矿物→高岭石的演化,同时表明网纹红土形成于风化作用增强的温暖潮湿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17.
南红玛瑙是我国珠宝市场上常见的红色玛瑙品种之一。南红玛瑙市场火热且仿制品层出不穷,但对于南红玛瑙仿制品在材质和谱学特征上与天然南红玛瑙差异的研究较少。选取市场中出现的两类南红玛瑙仿制品和天然南红玛瑙作为研究对象,对常规宝石学特征、显微特征、紫外-可见光谱、拉曼光谱以及红外吸收光谱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两类南红玛瑙仿制品主要成分与天然南红玛瑙相同,均为石英,其折射率、密度、硬度、颜色、光泽等物理性质与南红玛瑙相近,短波和长波紫外光下均呈惰性。第一类仿制品(FZP-1)仿制对象为樱桃红手链,紫外可见光光谱240~570 nm处存在一宽吸收带,呈浅橙红色。显微镜下观察到FZP-1呈粒状结构,见红色染料沿裂隙分布,呈“丝瓜瓤”状,是典型染色石英岩的结构特征;第二类仿制品(FZP-2)仿制对象为柿子红手链,紫外可见光光谱从240~540 nm处存在一宽吸收带,呈橙黄色。FZP-2呈隐晶质结构,表面可观察到条带状和“指甲纹”状构造,切面可见三层不同的颜色分带且明显沿打孔处分布,指示该仿制品经过染色处理与热处理。天然南红玛瑙(TR)为隐晶质结构,内部含有红色点状赤铁矿,与两类仿制品的内部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别。两类仿制品与天然南红玛瑙红外光谱均显示仿制品具有石英的典型光谱特征,在1 100~1 250,600~800和300~600 cm-1范围内均存在吸收峰,分别归属于Si-O-Si的非对称伸缩振动、Si-O-Si的对称伸缩振动和Si-O-Si的弯曲振动。两类样品800 cm-1峰均存在分裂,指示结晶程度良好。FZP-1的显微红外光谱测试发现颗粒间隙在2 800~3 200 cm-1范围内存在有机物相关峰位,以2 916和2 848 cm-1强峰为特征,由C-H的伸缩振动引起。拉曼光谱测试结果显示,两种样品中除石英的有关峰位外,FZP-1在915和1 337 cm-1等处存在与其有机染料相关的峰,由饱和C-H的弯曲振动引起,与显微红外光谱结果一致。FZP-2的拉曼光谱显示在502 cm-1存在与斜硅石相关的峰。根据斜硅石与石英特征峰强度比值计算两者的相对含量,结果显示斜硅石与石英的相对含量比约为0.15~0.16,远高于天然南红玛瑙。根据国家标准第一类仿制品应定名为染色石英岩玉,第二类样品应定名为玛瑙。  相似文献   

18.
病斑、病斑附近烟叶和正常烟叶的FTI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了赤星病、角斑病和气候型斑点病3组病斑、病斑附近烟叶和正常烟叶,发现3组烟叶样品红外光谱的吸光度比A1631/A1025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有正常烟叶病斑附近烟叶病斑的规律。对3组烟叶样品整个光谱区的原始光谱和二阶导数光谱进行距离分析,结果显示,病斑附近烟叶与正常烟叶的Pearson相关系数大于病斑与正常烟叶的Pearson相关系数,即与病斑相比,病斑附近烟叶与正常烟叶具有更紧密的关系。吸光度比A1631/A1025和Pearson相关系数的这种变化趋势表明病斑附近烟叶的化学成分在逐渐改变,即病斑附近烟叶处于正常和病变的过渡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有望成为诊断烟草潜育期病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