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7 毫秒
1.
自2009年9月我省高中数学全面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数学教师正在探索与反思的过程中逐步适应新教材,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新教材的教学经验.因此,在数学教学理念不断更新的隐隐“阵痛”中,课堂教学的困惑逐渐呼唤我们去思考教材为什么要这样编,为什么不那么编?是不是这样是最简洁的?教师为什么总是“学”教材,“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我们为什么不能跳出教材看教材,自由地出入教材,把握教材的底蕴,与教材踏歌起舞呢?为此,本刊特邀周远方老师为我们有意选择了在“2009年湖北省高中数学青年教师优秀课评比暨观摩活动”中,获得高一数学组一等奖的湖北省宜昌市一中吴海涛老师执教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A版·数学4必修》的第一章“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的第一课时的课例与评析,以期与广大一线教师共同探讨“如何对新教材进行再加工”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正>陆剑鸣老师的文章,按"疏理知识、理清脉络"、"归纳提炼、形成方法"和"综合运用、提升能力"三部分,对《对称》单元进行了小结.对用轴对称法解题作了系统的总结;并结合综合应用的例题,对"分类讨论"和"从特殊到一般"的解题思路,作了很好的总结和提升.该文可供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单元小结时参考.在文《如何进行单元小结》[1]中,我们以《直角三角形》这一单元为例,从三个方面谈了怎样进行单元小结.这里我们对《对称》单元进行小结.  相似文献   

3.
薄晓斌  杨琳琳  于彬 《中学数学》2024,(6):28-29+43
<正>近日,由山东省利津县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承办的“东营市初中数学跨区域课例展示活动”如期举行,来自东营市胜利第一初级中学的杨老师(本文第二作者)和东营市胜利第六中学的于老师(本文第三作者)进行了“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的同课异构,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随后,在利津县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的薄老师(本文第一作者)的组织下,围绕上述两节课,以沙龙的形式,针对“课堂引入、实验探究、例题习题、课堂小结”等四个环节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4.
复习课没有固定的教材,一切都需要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重新设计.例题教学作为复习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也应是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而成.复习课上,好的例题能带领学生梳理已获“四基”,完善认知网络.因此,很多一线教师非常重视复习例题的选择,在选题上动足了脑筋.然而,选题并不是例题设计的全部,对所选题目的调整和对例题教学过程的设计同样重要.在近期的一次随堂听课中,一位老师呈现出的教学过程,凸显了这种“重选题,轻设计”的例题教学“窘境”.本文就呈现此例并谈一些思考,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一道复数题贯穿单元复习课卜华(江苏盐城二中224002)如何提高单元复习课的效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由于单元复习的时间少,内容较多,在选择例题时有较大的难度.在复数的单元复习中,本人选择了一道例题,其多种解法几乎贯穿了这一单元的所有内容.下面是本...  相似文献   

6.
试卷讲评课的“三步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卷讲评课是考试之后教师根据学生卷面中反馈的信息,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教学的一种课型,它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巩固知识点,完善学生的知识网络,消除学生错误认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高三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如何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效率,一直是我们一线教师所关心的问题.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一堂鲜活的试卷讲评课,可用如下“三步曲”模式化教学.  相似文献   

7.
“教材中每章节末的小结与复习该如何上”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笔者有幸现场观摩了2007年湖北省高中数学优质课评比,现在以集合与简易逻辑章末小结与复习为例,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1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教师甲的处理方法:在内容安排上先由教师给出本章的知识框图,然后以选  相似文献   

8.
单元复习,又称章节复习,是初中数学复习课的常见类型之一。这种复习主要分布在两个时段,一是单元新课结束之后,是新授知识结束时的即时性复习,还有就是在学期末综合复习之前,是迎接期终考试的终结性复习。这两个时段的单元复习课教学任务大致相同,主要是梳理单元中所学的知识,并将其与已学知识链接起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近期,笔者设计了一节单元复习课,复习的主题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三角形”,笔者以基础题组引领学生展开旧知梳理,通过适量的典型例题的训练与讲评巩固了旧知,实现了知识间的关联与融合,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文就结合这节课谈谈单元复习课选题的三个选题指向:梳理,提升,建构,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高考课本超链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磊 《数学通讯》2010,(10):39-43
高中数学怎样学习?高考数学怎样复习?回归课本是近年来我们一直倡导的.随着湖北省2009年秋季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仍然有许多教师对“回归课本,能否应对高考?”表现出深深的疑虑,仍然有不少学生对“回归课本,在高考中吃不吃亏?”表现出强烈的担心.这些疑虑和担心,昭示着研究课本与高考之间的链接关系意义所在.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认真研读了2004年——2010年七年的湖北高考数学试题,做了一些分析与尝试,仅供老师与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0.
平常在听课与评课的过程中,许多新教师会感叹执教教师教学环节流畅自然,教学内容一气呵成,感叹老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课堂艺术.而关注这一现象,其视角的落脚点就是关注教师在课堂设计中对知识的合理建构,关注教学内容的呈现是过渡与衔接.尤其是数学概念课课堂教学中,从情景与概念(性质),到例题与小结,最后到作业,课堂结构明显,如何处理好各环节的衔接和过渡,能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在数学概念课堂教学中引入教学内容时的过渡与衔接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在文《如何进行章小结》([1])中,我们以《有理数》这一章为例,从四个方面谈了学完一章知识后,怎样进行章小结,更好地梳理知识、认识知识、掌握知识.这里我们对《整式的加减》一章进行章小结.一、梳理知识结构这个知识结构图,反映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虚框是之前一章《有理数》的内容,虚框(空白)表示后继要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要求改变过于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联[1].一方面数学核心素养的成分蕴含于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中,难以在单个知识点上体现,因此需要“单元呈现”;另一方面许多老师还担心这样做需要更多的教学时间,占用运算技能的训练时间,影响“课时表达”.目前多数教师认同单元整体教学理念,却难于真实的课堂实践操作.  相似文献   

13.
复习课的目的是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弥补过去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缺漏 ,使学生平时所学的零碎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知识结构 ,并且通过复习获取新知 ,提高能力 .笔者认为要提高复习效率 ,精心选编复习课的例题至关重要 .复习课的例题选取应遵循以下七条原则 .一、典型性原则选例的典型性原则 ,即要求所选例题应是最具有代表性、最能说明问题的题目 ,它应能突出教材重点、反映新课程标准中最主要而又最基本的要求 .例 1 如图 1 ,三个相同的正方形相接 ,求证 :α+β=45°.图 1这是一个典型的三角问题 .通过这一最基本题目的…  相似文献   

14.
罗垚 《中学数学》2023,(14):85-86
我国著名数学教育家钟善基先生在上个世纪末进行的全国初中数学优秀课展评活动上指出,启发式教学要重视“及时小结”.具体落实在新授课教学中,则要在复习引入时、新知生成时、例题讲评时、变式训练时、课堂小结时、当堂反馈时等环节重视“及时小结”.  相似文献   

15.
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的教育改革 ,要求课堂教学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目标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程序 ,优化教学过程 ,从而提高教学效益。尤其是在高三例题教学过程中 ,不仅应着眼于对知识的深化与方法的拓展 ,而且要注重思想的探索过程的辨析及能力的提高。前段时间笔者有幸欣赏青年教师的几节高三复习习题多解课 ,有些老师一堂课一道例题 ,既讲一例多解 ,又讲一例多变 ,滔滔不绝 ,缺少学生的参与 ;也有一些老师干脆让学生讨论 ,然后让学生回答 ,解法“一锅端” ,全部呈现在黑板上 ,却缺乏总结梳理。笔者认为例题多解方法的教学既是发挥例题功…  相似文献   

16.
由湖北省教学研究室和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中心共同承担的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重大研究项目《新课程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数学学科课题研究已于2010年秋在全省30多所普通高中样本校全面展开.为进一步推进我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深入研究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相关问题,本刊特邀新课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项目组组长、湖北省教学研究室特级教师周远方老师主持本栏目.本期介绍在第五届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中获得一等奖的武汉市十一中肖燕老师的算法的概念的课例与评析,以期与广大一线教师共同探讨如何开展课堂有效教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提高国民素质是一项伟大工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为之付出艰辛的创造性的劳动.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是课堂教学.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在这同“纲”同“本”的情况下,如何按教学规律对教材进行加工广改造”和“创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如何将新旧知识进行有效的沟通?怎样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这些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极有意义的创造性工作.我们相信王池富老师的这篇教学实录能给大家一些启迪,也希望能有更多更优秀的教案见诸于本刊.…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各种版本的教材关于单元复习部分只是一个结构图,几个知识点罗列,然后就是全章复习课.复习课怎么上?似乎没有固定的方式,很多老师习惯于知识梳理、例题讲评、巩固训练式的流程,由于要兼顾全课复习的容量与例、习题的覆盖面,所以常常在复习课、公开课的教学中出现题量偏大、各个小题之间关联度不强等现象.笔者最近有机会执教了一节章末复习课,只围绕一道中考题,开发了"一题一课",得到听课老师的热  相似文献   

19.
近读初中数学教学研究专业期刊,特别是《中学数学》(下)近一段时间来发表了很多研究专家教师李庾南老师数学教学思想的案例文章,这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显得非常实用,而且笔者所在学校又是“李庾南实验学校”,近两年全校上下正在积极践行李庾南老师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论”的教学思想,这也激发笔者认真思考日常教学中如何体现李老师的教学思想。本文以近期笔者开设的一节教研课“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为例,阐释我们对李老师教学思想的理解和实践。  相似文献   

20.
周炎  王宏良 《数学通讯》2022,(5):16-18+20
指数与对数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学习的一种全新的互逆运算,这样的特殊关系决定了需要站在单元教学高度对两个内容进行整合、重构.“指数与对数单元复习”课基于学生的认知,结合具体问题中数据的呈现,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数据,提取有效信息,灵活实施指数与对数运算,有效促进了两种知识的融合与内化,实现了知识结构的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