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安全有效的有向门限签名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签名只有接受者才能验证,而任何第三方只有在接受者的合作下才能验证签名的数字签名方案称之为有向签名.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有向签名通常是一个人,然而当所需签名的消息代表一个群体时,就需要群体中的一部分人同意,门限签名方案就被用作解决这个问题.由于在许多特定的应用环境下,一个可被所有成员信任的可信中心并不存在,所以不需要可信中心的门限签名方案就显得很有吸引力.文章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的有向门限签名方案.  相似文献   

2.
利用双线性对理论和可验证的秘密分享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具有已知签名者的门限代理签名方案.该方案通过在门限代理签名中引入实际参与签名的t个代理签名人的身份标志集合,解决了原有方案中门限代理签名方案中不具备强可识别性的问题;并利用双线性对的优点,克服了同类方案中存在的不能抵抗联合攻击和原始签名人伪造攻击等安全漏洞.结果表明:与同类方案相比,新方案的运算效率约提高20%,签名长度约缩短25%.  相似文献   

3.
考虑到很多门限签名方案都不抵抗恶意PKG攻击的事实,本文提出了一个无可信中心下基于身份的门限签名方案,避免了该类型攻击.在该方案中,每一个签名参与者都可以验证公钥和公钥份额的合法性,从而避免了公钥份额替换攻击.给出了无可信中心下基于身份的门限签名方案不可伪造性的安全模型,并利用此安全模型给出了该方案在标准模型下的安全性证明.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剩余定理的(t,n)有向门限签名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签名只有接受者才能验证的数字签名方案称之为有向签名.在大多数情况下,有向签名通常是一个人,然而当所需签名的消息代表一个群体时,就需要群体中的一部分人同意,门限签名方案就被用作解决这个问题.文章运用中国剩余定理,提出了基于中国剩余定理、ELGamal公钥密码理论和Schnorr理论的(t,n)有向门限签名方案.  相似文献   

5.
具有消息恢复的指定验证人代理多重签名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已有指定验证人代理签名方案并不具有消息恢复功能,使用自认证公钥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消息恢复的指定验证人代理多重签名方案.在该方案中,代理签名人可以代表多个原始签名人生成指定验证人的代理签名,只有原始签名人指定的验证人可以验证代理签名的有效性,而且由于指定验证人在验证代理签名时可以恢复消息,因此在传送签名时,没有必要传送消息和其他指定验证人代理签名方案相比,本方案降低了传输消息本身所需要的通信开销.  相似文献   

6.
一类代理多重签名方案的密码学分析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1年,傅晓彤等提出了一种新的代理多重签名体制,即多个原始签名人分别将签名权力委托给各自的代理签名人,再由这些代理签名人联合生成代表所有原始签名人的数字签名.然而,周红生等(2004)指出他们的方案不存在抗抵赖性以及代理签名者能滥用代理签名权的缺陷,同时给出了一个改进方案.本文指出,周红生等的方案也是不安全的,任一原始签名人或任一代理人都能生成有效的代理多重签名,而且可以任意修改代理签名的期限.为克服他们的安全性弱点,给出了一个改进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个高效的利用三次剩余构造的基于身份门限环签名方案.在大整数分解困难问题假设前提下,证明了所提出的方案在随机预言模型下是适应性选择身份和消息攻击下不可伪造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述了电子现金系统的研究成果及其发展现状,针对已有的基于椭圆曲线的限制性盲签名方案提出可能的攻击手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安全的基于椭圆曲线的限制性部分盲签名方案,同时也构建了一个与已有方案相比更富应用价值的高效离线电子现金方案.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阈下信道的概念,阐述了如何在一个可以认证的消息中隐藏一个秘密信息,如何利用EL-Gamal签名方案建立阈下信道,提出了利用盲签名建立抗阈下信道的签名方案。  相似文献   

10.
首先对ECC和ECDSA在安全性和运算速度方面的优越性进行了分析,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非常适用于代理多签名方案。将现有的方案改进后,提出一个改进的基于ECDSA的代理多签名方案,并对新方案做了安全性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的方案具有强不可伪造性、强可区分性、抗抵赖性和可控性,并且无需在安全信道下传送,抗攻击性更强。通过更短小的程序代码和封装模块的复用,保证方案适用于微小软/硬件和不安全的外部环境。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1.
椭圆曲线签名方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椭圆曲线密码系统(ECC)与ElGamal系统进行了比较,在保证签名算法安全性的前提下,对ECC签名方案中的求逆运算和消息恢复问题进行了优化,针对这两个问题分别构造了新的签名方案,通过理论证明和编程模拟实验,解决了ECC签名方案中存在的需要求逆运算和不能实现消息恢复的问题,大大地简化了运算的复杂程度。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一般的知识签名不能避免隐秘通信的发生这一问题,提出了知识签名的公平件概念,并给出了严格的定义.利用知识的公平的零各识证明,构造了一个公平的知识签名方案,最后证明了此签名方案可有效地保证公平性,从而避免隐秘通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利用有向签名和盲签名相结合的方法,在ElGamal公钥体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数字签名方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同时依据初等数论知识从理论上证明了该方案中的可行性,并通过实例验证,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电子交易中的匿句特性,并达到了安全性和可操作性的实用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现有的一些匿名认证方案中,成员不能自主选择子密钥,示证者不能自由选择匿名集,导致方案的计算代价较大,匿名认证过程较复杂.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门限追踪匿名认证方案.该方案允许成员自主选择子密钥,计算屏蔽子密钥作为签名私钥以保护成员的子密钥;示证者使用自由选择的匿名集和自己的签名私钥,借助1/n签名实现匿名认证;基于Lagrange插值,t个成员合作实现门限追踪,并验证追踪到的示证者身份的真实性.与现有方案相比,该方案计算代价较小,成员自主性更大,匿名认证更简单,匿名追踪更安全.在离散对数假设和DDH(Decisional Diffie-Hellinm)假设的前提下,该方案满足匿名性、门限可追踪性,可抵抗外部伪装攻击和一致性攻击.  相似文献   

15.
基于椭圆曲线的代理数字签名和代理多重签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设计出一种更成熟、更有效的代理签名方案和代理多重签名,通过引入MUO代理数字签名及椭圆曲线DSA算法,将ECDSA应用于MUO方案,得到了一种新的代理数字签名方案,它满足6种代理数字签名所必须的性质,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给出了一种代理多重数字签名方案.所给出的两种数字签名方案都是基于椭圆曲线密码系统基础上的,并且具有比原方案更好的安全性和更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李子臣和杨义先基于离散对数和素因子分解两个困难问题提出了具有消息恢复的数字签名方案-LY方案,武丹和李善庆指出了LY方案的安全性仅仅依赖于因子分解问题,为弥补这个缺陷他们同时给出了一个改进方案——WL方案.但是,该改进方案的安全性并不象作者所认为的那样依赖于两个难题.一旦因子分解问题可解,攻击者就可以伪造签名.  相似文献   

17.
基于ElGamal签名方案设计了数据块的签名信息,借助云端文件块辅助管理文件实现对用户数据的监视.方案采用文件块的哈希值参与运算,较之文件块直接参与运算的方式在性能方面有较大提升;论文分析了该方法的安全性.性能分析测试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聚合签名技术,分析了基于RSA算法的顺序聚合签名体制的安全性,发现算法存在安全缺陷,为了克服原方案的安全缺陷,基于PSS(probabilistic signature scheme)算法下,提出了一种可证明安全的顺序聚合签名方案PSS-AGS.该算法在基于RSA问题的困难性假设下,可以证明方案在随机预言(RO,random oracle)模型下是安全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方案可以有效地抵御重放攻击并且运行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9.
根据有限域上非超奇异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难解性假设,利用椭圆曲线上Weil配对的双线性性质没计了一种新的基于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的前向安全数字签名方案,并将前向安全特性和盲签名基本思想融为一体,在此方案的基础上又设计了一种前向安全强盲签名方案.与以往盲签名方案相比,这种前向安全强盲签名方案增加了前向安全特性,对盲签名的有效时间进行了控制,在保证签名前向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保护了消息发送方的隐私权,可应用于更加广泛的领域.本文还提出了时段因子的新概念,两种新方案均通过时段因子辅助私钥进化并将其作为签名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参与验证过程,因此两种方案同时具备有效性、前向安全性和抗伪造性等性质,有效地确保了签名算法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环签名是一个不具有任何管理者的类群签名,它具有保护签名者身份的作用.本文,我们利用Schnorr签名思想设计出一个高效的环签名方案,并给出具体算法.因为具有Schnorr签名方案的特点,对比发现此方案在计算效率上比多数环签名方案更高效、更安全.在随机预言模型下证明了该方案的不可伪造性以及无条件匿名性,其在电子商务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