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7 毫秒
1.
采用荧光探针染色法,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方法.流式细胞仪技术研究丝裂霉素诱导CHO-K1细胞凋亡及对其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显示,丝裂霉素处理CHO-K1细胞后,细胞核质收缩凝集,核碎裂及出现凋亡小体;琼脂糖电泳呈现典型的DNA梯带;流式细胞仪检测到典型的细胞凋亡峰(亚G1峰),分别用10,15,20,25mg/L丝裂霉素处理CHO-K1细胞,其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76%,9.20%,14.51%,37.46%,且凋亡率随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升高,显示两者的正相关性;作用浓度相同而改变处理时间时.发现细胞凋亡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呈上升趋势;流式细胞仪细胞周期分析,显示随着丝裂霉素浓度提高或作用时间延长,G1-S期细胞百分比降低,G2/M期细胞百分比升高,Ap峰与G1-S期负相关,与G2/M期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用荧光染色技术及流式细胞仪分析方法研究了 A1/京防861 和 B/沪防931 两株流感病毒感染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探讨利用嗜麦芽假单胞菌黑色素抑制流感病毒诱导 M D C K 细胞凋亡的可能性 结果显示:黑色素在 100 m g· L- 1 浓度范围内,对 M D C K 细胞无细胞毒性; A1/京防 861 和 B/沪防 931 两株流感病毒均可诱导 M D C K细胞凋亡,但二者存在毒力差异(p< 0.05)病毒感染12 h 后,荧光染色可观察到典型的凋亡核形态,流式细胞仪则可检测到病毒诱导 M D C K 细胞产生的凋亡峰,且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7.02% 和 2729% ;20 m g· L- 1 的黑色素可有效抑制两株流感病毒诱导细胞凋亡,使细胞凋亡指数从25% ~35% 降至3% 以下 结果表明,黑色素可以抑制 A 和 B型流感病毒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牛磺酸对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及其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牛磺酸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将培养Wistar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成对照组、细胞凋亡组(10^-5mol/L AngⅡ诱导)和不同浓度牛磺酸(10、20、40mmol/L)保护组,培养24h后观察各组心肌细胞存活率,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末端标记(TUNEL)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同位素标记磷酸化底物法测定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s)和蛋白激酶C(PKC)活性。凋亡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为21.23%,呈现凋亡形态结构特征,MAPK和PKC活性分别较对照组升高33.8%和81.8%。3个牛磺酸保护组凋亡率分别为4.89%、2.53%和1.58%,MAPK活性较凋亡组分别下降16.0%、23.5%、29.8%,PKC活性较凋亡组分别降低18.8%、29.8%、44.6%。牛磺酸能浓度依赖地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心肌细胞内MAPKs和PKC活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疆双峰驼乳清蛋白组分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新疆双峰驼乳蛋白组分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荧光染色检测HeLa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HeLa细胞的形态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eLa细胞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表明:新疆双峰驼乳清蛋白组分TR35可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0.01);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到典型的凋亡特征,荧光显微观察到凋亡小体;Annexin-Ⅴ/PI双染检测出现早期凋亡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并将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结论:新疆双峰驼乳清蛋白组分TR35可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TR35组分诱导细胞凋亡的途径可能与线粒体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研究r不同浓度Pb^2+对盐藻生长的胁迫作用及外源10mmol/L Ca^2+、La^3+对Pb^2+胁迫的影响。Pb^2+抑制盐藻的生长,其抑制程度与Pb^2+浓度成正相关;外源Ca^2+在初期可缓解Pb^2+对盐藻生长的抑制作用,后期加重Pb^2+对盐藻生长的抑制;La^3+处理加重Pb^2+对盐藻生长的胁迫作用。实验结果初步表明外源Ca^2+内流参与盐藻对Pb^2+胁迫的适应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信号转导抑制剂对TNFβ诱导L929细胞调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FDA-PI荧光染色,DNA电泳和流式细胞仪等实验手段研究了本实验自行重组并纯化的人TNFβ对L929细胞的细胞毒效应,结果表明TNFβ主要是诱导L929细胞以调亡的形式死亡。实验还采用8种信号转导抑制剂,观察它们对TNFβ杀伤L9292细胞的影响,以探讨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途径。初步研究表明:磷脂酶A2,Ca^2 通道、丝氨酸蛋白酶的抑制能抑制TNFβ对L929细胞的杀伤,而且抑制剂的持续存在能更有效地发挥这一抑制作用;相反地,蛋白激酶C和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抑制剂可促进凋亡;而环加氧酶、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则对细胞凋亡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乌药根挥发油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采用MTT法检测并比较乌药根挥发油对人肝癌HepG2细胞和正常肝细胞HL-7702增殖的影响;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流式细胞仪法研究乌药根挥发油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经不同浓度乌药根挥发油处理HepG2细胞24h,随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生长抑制率逐渐增加。在低浓度范围(≤50μg·mL-1)时,乌药根挥发油对肝癌细胞的毒性作用要明显强于对正常细胞的作用。经过80和100μg·mL-1乌药根挥发油处理24h的HepG2细胞观察到典型的DNA ladder。经100、150和200μg·mL-1乌药根挥发油处理8h后,sub-G1期细胞的含量逐渐升高,分别是6.8%、12.6%和20.3%。提示乌药根挥发油能够有效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且具有一定的癌细胞选择性;同时能诱导HepG2细胞发生凋亡。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穿心莲内酯诱导胃癌细胞SGC-7901生长抑制、周期阻滞与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用梯度浓度的穿心莲内酯作用于SGC-7901细胞,以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以流式细胞技术检测SGC-7901的周期分布状况、胞内的ROS水平以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以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的水平;以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加药浓度处理后的细胞内相关蛋白水平的变化.可知穿心莲内酯对SGC-7901细胞具有时间依赖和浓度依赖的抑制效果,48h的IC50约为24μg·mL-1;并且能够有效抑制G2/M期的周期进展,随后诱发内源性凋亡途径;与此同时,细胞内的ROS水平上升,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再加入NADPH之后,细胞内的GSH水平有所回升,周期阻滞得到缓解.细胞内的p53、p-CDC2、cleaved caspase-3/9、Bax等上调;bcl-2等水平下调.穿心莲内酯是通过上调胞内ROS水平并使线粒体膜电位崩溃而诱发G2/M期的周期阻滞与内源性凋亡,最终抑制SGC-7901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探讨雷公藤红素诱导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采用台盼蓝染色法、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下,雷公藤红素诱导HL-60细胞凋亡以及对细胞Fas、FasL和NF-κBP65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0.5~2.5 μmol·L-1浓度雷公藤红素作用24 h,HL-60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不加药物的对照组(P<0.05).当雷公藤红素浓度为1.5 μmol·L-1时,细胞凋亡率最高并呈时间依赖效应.雷公藤红素作用的HL-60细胞,可呈现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1.5 μmol·L-1雷公藤红素可明显提高Fas和FasL阳性HL-60细胞百分率(P<0.05),但抑制细胞NF-κBP65的表达(P<0.05).从而得出结论:雷公藤红素可有效地诱导HL-60细胞凋亡,其机制与雷公藤红素可上调Fas、FasL基因及下调NF-κB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Tetrazolium bromid(MTT)试验法和光学显微镜法,初步研究了金鸡菊多糖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对细胞形态及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金鸡菊多糖对肝癌细胞BEL-7404、食道癌细胞Eca109和宫颈癌细胞HeLa增殖都有抑制作用,且随着药物(多糖)作用浓度和时间的增加,显示出较好的量效关系.通过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初步证明金鸡菊多糖能诱导HeLa细胞发生凋亡改变;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经金鸡菊多糖处理的癌细胞数目有所减少,细胞较为分散,细胞间连接减少,产生圆缩脱落;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分析实验表明金鸡菊多糖诱导Hela细胞的凋亡要有适宜的浓度.  相似文献   

11.
水溶性壳聚糖浸种对小麦幼苗抗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0.5 g/L的5 种水溶性壳聚糖分别对小麦进行浸种处理,在幼苗发育的5 个时期对叶内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进行测定.壳聚糖处理降低叶内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不显著,初期酶活性较对照高,随幼苗发育先降后升.壳聚糖浸种处理显著提高叶内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5种分子量中以10×103的壳聚糖C浸种处理小麦幼苗叶内抗性相关酶活性强.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观察caspase依赖的脱氧核糖核酸酶(CAD)及其抑制剂ICAD对星形孢菌素(STS)诱导的C6细胞凋亡的影响,用含有ICAD/DFF45和caspase抗性的ICAD/DFF45突变体ICAD DM基因的复制缺陷型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包装细胞,并用产生的病毒感染大鼠神经胶质瘤细胞株C6,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目的蛋白的细胞.结果发现STS可显著诱导ICAD组的C6细胞出现DNA凋亡梯带,而ICAD DM组不出现DNA凋亡梯带;与ICAD DM组相比,STS对ICAD组MTT代谢的抑制作用更强(P<0.05);透射电镜观察显示ICAD DM组的细胞核形态改变弱于ICAD组.表明ICAD/DFF45的切割应在CAD/DFF40的激活中占主导地位,抑制ICAD/DFF45的切割并不能阻止凋亡的发生,但可延迟细胞死亡的速度,对染色质凝聚和核固缩的出现亦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绘制出Ag-SO_3~(2-)-H_2O系电势—pH图,且对各种还原剂还原Ag(SO_3)_2~(3-)进行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静态法测试了甲醛、联氨、连二亚硫酸钠、抗坏血酸及硼氢化钾与Ag(SO_3)_2~(3-)溶液等当量混合以还原沉析银的得率,获得甲醛是最有效的还原剂。通过正交试验,得知甲醛和Ag(SO_3)_2~(3-)等当量反应沉析银的最佳条件是:pH=12.00,T=35℃±0.2,Ag~+∶SO_3~(2-)=1∶4(摩尔比)。经综合试验获得银的还原沉析率在98.5%以上。  相似文献   

14.
观察电针对脑卒中后抑郁(PSD)大鼠的脑部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表达的影响, 探讨电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分子机理.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治疗组, 采用夹闭颈总动脉和再通方法建立脑卒中模型. 7d后根据文献[1]方法建立PSD模型, 电针“百会”“大椎”穴, 留针20min, 1次·d-1共持续15d. 旷场试验观察其行为学表现,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鼠脑谷氨酸类神经递质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 行为学实验发现电针治疗组大鼠旷场穿线抬壁次数明显增多,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免疫组化检测发现谷氨酸及其受体NMDA/AMPA积分光密度值明显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明电针可抑制脑卒中后抑郁大鼠脑NMDA/AMPA的表达, 这可能是电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分子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5.
苯基荧光酮在表面活性剂体系中同时测定铜、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溴代十六烷基三甲胺存在下同时测定了Cu^2 和Zn^2 ,找出了最佳实验条件,对水样和健康人体的冻干血浆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基于支持向量机及遗传算法的光刻热点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VM)及遗传算法(GA)的集成电路版图光刻热点检测方法.首先对版图样本进行离散余弦变换(DCT)以提取样本的频域特征,然后基于这些样本训练SVM分类器以实现对光刻热点的检测.为了提高光刻热点检测的精度及效率,采用遗传算法(GA)对频域特征进行选择,并同时优化SVM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基于SVM及版图频域特征并结合遗传算法进行优化的光刻热点检测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版图光刻热点的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建立了一种简易、快速的外周血DNA抽提方法,并用于多聚酶链反应(PCR),对HLA-DR_4 基因进行定型.同时与一些经血清学定型的样品进行比较,结果证实PCR方法更为可靠.对56例上海地区随机正常人DNA样品进行PCR定型,结果显示DR.阳性率为21.4%,DR_4 基因频率为0.113,与其它人种间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5一Br—PADAP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代十六烷基三甲胺存在下同时测定Cu^2 和Zn^2 ,找出最佳实验条件,对水和血清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一类(20个)新的含氟、含硝基的苯并咪唑基苯氧乙酸酯、肼和吲哚醌腙,比较了它们对植物病毒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酯类化合物对烟草花叶病毒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制百分率在50%~60%之间,对应的肼和腙类化合物活性很低.  相似文献   

20.
从特定消谐的原理出发,建立了产生谐波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开关角与各次谐波之间的关系,得到产生谐波不宜采用查表法而应实时计算的结论.对于特定消谐式逆变器的实时控制,进行了硬件和软件方面的设计,并举例分析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