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祺 《化学教育》1983,4(1):1-5
“自然科学的成果是概念”。作为自然科学重大成果之一的“分子”概念,从其诞生到现在的两个世纪中不但使化学成为一门精密的科学,而且也明确了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就是分子。  相似文献   

2.
化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就是分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一个体系。现在已发现了一百多种元素的原子,世界上一切物质实体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种类是非常多的,现在已经知道的稳定分子就有千万种以上。化学是以分子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化学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分析、了解分子的组成和结构,并找出其中有关的规律,从而设法合成具有为人类所需要的性质的各种分子,以满足人类的日益增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景鹏  傅若农 《分析化学》1995,23(1):104-110
超分子化学是有关超分子体系结构和功能的化学,超分子体系是由多个分子作用联系起来的实体,分子识别是形成超分本系的基本特征,本文从分子识别的角度,探讨了气相色谱学中超分子化学问题,并详细地评述了冠醚、液晶、环表固定液的分子识别机理的研究状况,最后,作者们大致展望了色谱研究超分子问题的前景,并且认为在多人工作基础上会产生一门新科学-超分子色谱学。  相似文献   

4.
理论化学与下世纪“化学学科重组”前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光宪 《结构化学》2000,19(1):74-77
本文展望了理论化学的发展趋势并预言了下个世纪“化学学科的重组”。作者建议了现代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从原子,分子片,分子,超分子,生物大分子到分子的各种不同尺度和不同程度的聚集态的合成和反应,分离和分析,结构和形态,物理性能和生物活性及其规律和应用的科学. 根据这个定义,从化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在21 世纪化学分支学科可能发生重组,因此化学可以划分为如下八个层次:1) 原子层次的化学; 2) 分子片层次的化学; 3) 分子层次的化学; 4) 超分子层次的化学; 5)生物与分子层次的化学; 6) 宏观聚集态化学; 7) 介观聚集态化学和8) 复杂分子体系的化学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学生的原子、分子心智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冰  贾玉江  潘海鸿  钱玲 《化学教育》2001,22(3):6-9,13
学生对于科学概念的认识被称为学生的心智模型。本研究探讨了学生关于原子、分子2个概念的心智模型。研究采用半结构的访谈法,访谈对象是初三、高一和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文章从2个方面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学生关于原子模型的认识、学生对于原子、分子的描述。文章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随着量子化学计算技术的发展,用量子化学来定量地处理和解决科学问题的对象愈加广泛。本文简单地介绍了分子轨道(简称MO,下同)计算应用于核化学、放射化学和同位素化学,诸如对萃取剂性能的理论分析、放射核素衰变对分子稳定性的影响、同位素效应的计算和在核药物化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化学进展》2001,13(6):487-488
化学科学部“十五”优先资助领域以加速化学和化工学科的发展 ,增强基础研究工作的活力 ,发挥其中心科学的作用为目标。以开展泛分子 ( panmolecules)的研究 ,寻求不同层次上分子的多样性与多型性和控制化学反应与过程为主线 ;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 ,结合生命、材料、能源、信息、资源与环境等领域 ,展示和发挥化学与化工科学的作用 ;加强化学理论研究和发展实验方法和测试技术相配合。打破传统学科的界限 ,突出创新与交叉 ,瞄准学科前沿 ,推动化学与化工科学的发展。在研究对象上发展从原子、分子聚集体的多层次和多尺度的…  相似文献   

8.
超分子聚合物是高分子科学与超分子科学交叉的研究方向.超分子聚合物的研究在中国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兴趣,中国的学者们对推动此研究领域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并在新的超分子聚合方法、可控超分子聚合以及功能超分子聚合物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创新成果.本文总结和评述了中国超分子聚合物的研究与动态,并展望了超分子聚合物化学、超分子聚合物物理、超分子聚合物表征及功能超分子聚合物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化学对象的历史演化廖正衡(辽宁师范大学科学史所,大连116022)周广东(辽宁教育出版社,沈阳110001)化学对象,从客观上来看是物质的化学运动即物质分子的转变运动,这是不变的;然而从主观上来看,由于人们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对于化学运动和化学科学认...  相似文献   

10.
<正>表面分子组装与反应是表面科学的重要分支.前者的研究对象是分子间靠非共价作用自发形成的有序结构及过程(即自组装),后者则是研究通过表面辅助的化学反应形成共价连接的分子结构及过程.自1991年Juergen P.Rabe教授研究组报道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直接观测直链烷烃在高序热解石墨表面的有序排列以来,随着表征手段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表面分子自组装在过去近30年间已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表面的引入使得分子的运动受限,二维的分子自组装既寓于三维体系组装的共性之中,又具有本身的特殊性.与此相比,表面  相似文献   

11.
纳米团簇研究新进展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自然世界客观规律的探索中 ,研究对象的三维空间尺寸从大的方面说 ,利用射电天文望远镜已将视野延伸到 2 0 0亿光年之遥的广漠太空 ;从小的空间而言 ,对“基本粒子”的穷究越来越往更小的单元延伸。 1 7世纪的自然科学家依靠个人的努力即可对宏观世界揭示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定律和自然界的基本规律 ,如今则需要学科渗透、交叉和联合。化学家长期以分子、原子作为研究对象 ,曾忽略了对分子以上层次的研究。如今 ,尽管包括化学家在内的广大科学家对分子以上、1 0 0nm以下的尺寸范围即介观层次的纳米微粒的艰辛研究已有二三十年 ,取得…  相似文献   

12.
当代的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分子的结构和行为的科学.分子是一个实体、是一个存在于三维空间、运动于三维空间的实体.无论是研究分子的结构、反应、还是合成,不了解它在三维空间中所处的状况,那是不可能达到深入的地步的.而立体化学就是讨论分子作为一个实体在三维空间的状况和行为的科学.  相似文献   

13.
张玉春 《化学教育》2009,30(12):81-84
“原子-分子”论在近代化学史上是一项划时代的成就,它的创立过程是在曲折中前进的。道尔顿的原子论为科学的“原子-分子”论奠定了基石,揭开了近代化学新时期的序幕。道尔顿与盖.吕萨克的学术争论主要是围绕道尔顿原子论自身存在的内在矛盾及其外化的“半个原子”问题而展开的,它构成了近代“原子-分子”论创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阿伏加德罗在道尔顿原子论基础上提出的分子学说,初步解决了道尔顿原子论的内在矛盾及其外化的“半个原子”问题,使科学的“原子-分子”论趋于完善。坎尼扎罗“原子-分子”论的最终确立,是道尔顿原子论与阿伏加德罗分子学说有机整合的结果。“原子-分子”论的这一创立过程给予我们的启迪是深刻的,它展示了科学理论的曲折发展、“继承-创新”辩证发展、内在矛盾动力、内在矛盾外化等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4.
吕梦佳  白欣  冯晓颖 《化学通报》2015,78(9):854-858
1966年,化学家、物理学家罗伯特·桑德森·马利肯(1896-1986)"因其应用分子轨道理论对化学键和分子电子结构的基础性研究"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本文介绍了马利肯的生平经历和科学成就,尤其对其科学探索的过程予以呈现。  相似文献   

15.
张静姝  田磊 《化学通报》2017,80(12):1104-1109
现代分析科学的整体发展对分析方法的灵敏度、选择性以及快速响应等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单分子水平上实现对目标分子的检测及控制是化学家们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前沿领域,也是近年来分析科学很重要的前沿发展方向。用电化学方法直接检测单分子面临的一项挑战是单个分子在氧化还原过程中得失电子产生的电流变化太小,现代仪器无法对如此小的电流进行识别。使电极表面氧化还原过程中的电子交换实现多次循环可以放大产生的电流,从而实现单分子水平的直接电化学分析。本文对近期通过循环电子交换过程放大电流信号的技术和装置进行了综述,将各类方法进行对比,并对单分子电化学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基于激光共焦构型建立了一套单波长荧光交叉相关光谱检测系统, 并对检测系统进行了优化, 阐述了荧光交叉(相关)光谱基本理论. 以荧光量子点和有机染料为标记探针, 以人免疫球蛋白与羊抗人免疫球蛋白的结合反应为研究对象, 利用该系统成功地实现了在单分子水平上对免疫结合产物的分子数、浓度、特征扩散时间和动力学半径等参数的表征.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艺术品和文物的数字化已不再是一个问题。然而,在这些三维的文物或艺术品的复制过程中,目前的3D打印技术还是较多地关注在物体的造型上,颜色和图案最后还是要靠手工绘制。然而对文物及艺术品来说,除造型之外,器身表面的图案同样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此,本文聚焦陶瓷艺术品器身曲面的立体图案,定位于数字化后进行高质量的复制和设计再创作。论文对陶瓷器身立体图案的采集和图像拼接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构建了图像复制系统,实现了从立体图案的拍摄、  相似文献   

18.
受中国化学会委托,上海有机所和上海药物所筹办的全国第二届分子力学及药物分子设计学术会议于1989年11月14日至17日在上海有机所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全国各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64所,120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化学会,化学学报,科学通报,中国药理学报,有机化学,中国医药工业杂志,自然杂志等也派了代表参加。有94篇论文在会上作了交流,内容涉及分子力学,药  相似文献   

19.
该文利用一种基于原子力显微镜(AFM)抬高模式(Lift mode)的"逐线反馈纳米操纵"技术成功地进行了DNA单分子水平上的切割、拾取及连接酶分子的传递,系统地完成了DNA的分子手术。在切割和拾取过程中,以PBR322/Pst I DNA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单分子水平上的切割,实验发现由于DNA分子本身弹性,切割过程极易出现切割端变粗的现象。在分子传递过程中,分别以T4 DNA连接酶和小牛胸腺组蛋白分子为研究对象,实现针尖和基底表面之间的分子传递。同时通过控制针尖运动成功获得连接酶分子点阵排列及小牛胸腺组蛋白方块状纳米结构。结果表明利用此操纵方法可以获得很高的精确度,切割DNA时的空间精确度小于5 nm。系列单分子水平上的分子手术的整合为实现单分子水平上生化反应,甚至构造智能机器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0.
山西大学分子科学研究所创建于1983年9月24日。它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围绕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开展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性科学研究的基地,是我国第一个分子科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