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1 毫秒
1.
何立琳 《化学教育》1996,17(4):34-42
本文介绍了根据原子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对差值判断元素属性的经验规则及其应用。重点讨论了原子电子层数与实际提供的价电子数的相对差值,对元素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酸性、两性、碱性的影响关系,为粗略地判断各种元素的不同价态氧化物、水合物的酸碱性相对强弱提供了一条简易的经验规则。从而探索元素周期表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骆仁新 《化学教育》2001,22(7):37-39,42
需要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的化学问题称为数学-化学问题.例如,"计算1 g碳充分燃烧,需要消耗密度为1.429 g/L的氧气多少升?","已知某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2,该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电子数是几?""配平Fe3O4+CO→Fe+CO2"都属于数学-化学问题.数学-化学问题较通常所说的化学计算范围更广.解决数学-化学问题的思维,称为数学-化学思维.本文就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化学思维能力的意义,培养学生数学-化学思维能力的最基本原理,最一般的教学程序、教学中心等问题作出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多电子原子中电子云界限半径,包括节面(极值)半径、极限半径和界面半径等概念,用徐光宪规则研究了其计算方法和计算程序,并对周期表中的主族元素进行了计算,发现同周期和同族主族元素原子电子云界限半径、原子的实验共价半径以及同族的周期数(或同周期的族数)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高悌 《化学教育》1984,5(4):49-51
新编高中一年级化学课本在讲氯气的性质时写到:“我们已经知道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因而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结合一个电子,使最外电子层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氯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它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文中虽然没有“因为”、“所以”的字样,但不少人就是按因果关系去理解并进行讲解的,即氯原子的结构决定了氯气的化学活泼性。  相似文献   

5.
钇的离子半径介于镝与钬之间,因此它的性质更接近于重稀元素。当元素的价态发生变化时,离子半径也发生变化。例如三价铕离子的半径为1.13,而二价铕的半径就增加到1.2~1.3,这就与锶的离子半径(1.27)接近了。因此,二价铕离子的性质与碱土金属离子比较相似,因而,就有可能用硫酸锶来共沉淀铕,以富集微量的铕。表6-3中还列出了稀土元素三价离子的颜色,可作为鉴别的参考。1.4镧系元素的化学性质在1.2及1.3节中简要地提到了镧系元素的电子结构和价态的关系以及镧系收缩和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的递变规律。这些元素的上述性质和现象对它们的化学性质也…  相似文献   

6.
需要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的化学问题称为数学-化学问题.例如,“计算1 g碳充分燃烧,需要消耗密度为1.429 g/L的氧气多少升?“,“已知某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2,该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电子数是几?““配平Fe3O4 CO→Fe CO2“都属于数学-化学问题.数学-化学问题较通常所说的化学计算范围更广.解决数学-化学问题的思维,称为数学-化学思维.本文就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化学思维能力的意义,培养学生数学-化学思维能力的最基本原理,最一般的教学程序、教学中心等问题作出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对戈尔德施密特的“地球化学”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戈尔德施密特是近代地球化学的奠基人之一,生前对于变质岩和煤灰等中元素的分布情况,曾经进行过比较系统的研究工作。在个别元素(如钪)的地球化学方面以及稀土类元素在矿物中的配分方面也都有一些独到的见解和出色的研究成果。他曾经根据冶炼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元素的分别富集现象,提出了关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假说,并将已知的元素进行了地球化学分类;以后又从原子构造(主要是电子层结构)及  相似文献   

8.
(一)初高中化学教材分析和教学法初三(1)绪论(如怎样上好第一课化学。怎样讲好绪论(或讲授绪论的经验和体会,以下遇到怎样……的题目,都包括介绍经验、体会和问题)。9月份)(2)原子-分子论(如通过原子-分子论怎样使学生彻底了解化学基本概念。9月份)(3)原子、单质、元素(如怎样给学生区分这些概念的涵义。9月份)(4)化学基本定律(如怎样结合原子-分子论讲授化学基本定律。10月份)(5)化学用语(怎样讲授元素符号、分子式和化学方程式,怎样教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正确地表示化学变化,怎样读符号、分子式、要不要教英文读音?10-11月份)(6)氧、空气(如在讲授这章时怎样连系农业生产,怎样通过本章培养学生实验的技能技巧。11月份)(7)化合价(如怎样使学生正确掌握及巩固化合价的概念,怎样教学生运用化合价正确地写分子式,12月份)。  相似文献   

9.
舒忠荏 《化学教育》1990,11(6):44-45
1989年高考有一道试题:具有如下电子层结构的原子,其相应元素一定属于同一主族的是:(A)3P亚层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和4P亚层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B)3P亚层上只有1个空轨道的原子和4P亚层上只有1个空轨道的原子。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电子定域函数(ELF)方法对第一到第四周期主族元素的壳层结构进行了研究。计算得到了各壳层半径及壳层内的电荷数,探讨了原子序数与壳层半径间的关系。结果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原子的壳层结构。  相似文献   

11.
《化学教育》1997,18(Z1):25-30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减金属元素随核电荷数的增加,下列各项中跟卤素、氧族元素变化不一致的是()A.单质的熔沸点B.单质的密度C.原子的电子层数D.原子半径2.不能用来说明金属X比金属Y还原性强的是()A.把X和Y组成的合金置于潮湿空气中,X先腐蚀B.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C.X能从Y的盐溶液中把金属Y置换出来D.电解X和Y的盐的混合液,阴极上先析出Y3.卤素一氟、氯、溴、碘4种元素,它们的下列性质递变规律正确的是()A.阴离子还原…  相似文献   

12.
离子对水的17O-NMR化学位移和水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小于1 mol•L-1的浓度范围内,测试了碱金属、碱土金属氯化物、卤化钠及其它常见含氧酸盐溶液的17O-NMR化学位移(δ(H217O)).发现离子对δ(H217O)的影响与离子的半径、电荷、离子外层电子结构及离子结构有关.其它离子参数相同时,离子半径越大,离子的摩尔δ(H217O)越大;在电子结构相同的情况下,离子电荷越大,离子的摩尔δ(H217O)越大;多原子离子的摩尔δ(H217O)更多地是与其离子结构相关.离子的摩尔δ(H217O)的大小反映了该离子对水的结构的影响情况,离子的摩尔δ(H217O)越大,对水的结构促进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13.
戈尔德施密特(1888—1947)是地球化学的奠基人,他发现了元素在地球中的分布规律。他在元素的相对丰度、原子和离子半径、离子间距、半径比对晶体配位数的影响、镧系收缩等方面的成果,为晶体化学奠定了基础。本文介绍了戈尔德施密特的生平和成就。  相似文献   

14.
电子磁共振现象首先由苏联的扎沃伊斯基在1944年发现,并成功地用在顺磁性物质的研究上,其后各国科学工作者相继地在各种不同领域内广泛引用了这一成就,迄今解决了不少问题。电子磁共振方法研究的对象是具有未偶电子的物质,例如(1)具有奇数个电子的原子如 H;(2)内电子壳层未被充满的离子如过渡元素的离子;(3)具有奇数个电子  相似文献   

15.
烯类和炔类可以和亲电子試剂,如HCl,HBr,H_2SO_4等等发生加成反应,最后生成飽和化合物。关于这些反应的特点、规律和应用,在一般的有机化学书中都有了比较詳細地阐述。现在这里所要介紹的是一个新的亲电子加成反应,其加成試剂是甲硼烷及其烃基衍生物,R_2BH(R=烷基,芳香基,H)。硼是周期表第三类的第一个元素,它的原子有三个最外层电子。所以在三价的硼化合物,如R_2BH中,尚有和未共享电子对发生配价,生成八电子层結构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变价稀土化学与物理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土元素的主体一镧系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为[Xe]4f~(0-14)5d~(0-1)6s~2。当其失去两个6s和一个5d或4f电子后,形成了最常见的Ln~(3+),其中La~(3+),Gd~(3+)及Lu~(3+)的4f亚层分别为全  相似文献   

17.
应用原子轨道概念和保利不相容原理,建造多电子原子的基态原子构型,从理论上解释了元素周期律是化学史上的重要成就之一,因此在普通化学和无机化学中一向被列为重点教学内容。但是,由于大部份教科书只限于简单介绍原子构型的建造原则,而没有给予必要的正确的说明,致使在一些基本问题上仍使学生感到困惑不解。其中带有普遍性的疑难问题是在建造第四周期元素的原子构型时,外层电子首先占据4s轨道,然后才占据3d轨道,而当原子发生电离时为什么是4s轨道上的电子最先失去?在处理Sc(Z=21)  相似文献   

18.
试论“八电子结构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中学课本(1)在谈到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时,和以往的一些普化教科书一样,依然是用原子通过得失电子或共用电子而使其外层达到稳定的惰性气体结构(除了少数是氦的二电子结构以外,都是八电子结构)来说明为什么原子会相互结合的。  相似文献   

19.
据美国科学新闻通讯(Science News Letters)报导,元素102号已在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物理研究所中制得。制备方法是用加速的C~(13)离子去轰击Cm~(244)。据云此项元素一共只制得了大约50个原子,性质很不稳定,衰变时放出能量为8.5兆电子伏的α粒子,半衰期仅10分钟左右。现在据称其质量数为253。据云元素102号的发现详情将在近期美国的物理评论(Phy-sical review)上披露。所谓的理论化学和应用化学国际联合会的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Commission on  相似文献   

20.
曹金荪 《化学教育》1989,10(4):30-32
氧化-还原反应作为化学反应的一种类型,有其普遍性和重要性.元素的原子在构成物质时,由于外围电子的得失或共用而建立起化学键,在化学反应中随着原子的离合与重组发生键的破裂与重建.在上述过程中,键合电子的隶属关系常发生变化,因此氧化一还原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反应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