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郑滟雷  顾畹仪  黄善国  邓宇  王磊  刘涛 《光学学报》2008,28(s2):227-232
在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的控制平面内引入了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GMPLS)协议, 使得光传送网络具备了更大的智能性。在控制平面拓扑和传送平面拓扑一致的情形下, 以GMPLS的“便道”技术为基础, 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基于标签交换路径(LSP )“双链路”恢复(DLR)的生存性机制。它对发生故障的节点两端链路同时实施迂回策略。通过对传统的链路恢复和“双链路”恢复进行细致地分析, 定量地给出了在这两种情形下, 信令恢复时间的比较方案。以美国AT&T实验室中研制的大型路由器上的数据为参数, 对上述两种不同恢复机制进行了对比分析, 进一步验证了该恢复策略提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庞宇  彭琦  林金朝  周前能  李国全  吴玮 《物理学报》2013,62(14):148401-148401
提出了动态调整帧长度原则和标签分组方法, 在此基础上结合二者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分组动态帧时隙防碰撞算法, 首先对未识别的标签进行数量估计, 如果标签数量超过临界值, 则对标签进行分组, 通过动态调整识别帧长适应每组标签数量进行高效识别. 仿真结果表明: 系统吞吐率稳定在34.6%–36.8% 之间, 识别过程所需要的时隙数也保持了线性增加, 在待识别标签数量大于2000的情况下, 与传统的防碰撞算法相比, 时隙效率提高了30%以上, 极大优化了系统的吞吐率, 节约系统资源. 关键词: 防碰撞 分组 动态帧时隙 吞吐率  相似文献   

3.
于明  李凯  韩焱 《应用光学》2013,34(4):584-587
通过同步内触发惯性 视觉复合传感器,实现对远距离、高速动态目标的测量。将高精度惯性传感单元ADIS16355与普通单目摄像机同步触发采集,通过任意位置变化、光轴角度旋转,达到双目视觉效果,有效解决了三维空间运动目标定位问题。由激光按键控制图像起始帧的标注,同时产生高电平信号,与摄像机视频信号分离出的奇/偶场同步脉冲信号一起通过与门电路输出,作为单片机标记惯性数据的中断信号,实现同步测量,可有效消除错帧、丢帧等现象,精度可达微秒级,为惯性传感器与普通单目摄像机同步采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张崇富  邱昆  贺音 《物理学报》2010,59(3):1769-1774
报道了光分组交换网络中基于多组光正交码组合光标签的识别与接收实验,光标签采用了码长为19,码重为3的2组光正交码组合光标签方案.给出了基于多组光正交码光标签的光分组交换网络(MOOC-OPS)基本原理,通过分析指出在MOOC-OPS网络中处理多组在时域上非连续、随机、突发光标签是现实MOOC-OPS关键技术之一.设计出了基于展宽网络和放大器级联方式接收多组低功率窄脉冲(MOOC-OPS网络的光标签)的实验方案,完成了实验电路板制作与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成功地实现了MOOC-OPS网络中周期为2ns基于多组光正交码光标签脉冲的识别接收,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陈龙法 《物理通报》2016,35(5):58-59
研究物块在有摩擦竖直圆平面内轨道上滑动时, 用动力学方法列出的非线性微分方程, 通常含时间变 量, 求解困难. 经过系列变换消除时间变量后, 得到了任意位置物块速度的一般解, 并获得特殊值的验证  相似文献   

6.
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进行光标签提取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牛长流  张民  叶培大 《光子学报》2006,35(2):274-276
利用半导体光放大器增益饱和数学模型,第一次分析了基于单个半导体放大器进行光标签提取的节点性能.通过对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参量分析和优化,仿真显示,对于标签速率2.5 Gb/ s 、净荷速率40 Gb/s 的光分组包,提取的标签消光比可达到13 dB.  相似文献   

7.
王兰  陈兆学  王朝晖 《光学技术》2022,48(2):229-236
为了在按摩、针灸等中医相关诊疗过程中,高效率定位中医按诊所需腧穴.结合单目视觉标定与定位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坐标系之间转换矩阵求取的中医诊疗机械手坐标定位和转换方法.通过进行相机标定得到相机内参数并建立相机三维世界坐标系,再基于可粘贴于机械手任意固定位置的自定义标签图像建立相机三维世界坐标系与机械手坐标系的转换关系...  相似文献   

8.
基于量子隐形传态的数据链路层选择重传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小琳  周小清  赵晗  王朋朋 《物理学报》2012,61(2):20303-020303
提出了数据链路层中基于量子隐形传态的量子选择重传协议.即在量子网络的两个站点进行通信时,发送方通过加入辅助量子比特位,把一系列的量子比特分成m帧.在连续传送m个量子帧后,接收方根据发送方所提供的经典信息,判断自己是否收到正确无误的量子帧.若接收方收到了正确的量子帧, 则用量子信道返回确认帧;若接收方没有收到量子帧或收到错误的量子帧, 则不返回否认帧.发送方在设定的时间内,根据收到的确认帧判断需要重发的量子帧.由于只重发丢失或出错的量子帧,该协议减少了通信过程的传播时延,提高了通信效率.在整个通信过程中,仅用经典信道传送测量信息,从而降低了经典信道的负担.  相似文献   

9.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无源超高频RFID标签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周国  何怡刚  李兵  佘开  朱彦卿 《物理学报》2010,59(8):5606-5612
讨论了无源超高频射频识别(UHF RFID)系统的信号传输过程及性能测试方法,以软件定义无线电方式实现了符合ISO/IEC18000-6C标准的无源标签的部分性能测试,研究了部分通信参数动态变化时标签应答功率的变化,并对不同标签的灵敏度进行了测试.所有实验在常规条件下完成,测试研究表明在基带编码采用较小的Tari值、PW为50%以及较高的调制系数时,阅读器能够接收到标签反射回来的最大功率,系统的识别距离最远. 关键词: 射频识别 无源电子标签 标签灵敏度 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10.
Modbus/TCP是运行在TCP/IP协议之上的应用层实时报文传输协议;分析了Modbus/TCP协议构成,并在实时内核μC/OS-Ⅱ及嵌入式ARM软硬件环境下,将Modbus帧嵌入到TCP帧中,实现了Modbus/TCP协议;通过Modbus/TCP通信组件模型,实现了μC/OS-Ⅱ内核下的C/S通信;提出了嵌入式ARM平台上Modbus/TCP原型测试与性能分析方案;经测试,数据延迟在300帧/秒的发送速率下基本稳定在1.3ms以内,有用数据的传送量约为30kb/s;测试结果表明,Modbus/TCP协议具有较好的实时性与稳定性,能达到工业化标准。  相似文献   

11.
采用张量表示和广义三维贝尔基测量的方法,提出了实现三能级单量子态控制双向量子隐形传态的协议.协议中,控制者Carol的量子态为任意广义三维贝尔基.选择六粒子纠缠态作为量子通道,并给出了判断任意六粒子纠缠态能否作为量子通道的必要条件.基于该条件,借助SO(3)群元素的幺正性,选择其任意两个元素作为幺正矩阵,给出了构建量子通道的一般方法.列举了两个具体构建量子通道的例子,其中Alice、Bob、Carol共同作用,进行相应的广义三维贝尔基测量和对应的幺正变换,最终实现了Alice和Bob之间量子态的交换,从而验证了所提协议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帧内时钟提取是高速率的光分组交换中关键技术之一.帧时钟建立和消失的快慢决定了线路中的最小分组间隔, 从而影响了线路的分组速率.提出了一种利用半导体放大器(SOA)的自相位调制效应(SPM)导致的红移,利用光学滤波器减小分组时钟消失时间的方法, 并最终完成了10 Gb/s的分组时钟的提取, 建立和消失时间分别为2个和6个码元周期.  相似文献   

13.
采用张量表示和广义三维贝尔基测量的方法,提出了实现三能级单量子态控制双向量子隐形传态的协议.协议中,控制者Carol的量子态为任意广义三维贝尔基.选择六粒子纠缠态作为量子通道,并给出了判断任意六粒子纠缠态能否作为量子通道的必要条件.基于该条件,借助SO(3)群元素的幺正性,选择其任意两个元素作为幺正矩阵,给出了构建量子通道的一般方法.列举了两个具体构建量子通道的例子,其中Alice、Bob、Carol共同作用,进行相应的广义三维贝尔基测量和对应的幺正变换,最终实现了Alice和Bob之间量子态的交换,从而验证了所提协议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李兵  何怡刚  侯周国  佘开  佐磊 《物理学报》2011,60(8):84202-084202
分析了无源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阅读器接收机获得最大有效吸收功率的标签侧条件,讨论阻抗失配对标签反向散射链路调制系数的影响,导出阅读器接收机归一化有效吸收功率、解调输出信号的信噪比下边界和接收端误码率三者的反向散射调制系数表达式.在开阔的室内环境下,完成了不同参数条件下的反向散射调制系数测试.测试研究表明,反向散射调制系数位于区间 时,标签可以被正确识别. 关键词: 射频识别 无源标签 反向散射调制 调制系数  相似文献   

15.
周晓  方玖琳  郑定超 《应用声学》2016,24(5):32-34, 38
针对传统三帧差分法在前景提取中容易出现“空洞”现象,对传统三帧差分法作改进,采用逻辑“或”代替原来的逻辑“与”,但同时产生了运动目标被拉长,轮廓模糊等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该问题,将滑动平均法和改进的三帧差分相结合,然而滑动平均法初始阶段更新背景较慢,因此二者有效结合的关键是对滑动平均法作改进,提出一种自适应更新滑动平均系数加速背景更新的方法。最后将改进三帧差分提取的前景和改进滑动平均法提取的前景进行逻辑“与”运算得到综合前景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完整性,准确性以及实时性方面能满足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16.
基于纠缠的数据链路层量子通信协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量子力学中的纠缠关联性,提出了数据链路层的量子通信协议. 该协议把线路分为忙闲时段,量子纠缠态的分发预先在闲时段完成,数据经由经典链路发送,确认帧经由量子纠缠信道发送. 量子信息的传输可以是瞬时的,因此两个发送成功的数据帧之间的最小时间间隔可以大为减小. 研究表明该协议能有效地提高数据链路的最大吞吐量,改善数据链路层停止等待协议的性能. 关键词: 量子通信 纠缠 停止等待协议 数据链路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提高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MDI-QKD)系统的传输距离和密钥率,将脉冲位置调制(PPM)技术引入到MDI-QKD中,利用弱光源中的空脉冲和高维编码技术,提出了一种高效的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即PPM-MDI-QKD协议.协议中,通信双方首先将M个连续的弱脉冲构建成一个PPM帧,然后利用BB84极化编码和PPM编码方案实现高维编码,最后根据合法PPM帧、成功贝尔态测量结果以及匹配基筛选出安全密钥.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当光源平均光强小于0.13时,PPM-MDIQKD协议的性能优于MDI-QKD协议;与迄今为止报道的最远404km的MDI-QKD协议相比,在相同条件下,本协议最远传输距离能够达到480km,在404km传输距离上的密钥率可达5.4×10-4 bps.  相似文献   

18.
光通路层开销传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波分复用光传送网中光通路层(OCh)的管理需求;研究了两种OCh开销传送技术:副载波调制结合光监控信道(OSC)开销传送技术和OCh帧结构开销传送技术,分析对比了两种技术的优缺点,研究了OCh帧结构中光通路层开销具体字节定义;提出了采用OCh帧结构开销传送技术后光网络的分层详细结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光学频率梳频域干涉测距中的测距范围、分辨力、非模糊范围等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说明了传统傅里叶变换法的局限性和系统误差产生原因;提出了一种等频率间隔重采样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基于三次样条插值,修正了傅里叶变换法因频率量不等间隔造成的误差;在此基础上提出峰值位置拟合算法,解决了包络随距离展宽的问题.模拟光谱仪数据并使用算法处理,仿真结果表明系统误差小于0.2μm,且可将测量范围扩展至周期内任意位置.最后搭建经典Michelson测距系统并进行了绝对距离测量实验,将测量结果与干涉仪测量值进行对比,达到了任意位置3μm以下的误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分组交换的量子通信网络传输协议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聂敏  王林飞  杨光  张美玲  裴昌幸 《物理学报》2015,64(21):210303-210303
量子纠缠交换能够建立可靠的量子远程传输信道, 实现量子态的远程传输. 然而, 基于纠缠交换的量子信道要求网络高度稳定, 否则会浪费大量纠缠资源. 为节省纠缠资源, 本文根据隐形传态理论, 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组交换的量子通信网络传输协议, 建立了发送量子态所需的纠缠数目与所经过的路由器数、链路错误率的定量关系, 并与纠缠交换传输协议进行了比较. 仿真结果表明, 在链路错误率为0.1% 时, 分组传输协议所使用的纠缠数目少于纠缠交换的数目, 另外, 随着错误率的升高, 分组传输协议所需的纠缠数比纠缠交换协议明显减少. 由此可见, 基于分组交换的量子通信网络传输协议在网络不稳定时, 能够节省大量纠缠资源, 适用于链路不稳定的量子通信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