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抛體運動’是生活經驗中常接觸到的一種運動形式,但是在中學物理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這一課題的學習卻是比較困難的。現用課本把‘拋體運動’放在運動定律和運動的合成之後進行教學,是有其深長的意義的。但是叙述稍嫌簡略,因此在教學時,怎樣掌握教學大綱的精神,既不能把這一部分教材輕易地忽略過去,又要防止形式主義地向學生介紹空洞的結論,並須避免超出高一學生的智力範圍與數學水平而引用艱深的數學公式,這許多問題都是值得研究的。這裏我們提出我們對進行這一課題教學的幾點意見,請同志們指正。(一) 首先說明我們對於‘拋體運動’在高一物理教材中所處地位的認識,和根據這些認識而確定的教學要求。‘拋體運動’是在講過  相似文献   

2.
黄昆 《物理》1954,(12)
不以磁極概念為根據來講電磁學,是蘇聯電磁學教學内容中的一個重要的特點。在蘇聯的大學普通物理教學大綱中以及在福里斯、季莫列娃的普通物理學、巴巴列克西的物理學教程等參考書中,論述電磁現象都不是從磁極的概念開始的。關於這一點它們和资本主義國家的書籍相比較,優越性是十分突出的。在资本主義國家的書籍中,我們也能够找到不從磁極出發來講電磁現象的例子,但是它們和蘇聯的書(特别是福里斯、季莫列娃的書)相比,就有根本的區别。這是因為资本主義國家的書在問題上並沒有明確的目的性,在全部的表述上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上並没有重視如何正確地認識磁性的本質這一根本問題。  相似文献   

3.
在普通物理的教學中,講到力學中機械能守恆定律、動量守恆定律和角動量守恆定律的時候,我們對於這三條定律的適用範圍,往往不很强調或不很注意。我們摘引梁寶洪所譯的福里斯—季莫列娃普通物理學中的幾段有關的材料來看一下。在第一卷第66頁上有着關於動量不滅定律的敘述:“構成一封閉系統的各物體底動量底向量和,即這封閉系統底總動量向量,在整個的運動期間內保持不變”。而關於封閉系統的敘述則是“物體彼此之間相互作用,但不舆這系統外部的物體相互作用”。在93頁有着能底不滅和轉换定律的敘述:“對於一封閉的系統(外力之功等於零),當一切過程在這系統內部發生時,這系統底能量保持不變,在此情形下,能量可以從某種形式轉變為另一  相似文献   

4.
在學生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常常表現出許多對於物理知識的形式主義的了解。例如,學生在回答問题時能够很熟練的背誦出教科書中的關於物理概念和定律的詞句,但是對它們的意義的了解却非常不够,或者很不透澈。學生能够寫出物理定律的公式,但不能很好地運用它們來解決實際問題。讓我們舉幾個例子來說明一下這個問題吧。高中一年級的學生當學完了牛頓第三運動律後,由於教師的强調,都知道作用和反作用是分別作用在不同的物體上,可是,在他們碰到實際問題時卻忘掉了這一點。例如,當回答‘人為什麼能够跳高’這一問題時,有不少學生是按照如下的理解回答的:‘當人在地面上站着  相似文献   

5.
運動的合成是高中物理課本第一册第三章的教材。關於這一章的講課時數和教材計劃,本通報在今年8月號和去年9月號已分別有所刊載。本文只就教材的組織、系統和有關教學方法的問題提出一些初步意見,供大家參考並請指正。在開始講到這一章時,和開始講其他任何一章同樣,教師有必要向學生們說明:在什麽基礎上講這一章,這一章主要的將討論和解决什麼問題。在以後一系列的講課中,則還需要隨時注意並貫徹這些說明的主旨,教學的目的性才能很明確。因此,在備課中需要注意到以  相似文献   

6.
在某些物理教科書中介紹新物理量的定義時常用到比例常數?在福里斯和季莫列娃合編的普通物理學第一卷21頁中我們讀到:“匀速運動的速度v,是一個與所通過的路程s成正比、與通過這一段路程所用的時間t成反比的物理量。這個關係可以用数學表示為v=K s/t,其中K是比例常數”诹硪恍┙炭剖橹杏植挥帽壤刀阉俣榷x為所通過的路程与通過這一段路程所用的時間的比。  相似文献   

7.
向物理專業講“剛體動力學”時,是以福里斯和季莫列娃合著的普通物理學第一卷第五章作為主要參考材料。本文先初步討論一下福里斯書的第一卷第五章,然後提出一個如何講解剛體動力學的意见。下面谈福里斯書時,所引的頁數与節數是指中譯本的最新版(一九五四年十二月北京版)而言。該版係根據俄文本一九五三年增訂版译出的。我個人認为該書第五章有下列幾點不妥: 1.在說明刚體繞定軸轉動的方程式 M=Iβ時,用力f对于转动中心O點的力矩[122頁(3)式]来说明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对於轉動軸  相似文献   

8.
電流定律這一章的主要内容在闡述電學中幾個最基本的概念——電量、電流强度、電阻、電壓、電功和電功率等及其間相互依存的關係,使學生對電學的理論有一初步的系統的認識,為以後的學習奠定穩固的基礎。一般说来,電学中的這些概念,對於初中學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因此,在讲述這些概念時,就必須儘可能通過演示实驗或日常習知的事實,引導學生對現象進行觀察和分析,然後加以適當的概括,使學生能從具體的印象中,很自然地建立起這許多概念來渲须妷哼@一概念,學生會感到更難理解,尤須着重加以闡明,使能初步正確地了解電壓的物理意義;必須使学生知道電壓  相似文献   

9.
“轉動”這個課题從教學法方面來說是最困難的課题之一。困難首先在於作匀速圓周運動的質點的向心加速度的論證。教師一般是用下列的方案來講述這個問題的: (1) 速度是一個矢量,因此只有在它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的情形下才是一個定值。例如,在匀速直线運動中速度就是一個定值。 (2) 在質點的匀速圓周運動中,速度只是大小保持一定,方向則在不断变化着,因此,匀速圓周運動是一個变速運動。 (3) 任何變速的運動,都是有加速度的運動,這就是說,質點的匀速圆周運動是有加速度的運動。 (4) 質點在匀速圓周運動中的加速度在任何時刻都是指向圆心並可用下述公式來計算:  相似文献   

10.
高中物理學第二册第九章‘振動與波’中關於叙述波的形成和性質這一部分的教材(自31節至40節)是使學生樹立波動概念的基本知識的。波動是能量傳遞的一種形式。在這以前我們所講的能量傳遞形式,都是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例如風在吹動帆船或風車的時候,風的能量就傳遞給帆船或者風車;水蒸汽用很大的速度衝在汽輪機的葉片上的時候,使葉片和連在葉片上的整個輪機轉動,水蒸汽的能量就傳遞給輪機。所有這些都說明這個物體對另外的物體做功的時候,這個物體的能量就傳遞給另外的物體。而波動却是在彈性體內所有質點相互联繫着作振動的一種運動狀態,它把由於別的物體對它作功而得到的能量在體內  相似文献   

11.
基留斯金編的七年級化學課本中第12頁里寫道:“如果在有灰尘的房間里通過窄孔放入一束日光,就可以在光路中看到灰尘的無規則的運動。分子運動論是這樣解釋這個現象的:組成空氣的不可見的氣體分子,不規則地運動着並從各方面碰撞灰尘。” 對灰尘運動的這個解釋是不正確的。當然,同其他任何物體一樣,灰尘在空氣中受到各方面來的很多空氣分子的打击,但是像灰塵那樣用肉眼就可以看出的比分子大得很多的物體,從各方面來的分子打擊的總衝量,或者等於零,或者是小到不會給它以明顯的作用。由分子的布朗運動的打擊能引起運動的,只有非常小的微粒。在這種微粒的微小表面上的打擊数是很小的,因此這些打擊在一定時刻的总衝量不致為零,其量值對這樣小的微  相似文献   

12.
在電学緒論的備課當中,由於自己對俄國学者們的工作成就知道得太少,因而感到了一定的困難,我認識到這會使貫澈教學上的政治思想性受到一定的限制。為了補救這種缺陷,我曾參閱了某些材料。這些材料雖然不需要全部放在教授的内容中,但是對於一個物理教師來說,充分掌握這些材料却是完全必要的。因此我把自己的閱讀筆記摘錄一部份,供給和我有同樣困難的同志們參考,我想這對手邊缺乏材料的同志們可能會有些幫助。因為我閱讀的書籍有限(書名列於文末),而且這些書籍又多不是宨T論述俄國科學家的成就的,所以寫在下面的材料並不是完整的。關於這一點,我希望手中有充分材料的同志們今後多加補充,互相供應,充實我們的教學內  相似文献   

13.
常州市十六個公私立中學的物理教師,為了交流教學經驗解决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組織了一個物理研究組。研究組本學期的兩項重點工作是:颧摩教學和製訂初三物理全年復習提綱。 製訂復習提綱的工作經過如下:在本學期第五週的星期五(每週的星期五是全市性的活動時間,各校都預先把這段時間空出)召開了一個全市物理教學工作者會議,决定集體編訂統一的復習提綱,并確定編輯的原則爲:按照中學物理教學大綱(草案)的規定,有重點、有系統的以章爲單元編寫。組織了一個編  相似文献   

14.
‘物質的結構——分子論’這一課題是初中物理教學中較抽象的課題之一。理論與實際告訴我們,如果講解‘分子論’時,只是從理論上去抽象的解釋,或把結論教條式地硬灌給學生,那学生就會感到抽象而難接受。相反的,如果能多從觀察,實驗和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現象出發,盡量採取啟發談話的教學方法,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和推理力,引導學生從鮮明的形象中和恰當的比喻中建立分子的概念,使學生對物質结構的學說有一初步的認識,然後再在這個基礎上來解釋一些以前講過的簡单热現象,這樣学生就不會再感到枯燥而難理解了。因此,教師在講授這課時,必須認真備課,選择生動  相似文献   

15.
開学初,領導上提出開展課外活動,以幫助学生鞏固所学的知識並啓發其學習興趣。起初同志們信心不足,認為經驗少,理論水平低,怕做不到好處。經在教研組討論研究後,决議開展一次整個初中物理課的實驗觀察活動,使全校學生普遍進行一次觀察。這個活動要達到使畢業學生作一次整個初中物理總結性的複習;二年級学生作全年總結複習;並使正在學物理和將要學物理的一、二年級学生愛好自然科學,啓發學習興趣和发揮他们的創造才能,給學好物理課打下更好的基礎。  相似文献   

16.
本年一月下旬,中央教育部曾招集所屬東北和南京兩儀器廠把新製蘇聯规格仪器在京展览,供出席全國中學教育會議的代表們和在京的專家教授以及中學教師們參觀並加品評鑑定。我也榮幸的參觀過一次,今將個人所體會到其中物理部分的特點,和如何利用這份仪器的特點來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等問題,簡述如下。凡參觀過這份仪器的人都認為它有:‘個兒’大、色彩鮮明、(爪子點)清楚、結構美丽、堅固、便於觀察和便於解剖等優點。相反的,簡陋粗糙又是它的缺點。我認為這只是表面上的看法,更重要的是這份蘇聯規格儀器的設計  相似文献   

17.
过去我們也曾在上物理課時向学生講述勞动的意義,在課外也開展了一些有關劳動教育的活动,伹由於我們对勞動教育的目的性和任務不明確,教育方法没有系統,因而没有应有的效果。自从全国中学教育会議以後,我校传达了会議的精神,並展开了对有關全面發展教育方针和貫徹劳動教育的学習,这才使我們認识到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共產主義道德品質和個性的全面發展上的重要性,並認識到必須有系统地通过全部教学过程来加以貫徹。因此,我們重新檢查了过去的教学,改进了劳动教育的內容和方法,获得了初步的效果。现将一年来进行劳动教育的体会介绍如下: (一)通过物理學与勞動的關係的講述,  相似文献   

18.
问题解答     
《物理》1954,(8)
问:高一物理課本說,「牛頓第一定律實際上就是慣性的定義,所以又叫做惯性定律。」這種说法對不對? 答:我們通常是把牛頓第一定律叫做慣性定律。但是,「牛頓第一定律實際上就是惯性的定義」,这種说法不能認為是正確的。這種說法所以是不正確的,因為它必然導致一種錯誤的看法,就是把牛頓第一定律看作僅僅是一個定義,不是力學現象中客觀規律性的表现。為甚么舗D第一定律是力學現象中客觀規律的表現呢?可以扼要说明如下:設想我們選定一個參考系統,在這系統内用實驗確定某一個質點的機械運動狀態(靜止、匀速直線運動  相似文献   

19.
在液體導電和法拉第定律的教學中使學生形成基本電荷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現用教科書,和現在許多教師的教學工作中所用的講叙法拉弟第二定律的方法,是有着重大的缺點的。這些缺點如下。 1.我們知道,在中學化學課程中已經多年沒有化學當量這一概念了。但是在物理教科書中叙述法拉弟第二定律中,沒有任何事先解釋  相似文献   

20.
我是這學期才参加工作的新教師,谈不上有什麽經驗,這裏我願意把我在初二上學期進行期末復習的經過報告出来,請大家批評指正。初二上學期物理課程按照每學期授課十八週计算,若講完聲學,有二小時的期末復習課。期末總復習是很重要的,因爲教學大綱中规定中學物理教學的第一绦任務是:“按照學生的年齡特徵,耠他们以系統的和鞏固的物理學的基本知識,使他们奠定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基礎。”這裏指出學生所得的知識必须是系統的和鞏固的,要逹到這一目的,首先要靠平時教师在工作中的多方面的努力,而期末復習課對於使學生有系統地、鞏固地掌握全學期所學的知識,有特別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