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树理 《数学通报》2002,(11):27-28
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本 )《数学》第二册 (上 ) (1 997年 1 2月第 1版 )中 ,用向量方法推导了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本文用向量方法给出两种新的推导方法 ,并由此引发了对教材编写的一点建议 ,供讨论 .1 公式的推导已知 :P(x0 ,y0 ) ,直线l:Ax+By +C=0 ,求点P到直线l的距离d解法 1 设点P在l上的射影为Q(x1,y1) ,则PQ⊥l,因为直线PQ的方向向量为v→ =(A ,B) ,所以PQ→ =tv→   (t∈R)因此 (x1-x0 ,y1-y0 ) =t(A ,B) ,即 x1=x0 +Aty1=y0 +Bt又点Q在l上 ,所以A(x0 +At) +…  相似文献   

2.
双曲线的一个有趣性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对圆锥曲线的研究中 ,笔者发现了双曲线的一个有趣性质———一种曲线到自身的变换 .定理 给定双曲线C :x2a2 - y2b2 =1 (a>0 ,b>0 ) ,P1 是C上不在顶点的任一点 ,P1 P2 是C的垂直于y轴的弦 ,M1 (O ,-b) ,M2 (O ,b)是C虚轴的两个端点 ,则直线P1 M1 与P2 M2 的交点P仍在C上 .证明 设P1 (u ,v) (v≠ 0 ) ,则P2 (-u ,v) .直线M1 P1 :y b=b vu x①直线M2 P2 :y-b=b-vu x②由① ,②解得u=bxy ,v=b2y.因P1 点在C上 ,故b2 u2 -a2 v2 -a2 b2 =0 .所以b2 ·b2 x2y2 -a2 …  相似文献   

3.
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 ,有不少方法 [1 ].[2 ].本文用柯西不等式给出其又一推导 .已知点P(x0 ,y0 )及直线l:Ax+By+C =0 (A2 +B2 ≠ 0 ) .设点P1 (x1 ,y1 )是直线l上任意一点 ,则Ax1 +By1 +C =0 . ①|PP1 |=(x0 -x1 ) 2 +(y0 -y1 ) 2 .②点P ,P1 两点间的距离|PP1 |的最小值 ,就是点P到直线l的距离 .求②的最小值 ,由柯西不等式有 :A2 +B2 · (x0 -x1 ) 2 +(y0 -y1 ) 2≥|A(x0 -x1 ) +B(y0 -y1 ) |=|Ax0 +By0 +C- (Ax1 +By1 +C) | ,由①、②得 :A2 +B2 ·|PP1 |≥|…  相似文献   

4.
关于"圆锥曲线的一类定值问题"的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 [1 ]证明了如下三个结论 :结论 1 已知抛物线x2 =-2p(y-b)上一点P(x0 ,y0 ) ,过P作倾斜角互补的两条直线PM ,PN分别与抛物线交于异于P的两点M ,N ,则直线MN的斜率为定值x0P.结论 2 已知椭圆x2a2 +y2b2 =1上一点P(x0 ,y0 ) ,过P作倾斜角互补的两条直线PM ,PN分别与椭圆交于异于P的两点M ,N ,则直线MN的斜率为定值b2 x0a2 y0.结论 3 已知双曲线 x2a2 -y2b2 =1上一点P(x0 ,y0 ) ,过P作倾斜角互补的两条直线PM ,PN分别与双曲线交于异于P的两点M ,N ,则直线MN的斜率为定值 -b2 …  相似文献   

5.
点是几何中最基本的元素,也可以视其为半径为零的圆,即点圆.坐标平面上的点圆P(x0,y0)的方程可记为(x-x0)2 (y-y0)2=0.由点圆P,直线l:Ax By C=1,圆M:(x-a)2 (y-b)2=r2(r>0),可构成下列圆系:点P(x0,y0)在圆M上,λ为非零实数,有圆系Dλ:(x-a)2 (y-b)2-r2 λ[(x-x0)2 (y-y0)2]=0(1)点P(x0,y0)在直线l上,λ为非零实数,构造圆系Eλ:(x-x0)2 (y-y0)2 λ(Ax By C)=0(2)直线l与圆M相切于点P,λ为非零实数,构成圆系Fλ:(x-a)2 (y-b)2-r2 λ(Ax By C)=0(3)下面给出Dλ,Eλ,Fλ的性…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 ,过定点M0 (x0 ,y0 )、倾斜角为α的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 x =x0 +tcosαy =y0 +tsinα(t为参数 ) ,其中t表示直线l上以定点M0 为起点 ,任意一点M (x,y)为终点的有向线段M0 M的数量M0 M ,由这个几何意义出发 ,易得出参数t具有如下性质 :性质 对于上述直线l的参数方程 ,设l上两点A、B所对应的参数分别为tA、tB,则1 .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AB|=|tA-tB|,特别地 ,A、B两点到点M0 的距离分别为 |tA|、|tB|.2 .A、B两点的中点所对应的参数为tA+tB2 ,若点M0 是线段AB的中点 ,…  相似文献   

7.
石珂 《数学通讯》2001,(19):42-44
构造法 ,是高中数学竞赛的重点和难点 ,下面谈谈构造图形解题的一些技巧 .构造图形解题的最大特点在于直观 ,它能使抽象的数量关系在图形上表达出来 ,使问题变得简单 .而构造图形的关键在于敏锐的观察和合理的联想 .看下面几道例题 :例 1 已知v∈R ,u∈ [- 2 ,2 ],求证 :(u -v) 2 (2 -u2 - 9v) 2 ≥ 8.图 1 例 1图分析 不等式左边的结构类似于两点间距离公式 :d = (x2 -x1) 2 (y2 - y1) 2根号内的部分 .构造点 p(u ,2 -u2 ) ,Q(v ,9v) ,如图 1所示 ,点P位于半圆x2 y2 =2 (y≥ 0 )上 ,点Q位于双曲线xy =9…  相似文献   

8.
选择题1 已知点M (a ,- 8)和△ABC的三个顶点A(2 ,3) ,B(6 ,- 5 ) ,C(- 5 ,- 7) ,G为△ABC的重心 ,若点M ,A ,G在同一直线上 ,则a的值是(   )(A) 116 .  (B) - 116 .  (C) 16 .  (D) - 16 .2 已知点 (12 ,- 1)在直线l上的射影为 (- 1,12 ) ,则直线l的方程是 (   )(A) 2x 2 y 1=0 .  (B) 2x - 2 y 3=0 .(C) 2x - y 1=0 .  (D)x - 2 y 2 =0 .3 已知直线l1的方程为x·sinα 2 y =1,直线l2的方程为 2x ysinα =2 ,且直线l1到l2 的角为6 0°,则sinα的值为 (   …  相似文献   

9.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数学高级中学课本《平面解析几何》全一册 (必修 ) (以下简称课本 )第 78页 ,是这样引入椭圆第二定义的 :图 2 -18“例 3 点M(x ,y)与定点F(c,o)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L:x =a2c 的距离的比是常数ca(a >c>0 ) .求点M的轨迹 (图 2 -1 8) .解 设d是点M到直线L的距离 .根据题意 ,所求轨迹就是集合P =M MFd =ca ,由此得 (x-c) 2 +y2a2c -x=ca 将上式化简 ,得 :(a2 -c2 )x2 +a2 y2 =a2 (a2 -c2 ) ,设a2 -c2 =b2 (b>0 ) ,就可化成x2a2 +y2b2 =1 .这是椭圆的标准方程 ,所…  相似文献   

10.
若知圆的一直径的两端点A (x1,y1) ,B(x2 ,y2 ) ,则圆的方程为 (x -x1) (x -x2 ) + (y - y1) (y -y2 ) =0 .特别地 ,若A ,B为一直线和一圆锥曲线的两交点 ,则可妙求圆的方程 ,下面给出一个定理 .定理 设直线 f(x ,y) =0和二次曲线 g(x ,y)=0交于A ,B两点 ,联立两方程 ,分别消去 y和x得u(x) =0及v(y) =0 (其中u(x)和v(y)的二次项系数相等 ) ,则以AB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u(x)+v(y) =0 .证明 设A(x1,y1) ,B(x2 ,y2 ) ,显然x1,x2 是方程u(x) =0的两个根 ;y1,y2 是方程v(y) =0的两个根 ,…  相似文献   

11.
二次曲线是解析几何的主要内容,二次曲线问题在数学竞赛中十分常见.特别是在近几年的高中数学联赛中,除了小题外几乎每年都有一个大题,尽管问题并不很复杂,亦十分传统,但却相当综合,要用到的知识和方法很广,需要我们灵活应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例1 (1998年第九届希望杯数学邀请赛试题)P是抛物线y=x2上的任意一点,则当P和直线x y 2=0上的点的距离最小时,P与该抛物线准线的距离是(  )(A)19. (B)12. (C)1. (D)2.解 设P点的坐标是(x,x2),则P到直线x y 2=0的距离d=|x x2 2|2=22[(x 12)2 74]≥728.∴当x=-12…  相似文献   

12.
若点P(a ,b)是直线λ1x +λ2 y +λ3 =0(λ1,λ2 ,λ3 ∈R)上一点 ,则d =|λ1a +λ2 b +λ3 |λ21+λ22,这是众所周知的 ,由它可得性质 若a ,b ,λ1,λ2 ,λ3 ∈R ,且λ1a +λ2 b +λ3 =0 ,则λ23 ≤ (a2 +b2 ) (λ21+λ22 ) .证 构造直线l:λ1x +λ2 y +λ3 =0 ,显然点P(a ,b)在直线l上 ,原点O到直线l的距离为d =|λ3 |λ21+λ22,原点O与点P之间的距离为 |PO| =a2 +b2∵d≤ |PO| ,∴ |λ3 |λ21+λ22≤a2 +b2 .故 λ23 ≤ (a2 +b2 ) (λ21+λ22 ) .推论 若λ1,λ2 ,λ3 ∈R ,且λ1+λ2 +λ3=0…  相似文献   

13.
求点P(x0 ,y0 )到直线l:Ax +By +C =0的距离 ,一个很自然的思路是 :由点P向直线l引垂线 ,求出垂足Q的坐标 ,再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PQ| .这个方法 ,正如课本所说 ,运算很繁 .仔细分析上述方法 ,繁就繁在求垂足Q的坐标 .我们能否批判性地沿用以上思路 ,回避求垂足Q的坐标 ,让问题得以更方便地解决 ?我经过一番探究 ,得到了肯定的回答 .设垂足Q的坐标为 (x′ ,y′) ,∵PQ⊥l,∴y0 - y′x0 -x′=BA(当A≠ 0时 ) ,可设x0 -x′ =At,y0 -y′ =Bt.∵Ax′+By′ +C =0 , ∴A(x0 -At) +B(y0-Bt…  相似文献   

14.
文 [1]对椭圆的内接矩形进行了讨论 ,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拓展 ,并就椭圆中的“最大角”问题进行了探讨 .定理 1 设P0 (x0 ,y0 ) (x20 + y20 ≠ 0 )是椭圆 x2a2+ y2b2 =1(a >b >0 )内一点 ,则过点P0 的弦中 ,有且仅有一条以P0 为中点 .证 设过P0 的直线的参数方程为l2 :x =x0 +tcosαy =y0 +tsinα (α为倾角 ,t为参数 ) ,代入 x2a2 + y2b2 =1,整理得(a2 sin2 α +b2 cos2 α )t2 + (2a2 y0 sinα +2b2 x0 cosα)t+a2 y20 +b2 x20 -a2 b2 =0 .若直线l2 截椭圆 x2a2 + y2b2…  相似文献   

15.
这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怎么解决如下的问题:“已知点P(x0,y0)和直线l:Ax+By+C=0,怎样求点P到直线l的距离呢?”我们采用从“导引特款→一般问题的解决”的探索发现的途径,先鼓励同学们来提出你能解决的本问题的某个特款;然后,大家来想办法:...  相似文献   

16.
赵小云 《数学通讯》2001,(20):42-44
1 直线系若直线l1:A1x B1y C1=0与直线l2 :A2 x B2 y C2 =0相交于P ,则l1与l2 的线性组合 (λ ,μ∈R ,且不全为零 )l3 :λ(A1x B1y C1) μ(A2 x B2 y C2 ) =0表示过P点的所有直线 ,称为过P点的直线系方程 .特别地 ,当λ =0时 ,l3 成为l2 ;当 μ =0时 ,l3成为l1.对于l1,l2 以外的直线 ,我们往往只在l3 中保留一个参数 ,而使另一个为 1,即为l4 :A1x B1y C1 λ(A2 x B2 y C2 ) =0 .如果l1与l2 平行 ,这时l3 表示与l1平行的直线系方程 .例 1 求过直线l1:2x y - 5 =0和…  相似文献   

17.
王诚祥 《数学通讯》2000,(19):23-24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是数学教学由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个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 ,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应渗透于平时的教学中 ,以课本为本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思维教学的素材 ,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创新思维教学的一例 .问题 :已知点P(x0 ,y0 )和直线l:Ax By C=0 ,怎样求点P到直线l的距离 ?1 吃透教材 ,领悟思想 ,等积变形求解图 1 点与直线如图 1,过P作PQ⊥l ,垂足为Q ,教材中为求 |PQ |,过点P作…  相似文献   

18.
一个猜想的证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刊文 [1 ]中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 2 已知点P(x0 ,y0 )不在二次曲线Γ :Ax2 +Cy2 +Dx+Ey +F=0上 ,过P作倾斜角互补的两条直线分别交Γ于S ,M和T ,N ,则直线MN与ST的倾斜角也互补 .笔者经过探讨认为 ,以上猜想是成立的 ,不过结论“直线MN与ST的倾斜角也互补 .”应修正为“直线MN与ST的倾斜角也互补或倾斜角都为0°.”即有定理 已知点P(x0 ,y0 )不在二次曲线Γ :Ax2 +Cy2 +Dx+Ey +F=0上 ,过P作倾斜角互补的两条直线分别交Γ于S ,M和T ,N ,则直线MN与ST的倾斜角也互补或都为 0°.为证明此…  相似文献   

19.
我们知道 ,随着参数的选择不同 ,同一直线的参数方程也不同 .过定点M0 (x0 ,y0 )、倾斜角为α的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x =x0 +tcosα ,y =y0 +tsinα .(t为参数 )我们把这一形式称为直线参数方程的标准形式 ,其中t表示直线l上以定点M0 为起点 ,任意点M (x ,y)为终点的有向线段 M0 M的数量 .当点M在点M0 的上方时 ,t >0 ;当点M在点M0 的下方时 ,t<0 ;当点M与M0 重合时 ,t=0 .很明显 ,我们也可以把参数t理解为以M0 为原点 ,直线l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的数轴上点M的坐标 ,其长度单位与原直角坐标系中的长度单…  相似文献   

20.
杨绍业 《数学通讯》2001,(22):20-21
线段的定比分点是指 :P1P2 是直线l上的有向线段 ,点P是直线l上除P1,P2 外的任意一点 ,点P把有向线段P1P2 分成两条有向线段P1P和PP2 ,且两线段的比为 P1PPP2=λ ;若P1,P2 ,P的坐标分别为(x1,y1) ,(x2 ,y2 ) ,(x ,y) ,则λ =x -x1x2 -x或λ =y - y1y2 - y,从而有分点的坐标公式x =x1 λx21 λy =y1 λy21 λ(λ≠ - 1) .其中当λ >0时 ,P为内分点 ,特别当λ =1时 ,P为中点 ;当λ <0时 ,P为外分点 .巧用线段的定比和分点公式解一些代数题 ,简捷方便 ,快速准确 .请看下面例子 .例 1 如果式子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