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周昌林 《化学教育》2017,38(15):79-81
针对教学中化学数据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运用化学数据的注意事项,如某些物质的特性、数据对应的范围或条件、编制习题所用数据的合理性。指出科学运用化学数据,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2.
基于G4方法, 计算了1,3-丁二烯框架燃烧反应机理中102个物种的热力学数据, 并考察了振动非谐性、 频率校正因子以及受阻内转动对结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考虑振动非谐性或采用不同的频率校正因子, 对热力学数据的影响不大; 考虑内转动后, 对热力学数据有较大影响. 而且考虑内转动后, 得到的热力学数据与实验热力学数据吻合得更好. 用所得热力学数据模拟了1,3-丁二烯的绝热燃烧温度以及点火延迟时间, 结果显示, 要得到可靠的绝热火焰温度, 对小分子(如CO和CO2等)的热力学数据需要采用实验结果. 将用所得热力学数据模拟得到的点火延迟时间, 与机理本身的热力学数据所得点火延迟时间进行对比, 二者差别显著, 表明所得热力学数据主要通过改变一些反应的逆反应速率常数来影响点火延迟时间. 进一步确定了用所得热力学数据对点火延迟时间有显著影响的一些物种.  相似文献   

3.
顾晔 《化学教育》2009,30(2):20-22
列举了对高中化学新教材中一些有挖掘价值的表格的分析探究思路,从多角度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增加课堂教学的思维空间,也力求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应用数据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15℃KCl-NaCl-MgCl~2-H~2O四元体系相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定了15℃(±0.01℃)时KCl-NaCl-MgCl~2-H~2O四元体系的溶解度数据,得出了完整的相图, 补齐了现有文献所缺的溶解度数据。本文用从几个方向趋近的方法测定了共饱点数据, 并有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处理, 结果可靠。用Pitzer方程式对该四元体系的溶解度数据进行了计算。计算所需的所有参数由所测的三元体系及部分四元体系数据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最优化, 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5.
谈实验误差     
胡家骏 《化学教育》2000,21(4):28-28
在做化学实验时,常常要用测量方法进行数据的直接测量,或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推演计算。这些直接测量与推演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如何?数据如何处理?都会涉及误差问题。  相似文献   

6.
同时采集多事体系的紫外基谱和一阶导数光谱数据,用因子分析技术地两套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一阶导数光谱数据经因子分析法同时测定混合多酚所得结果明显优于基本光谱数据经因子分析法所得结果,具有明显的消除背景干扰,提高灵敏度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许林  郭军 《大学化学》1993,8(4):33-36
在列举电子亲和能文献数据的基础上,对数据的可靠性进行了讨论,给出原子的电子亲和能随原子序数周期性变化的新图示,并且对某些异常的数据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8.
利用气相色谱和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不同植物源的4种食用油(葵花籽油、大豆油、玉米油和花生油)进行表征分析,基于表征数据分别建立了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数据级数据融合方法,构建了基于色谱和光谱数据融合的不同植物源食用油判别方法与模型。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气相色谱判别分析主要是依据脂肪酸组成信息,近红外光谱主要是基于样本中含氢化学键的表征进行分类。数据融合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0,分类误差为0000,降低了交互验证的平均分类误差,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健性。与基于单一数据的模型结果相比,数据融合分析策略提高了模型的分类精度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Excel软件自带函数组合运算配合软件自带特殊功能,实现数据的高效处理。通过几种常见化学计量仪器在检定过程中数据处理案例如石油密度计检定、酸度计判级、酒精计修正值查找、毛细管黏度计异常数据剔除等,分别介绍了数据自动修约、自动判定仪器级别、快速查询修正值以及快速筛除异常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可用于计量数据自动化处理,提高计量人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杨孝容  成英  叶芹 《化学教育》2016,37(21):69-71
硫酸亚铁在水中的溶解度在高中化学教材《实验化学》人教版和苏教版的引用数据悬殊很大。通过实验测定七水硫酸亚铁在水中的溶解度以便证明教材中引用的溶解度数据是否正确。结果表明,2套教材中硫酸亚铁的表达形式和溶解度数据之间都不吻合,需要对教材中硫酸亚铁溶解度引用数据进行纠正。  相似文献   

11.
羟丙基田菁胶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IR、~(13)C-NMR、~1H-NMR、MS、元素分析手段对田菁胶原粉和环氧丙烷反应的合成样品进行系统地结构研究,证明样品为羟丙基型半乳甘露聚糖类,其主结构与田菁胶原粉一致,并用~1H-NMR法测定了羟丙基田菁胶的醚化度(D.S).  相似文献   

12.
绿色分析化学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分析化学是受到广泛关注的一门前沿科学,它是把绿色化学的基本原理应用在新的分析方法和技术方面.对绿色分析样品前处理技术、绿色分析分离富集技术和绿色分析测试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羟丙基田菁胶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环境中有机污染物分析方法及痕量富集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有机污染物分析在近年进展作了评述。其主要内容涉及试样的预处理技术(如顶空法,吹扫-捕集法,固相萃取,半透膜等技术),各化合物的适用及有效的分析方法或仪器(如GC,HPLC及GC/MS等)以及各种技术及方法的联用技术等(引述文献37篇)。  相似文献   

15.
标准溶液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标准溶液测量不确定度进行合理评定,充分估计分析不确定度的来源,从量值检验时考虑到影响不确定度的各种因素,测量方法的不确定度.配制时考虑到影响不确定度的各种因素以及标准溶液的不均匀性和在有效期内的变动性所引起的不确定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其扩展不确定度。并以镍标准溶液为例作实际分析。  相似文献   

16.
应用近红外光谱法测定了与茶叶品质密切相关的茶多酚、氨基酸及咖啡碱三类化合物。用PLS计算法建立了表示上述组分的二阶导数近红外光谱与其含量间关系的分析模型。根据相关分析模型计算所得的组分含量的结果与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得的对应组分的含量达到一致。所提出的方法可作为评定茶叶品质的快速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三氟化氮中主要杂质组分含量的分析方法、标准物质的正确使用方法、杂质含量分析结果以及三氟化氮纯度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从研究分析化学的历史发展入手,以大量历史事实为根据,指出分析化学曾经历过两次重大变革。第一次变革(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使分析化学从分析化学家的技艺发展为科学;第二次变革(20世纪70年代迄今)则使分析化学进入了分析化学家重新当家作主的、欣欣向荣的“第二个春天”。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方法验证,全程序空白值测定,检出限的建立,标准参考物质批内、批间密码样、平行双样的测定等一系列自控和监控措施,有效地保证了分析测试数据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20.
过程分析化学的提出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对过程分析化学(PAC)的应用进行了全面评述,主要包括PAC的一般概念、特征、五个阶段和各种应用技术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