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针对基于对偶犹豫模糊偏好信息的双边稳定匹配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匹配方法.首先,给出了基于对偶犹豫模糊偏好信息的双边稳定匹配问题的描述;然后,依据双边主体给出的偏好信息构造对偶犹豫模糊偏好矩阵,使用投影技术将对偶犹豫模糊偏好矩阵转化为满意度矩阵;接着,以双方主体满意度最大化为目标,考虑稳定匹配的约束条件,构建了匹配模型;进而,运用组合满意度分析方法,将多目标优化模型转化为单目标优化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得到最优的匹配方案;最后,实例分析说明了所提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双方主体给出匹配偏好序信息的双边匹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决策分析方法。首先通过构建双边匹配满意度函数,将匹配偏好序信息转化为匹配满意度,然后通过集结双方主体相互间的匹配满意度得到综合匹配满意度,进一步地,将综合匹配满意度视为双边主体之间匹配的权,进而将基于偏好序信息的双边匹配问题转化为完全二分图中的权匹配问题。为了解决双边匹配问题,构建了最大权匹配问题的优化模型,并通过模型的求解确定最优双边匹配结果。在本文最后,通过一个算例说明了提出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别在普通情况以及模糊情况下,对显示偏好、生成偏好合理化的序贯选择函数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首先,研究了该序贯合理的选择函数的选择结果与选择顺序无关的条件,其次,研究了选择函数与该序贯合理的选择函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单向非循环偏好下的三边匹配问题,基于概率犹豫模糊偏好信息,提出了一种稳定匹配算法。首先,针对三边单向非循环匹配问题,给出了概率犹豫模糊偏好元及其相对期望得分、相对偏差的定义,建立了对主体偏好排序的三级排序法;然后,基于三边主体偏好序,以匹配基数最大化及稳定匹配为目标,建立了三边单向非循环匹配的数学模型;进一步地,提出了阈值约束条件下的两阶段搜索优选算法,并对算法输出匹配的稳定性进行了证明;最后,通过一个实例验证本文所提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用匹配博弈的方法,研究中国高考招生市场的算法设计及公平激励机制.基于高考招生程序,构建高考招生匹配算法,证明该算法的可行性.证明一个稳定匹配,可以由一个纳什均衡策略经高考招生算法生成,但反之不一定成立.证明一个稳定匹配一定是公平的,反之不一定成立.构建拒绝-接受算法,证明该算法是一个稳定的、策略防御的匹配机制,因而是一个公平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一个基于模糊偏好关系的模糊选择函数。首先对文献中基于普通关系的最好元集所确定的选择函数进行了回顾,并给出了进一步结果。然后,讨论了该选择函数的模糊化形式,给出了基于模糊偏好的选择集确定模糊选择函数的充要条件,同时研究了该选择函数的合理性性质。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研究生新生(以下简称“研究生”)与导师对匹配方案的整体感知满意度,针对导师和研究生形成的一对多双边匹配问题,从行为科学视角,梳理师生双方对匹配方案感知的心理因素,结合前景理论解决此类问题。首先,将师生双向互选过程描述为一对多双边匹配问题,并将其转化为一对一双边匹配问题;接着,基于前景理论刻画双边主体在不同偏好序下的心理感知,构建师生双方基于偏好序的感知满意度函数;然后,建立稳定匹配条件下最大化师生整体感知满意度的双边匹配决策模型。最后,结合遗传算法对问题进行求解,并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算法及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语言偏好信息下的双边匹配问题,提出一种双边匹配决策方法。首先,将双边主体给出的语言偏好信息转化为三角模糊数;然后,基于去模糊化处理方法将三角模糊数转化为匹配满意度,在此基础上,考虑稳定匹配约束条件,以最大化每方主体的匹配满意度为目标,建立双边匹配多目标优化模型,求解模型,获得双边匹配结果;最后,通过一个算例验证了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吴威让  陈金阳  姜囡 《数学杂志》2016,36(3):566-572
本文研究了不完全偏好下的稳定婚配的匹配率,满意度问题.利用构造满意度函数的方法,获得了在不完全偏好下的婚配市场的人均满意度不低于全偏好下的人均满意度的结果,更好地阐释了当今社会的剩女(男)现象.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Suzumura一致性选择函数的展示偏好描述,在已有的展示偏好定义基础上,给出了Suzumura一致性选择函数的展示偏好公理,并证明了该公理是Suzumura一致性选择函数理性化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乐琦 《运筹与管理》2017,26(6):24-28
本文从匹配意愿的视角研究了基于直觉模糊集信息的双边匹配问题。首先给出了直觉模糊集和双边匹配的概念;接着描述了考虑匹配意愿的直觉模糊双边匹配问题。为求解该问题,先将直觉模糊集矩阵转化为得分矩阵。以每个主体得分最大为目标,在一对一双边匹配约束条件下,建立了双边匹配模型。依据得分矩阵,计算匹配意愿矩阵;依据匹配意愿矩阵,将双边匹配模型转化为单目标优化模型;通过求解该模型获得“最佳”双边匹配。最后,通过一个人岗匹配实例说明了所提双边匹配决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张笛  戴红军  刘晓瑞 《运筹与管理》2020,29(10):132-139
针对直觉模糊偏好信息的双边匹配问题,提出一种考虑匹配主体后悔规避心理行为和匹配意愿的双边匹配方法。首先,将双边主体的直觉模糊偏好信息转化为效用值;然后,依据后悔理论的思想,通过一方主体将另一方主体进行两两比较计算每个主体的后悔值和欣喜值,进而计算每个主体的总体后悔欣喜值,构建匹配满意度计算规则,建立双边匹配多目标优化模型,通过分析现有匹配意愿系数确定方法的不足,给出一种新的匹配意愿系数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考虑双边主体的匹配意愿,采用线性加权法将多目标优化模型转化为单目标规划模型进行求解,获得双边匹配结果;最后,通过一个算例验证了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乐琦 《运筹与管理》2013,22(4):26-32
针对带有主体期望值的具有不完全序值信息的双边匹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累积前景理论的决策方法。在文中,给出了该双边匹配问题的描述;将主体给出的期望值视为参照点,构建了相对参照点的益损矩阵;依据累积前景理论和规范化公式,将益损矩阵转化为规范化前景矩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求解该双边匹配问题的多目标优化模型,使用线性加权法将多目标优化模型转化为单目标优化模型,通过求解该单目标优化模型获得匹配结果;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说明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满意度表达评价信息的双边匹配决策问题,从匹配主体相互满意的视角,综合考虑匹配主体满意度的互补性和一致性定义匹配主体的组合满意度,以匹配的总组合满意度最大为目标建立求解匹配结果的优化模型,进而提出了一种匹配决策方法,并通过实例说明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双边匹配决策问题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区间犹豫模糊信息双向投影技术的双边匹配决策问题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针对基于区间犹豫模糊信息下的双边匹配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区间犹豫模糊信息双向投影技术的双边匹配决策方法。给出了区间犹豫模糊信息下的双边匹配问题的描述;依据双边主体给出的偏好信息构造区间犹豫模糊矩阵,运用双向投影法对区间犹豫模糊矩阵进行技术处理,构造双向投影矩阵;采用传统Topsis思想构造贴近度矩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该双边匹配问题的优化模型,并使用组合满意度法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从而得到了双边主体间的匹配结果;最后,通过算例说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考虑多种形式信息的求职者与岗位双边匹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希  樊治平 《运筹与管理》2009,18(6):103-109
针对考虑多种形式信息的求职者与岗位双边匹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决策分析方法。首先,给出了求职者与岗位双边匹配的问题描述;其次.针对多评价指标下的0—1判断信息、区间数和语言评价等多种形式的信息,通过计算不同形式的评价信息与正理想点的距离定义了岗位对求职者的满意度和求职者对岗位的满意度,以岗位和求职者双方角度的满意度最大为目标建立了多目标优化模型。最后,通过BS公司的实例分析说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乐琦  张磊  张莉莉 《运筹与管理》2015,24(2):113-120
针对基于不确定偏好序信息的双边匹配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决策方法。给出了双边匹配和不确定偏好序的相关概念,同时给出了不确定偏好序信息下考虑主体心理行为的双边匹配问题描述;以每个主体给出的临界值作为其参照点,计算了每个主体给出的不确定偏好序相对于参照点的收益或损失;考虑到主体损失规避的心理行为特征,依据TODIM思想计算每个主体对另一方主体的益损值的感知价值;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求解该双边匹配问题的双目标优化模型,使用线性加权法将双目标优化模型转化为单目标优化模型,通过求解该单目标优化模型获得匹配结果;最后,通过IT服务外包中的供给方与需求方的双边匹配实例分析说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具有不确定偏好序信息的双边匹配决策问题,提出了一种决策方法。首先,给出了不确定偏好序和双边匹配决策问题的描述;接着,引入了满意度和支付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匹配主体对之间的满意度要求及中介收益,构建了求解该双边匹配决策问题的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基于隶属函数的加权和方法求解该模型获得双边匹配方案。最后,通过一个算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