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分别以2-[(4-二甲氨基苯基偶氮]-1-甲基-吡啶阳离子、2-[(4-二甲氨基苯基)偶氮]-1-苄基-吡啶阳离子和镍-双-1,2-二硫烯阴离子合成了离子对配合物1和2,并且对2个配合物进行了晶体结构和磁性质的研究。晶体1和2中,阴阳离子呈柱状交替排列堆积。在2~300 K温度范围内,配合物1具有反铁磁性(θ=-0.016 2 K),配合物2在110 K左右具有spin-gap现象(Δ/κb=38 915.42 K)。  相似文献   

2.
分别以2-[(4-二甲氨基苯基偶氮]-1-甲基-吡啶阳离子、2-[(4-二甲氨基苯基)偶氮]-1-苄基-吡啶阳离子和镍-双-1,2-二硫烯阴离子合成了离子对配合物12,并且对2个配合物进行了晶体结构和磁性质的研究。晶体12中,阴阳离子呈柱状交替排列堆积。在2~300K温度范围内,配合物1具有反铁磁性(θ=-0.0162K),配合物2在110K左右具有spin-gap现象(Δ/κb=38915.42K)。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新的尾式-5-{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氧基}对丁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H2[5-Br-PADAPBPP]}及其Pd2 和Ni(bpy)2 配合物,其结构经UV,1HNMR,IR和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4.
在NaOH碱性介质中,1 (3 硝基苯基) 3 [4 (苯基偶氮)苯基] 三氮烯(m NPPAPT)分别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S)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溴化十二烷基二甲基苄铵(DDMBAB)、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和溴化十四烷基吡啶(TPB)反应显色形成离子配合物,它们与m NPPAPT形成离子配合物比均为2∶1。CTMAB、CPB、TPB、DDMBAB与m NPPAPT形成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位于538、538、625、637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达(103~104)L·mol-1·cm-1。研究了测定微量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条件,建立了新的分析方法,并应用于实样分析。  相似文献   

5.
由于在1-吡啶-3-[4-(苯基偶氮)苯基]-三氮烯(PYPAPT)的分析功能基(N=N-NH)上引入了强助色杂环吡啶基,当PYPAPT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显色时,表现出它是高灵敏的显色试剂。本文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1-(4-硝基苯基)-3-[4-(苯基偶氮)苯基]-三氮烯、1-(2-羟基-3,5-二硝基苯基)-3.[4-(苯基偶氮)苯基]-三氮烯、1-(5-萘酚-7-磺酸)-3-[4-(苯基偶氮)苯基]-三氮烯(NAS-APAPT)及1-(2-6-二氯-4-硝基苯)-3-(4-硝基苯)-三氮烯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显色反应比较,PY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有机碘翁离子作抗衡阳离子的标题配合物晶体QEu(TTA)~4.H~2O(Q=3,6-二甲氨基-二苯基碘翁离子;TTA=噻吩甲酰三氟丙酮根),晶体属P2~1/n空间群,a=1.4206(6),b=2.761(1),c=1.4658(3)nm,β=100.40(2)ⅲ,Z=4,最终的R因子为0.079。77K下,配合物高分辨激光激发荧光光谱的测定表明,配合物中存在一种Eu(Ⅲ)格位。晶体结构测定结果确认,Eu(Ⅲ)离子格位的区域对称性为C~1。自由基聚合的引发实验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标题配合物对高分子聚合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冯泳兰  邝代治 《分析化学》1999,27(7):836-840
合成了新试剂1-(2-羟基-3,5-二硝基苯基)-3-[4(苯基偶氮)苯基]-三氮烯(HDNPAPT),研究了该试剂在NaOH介质中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漠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溴化十二烷基二苄铰(DDMBAB)形成1:3的紫红色离子缔合物显色体系.测定了显色体系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_(max)、符合比尔定律的范围.探讨了微量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MTAB、CPB和DDMBAB的测定方法,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孙世国  彭孝军  张蓉  孙立成 《有机化学》2003,23(10):1135-1138
利用电喷雾质谱(ESI-MS)对2,2'-联吡啶-4,4'-二羧酸乙酯与过渡金属铼的 系列配合物[(4,4'-(OOEt)_2-bpy)Re(CO)_3RPF_6] [其中bpy = 2,2'-联吡啶,R = 吡啶、4-甲基吡啶、4-羟基吡啶、4-氨基吡啶、10-(4-甲基吡啶基)吩噻嗪( py-PTZ)进行分析,研究了配合物及其配体在不同源内CID(in-source collision induced dissociation, in-source CID)的相对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源内 CID电压的升高,配合物中的配体R容易脱落并形成稳定的联吡啶三羰配位离子[(4, 4'(COOEt)_2-bpy)Re(CO)_3]~+。配体脱落从易到难的顺序为:吡啶 > 4-甲基吡啶 >-甲基吡啶>4-羟基吡啶>4-氨基吡啶>py-PTZ。  相似文献   

9.
以5-[2-(4-溴丁氧基)苯基]-10,15,20-三(对甲氧基苯基)卟啉和对羟基偶氮苯为原料,经取代反应合成新化合物5-[2-(对苯偶氮苯氧基)丁氧基]苯基-10,15,20-三[(对甲氧基苯基)]卟啉(2),2经配位反应合成了金属铜,锌配合物(2a)和(2b),其结构经UV-Vis,1H NMR,IR和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10.
以L-苯甘氨酸和N,N-二甲基苯胺为原料,合成了2种新型多齿手性氨基醇S-1,1,2-三苯基-2-[(2-二甲氨基-5-溴-1-苯基)甲氨基]-1-乙醇和S-2-苯基-2-[(2-二甲氨基-5-溴-1-苯基)甲氨基]-1-乙醇;利用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谱仪及质谱仪表征了合成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1.
由三齿含氮配体2,6-二[1-(2,6-二甲基苯基亚胺)乙基]吡啶(L1)、2,6-二[1-(2,6-二乙基苯基亚胺)乙基]吡啶(L2)和2,6-二[1-(2,4,6-三甲基苯基亚胺)乙基]吡啶(L3)分别与MnCl2·4H2O在乙腈中反应,合成了3个新的具有较大空间位阻的2,6-吡啶二亚胺基氯化锰配合物L1Mn(Ⅱ)...  相似文献   

12.
由三齿配体2,6-二[1-(2-甲基苯基亚胺)乙基]吡啶(L1)和2,6-二[(1-苯基亚胺)乙基]吡啶(L2)分别与NiCl2.6H2O在乙腈中反应,合成了两个吡啶二亚胺基氯化镍配合物L1Ni(Ⅱ)Cl2.CH3CN(1)和L2Ni(Ⅱ)Cl2(2).通过元素分析、IR和1HNMR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测定了配合物1和2的晶体结构.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两个配合物均为五配位扭曲三角双锥构型,属单斜晶系,Cc空间群.配合物1的晶胞参数a=2.5783(5)nm,b=1.4843(3)nm,c=1.5866(3)nm;β=122.82(3),°V=5.1024(18)nm3,Z=4,R1=0.0708,配合物2的晶胞参数a=1.5772(1)nm,b=0.8594(1)nm,c=1.5459(1)nm;β=103.27(1),°V=2.039(2)nm3,Z=4,R1=0.0375.配合物1和2经MAO活化后对乙烯聚合表现出较低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合成得到了2个新的有机-无机杂化化合物{(4-CH_3-Bz-4-Ph-Py)[PbBr_3]}_n(1)(4-CH_3-Bz-4-Ph-Py+=4-甲基苄基-4-苯基吡啶离子)和{(4-F-Bz-4-Ph-Py)[PbBr_3]}_n(2)(4-F-Bz-4-Ph-Py+=4-氟苄基-4-苯基吡啶离子)。对化合物1和2进行了元素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等表征,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它们的单晶结构,配合物1与2同构,均属于正交晶系,P21212空间群。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1和2中,铅溴八面体通过共边连接方式,形成[Pb_3Br_9]n三链,有机阳离子填充在无机溴化铅链空隙中。配合物1和2均未作手性分离。  相似文献   

14.
对叔丁基苯胺经二甲基化、甲酰化得到5-叔丁基-2-二甲氨基苯甲醛;L-苯甘氨酸经LiAlH4直接还原,得到的二齿手性氨基醇与上述醛经缩合、还原,得到新型三齿手性氨基醇(2S)-2-[(5-叔丁基-2-二甲氨基)苯基]甲氨基-2-苯基乙醇。用红外光谱(IR)、质谱(MS)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等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5.
《化学学报》2004,62(23):2334-2342
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解析了[Co(aipamp)(amp)Cl][ZnCl4] (aipamp=2-[(2-氨基异丙基)氨基甲基]呲啶,amp=2-(氨基甲基)吡啶)体系中两个异构体Ⅱ的结构和[Co(apamp)(amp)Cl][ZnCl4](apamp=2-[(2-氨基丙基)氨基甲基]呲啶)体系中一异构体Ⅲ的结构.晶体Ⅰ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 a=1.08028(10) nm, b=1.84843(18) nm, c=1.25582(12) nm, α=90.00°, β=97.150(2)°, γ=90.00°, V=2.4881(4) nm3, Dc=1.620 g·cm-3, Z=6, F(000)=582, R=0.0361, wR=0.0974,晶胞中含4个配合物阳离子,4个[ZnCl4]2-阴离子;晶体II属三斜晶系,空间群 P1, a=0.9957(2) nm, b=1.0207(3) nm, c=1.1478(3) nm, α= 102.584(5)°, β=91.559(5)°, γ=98.462(5)°, V=1.1240(5) nm3, Dc=1.699 g·cm-3, Z=2, F(000)=580.00, R=0.0449, wR=0.0984,晶胞中含2个配合物阳离子,2个[ZnCl4]2-阴离子.晶体III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 a=0.82423(7) nm, b=1.7199(8) nm, c=1.36399(1) nm, α=86.6350(10)°, β=81.7140(10)°, γ=67.6230(10)°, V=1.10278(15) nm3, Dc=1.734 g·cm-3, Z=2, F(000)=582.00, R=0.0332, wR=0.0823,晶胞中含4个配合物阳离子,4个[ZnCl4]2-阴离子.三异构体中Co3+为六配位,且配合物阳离子中具有C-H…π 结构.用一、二维核磁共振技术解析了第四个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结构,论证了该异构体属于[Co(apamp)(amp)Cl][ZnCl4]体系.4个异构体具有共同的结构特征--分子内C-H…π结构.  相似文献   

16.
梁鸿  雷智鸿  李夏 《无机化学学报》2010,26(9):1595-1599
溶液法合成了配合物[Co2(NDC)(BIPY)2(H2O)6]·(NDC)(NDC=2,6-萘二甲酸根,BIPY=2,2′-联吡啶),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92239(4)nm,b=1.12616(5)nm,c=1.22119(6)nm,α=94.857(3)°,β=111.843(2)°,γ=112.200(3)°,V=1.05205(8)nm3,Z=2,Dc=1.526Mg·m-3。该配合物由[Co2(NDC)(BIPY)2(H2O)6]2+阳离子和1个游离的2,6-萘二甲酸根阴离子组成。Co2+离子与2,6-萘二甲酸根的1个氧原子,2,2′-联吡啶的2个氮原子和3个水的氧原子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构型。2,6-萘二甲酸根的2个羧基分别以单齿方式桥连2个Co2+离子形成双核配合物。配合物中,配位水分子之间,配位水分子和2,6-萘二甲酸根阴离子之间,以及配位水分子和未配位的2,6-萘二甲酸根阴离子之间形成了丰富的O-H…O氢键,进而将双核配合物连接成三维超分子。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1,6-双(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4']-己二酮[1,6]合稀土(La,Dy)酸(E)-N-十六烷基-4-(2,4'-二甲氨基苯基)乙烯基吡啶两个新的稀土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差热热重谱、X射线粉末衍射、核磁共振谱和摩尔电导测量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空气-水(18℃,pH5.4)界面上的表面压-面积(π-A)等温线研究表明,两配合物的Langmuir成膜性明显优于半菁溴化物和碘化物。二次谐波发生(SHG)实验测得镝配合物的二阶分子超极化率β为4.8×10^-^4^8C m^3 V^-^2,较半菁碘化物大约3.4倍。  相似文献   

18.
5-[(3,5-二溴-2-吡啶)偶氮]-2,4-二氨基甲苯对铜和钴是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试剂,其单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α=11.477(5)Å、b=15.642(6)Å、c=8.311(4)Å、β=110.54(4)°,每个晶胞中有4个分子。  相似文献   

19.
合成并表征了一种离子对配合物1,[Cl2Bz-1-Apy]2[Ni(mnt)2],其中,Cl2Bz-1-Apy为(E)-1-(3,4-二氯苯亚甲基氨基)吡啶一价阳离子,mnt是马来二睛基二硫烯二价阴离子。在配合物1的晶体中,阴离子和阳离子中吡啶环之间存在阴离子…π相互作用。DFT电荷密度分布分析表明,阴离子…π相互作用主要源自离子对间的Coulomb吸引力。在固体和乙腈溶液电子吸收光谱近红外区,配合物1都有一个宽的弱吸收带,该吸收带可归属为二价阴离子[Ni(mnt)2]2-内的d-d电子跃迁和阴阳离子对间的电荷转移跃迁。  相似文献   

20.
以3-对甲氧苯基-4-对氯苯基-5-(2-吡啶基)-1,2,4-三氮唑(L)为配体,合成了1个单核锰配合物trans-[MnL2(NCS)2],对其进行了红外、电喷雾质谱、热重和单晶结构表征,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a=1.458 5(3)nm,b=0.915 00(18)nm,c=1.616 3(3)nm,β=101.70(3)°,V=2.112 2(7)nm3,Z=2,R1=0.058 5。单晶结构表明,锰离子处于1个扭曲的八面体配位环境中,2个硫氰根离子呈反式配位,每个配体L通过三氮唑上1个氮原子和吡啶上1个氮原子参与配位。热重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在260℃开始发生分解。变温磁化率显示该配合物为顺磁性(1.8~300 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