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在地平式折轴望远镜中开展自适应光学激光导星实验,研究了共孔径发射接收信标激光束偏振耦合分光效率随望远镜方位角和天顶角变化的补偿技术。提出了一种由四分之一波片和法拉第旋光器构成的相位补偿器,通过旋转四分之一波片以实时补偿由于望远镜旋转导致的光路相位延迟量的变化。数值计算表明,望远镜处于任意方位角和天顶角位置时,通过1°步长旋转四分之一波片,可使补偿后的偏振分光效率理论上达到99.90%以上。实验从原理上定性地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只要测量出镜面的相位延迟,便可计算得到望远镜处于不同方位角和天顶角情况下有效补偿所需的四分之一波片旋转角度,据此可建立实用的旋转波片偏振补偿装置。  相似文献   

2.
利用同一个望远镜孔径完成激光的发射和接收,目前广泛采用的分光方式主要有半透半反镜分光、高速转镜分光和偏振分光等。其中,半透半反镜分光方式效率太低,高速转镜分光方式工程难度较大。偏振分光方式则较为简单,在一些实验装置中得到较多的使用。在地平式折轴望远镜上进行自适应光学瑞利激光导星技术研究,实验中发现,采用偏振分光方式进行激光的发射和接收(见图1)时,由于机架的方位和俯仰旋转带动反射镜做相应旋转,分光效率随着望远镜的方位角和天顶角变化会发生周期性的改变,使得在某些角度下几乎接收不到回光。  相似文献   

3.
地平式折轴望远镜结构紧凑、使用方便,被用于人造激光信标系统。它不仅能实现共孔径发射和接收信标激光,还能进行目标的捕获、跟踪和瞄准。共孔径偏振分光系统利用发射和接收激光偏振态的不同来实现分光,其分光光路如图l所示。在此系统中,望远镜方位角和俯仰角的变化将直接引起激光偏振态的变化,从而造成偏振分光效率的严重退化。故偏振分光系统中相位延迟的计算与补偿是亟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TH751.1 2005010740 激光导星共孔径发射接收的偏振分光效率研究=Efficiency of polarizing beam splitting scheme for Rayleigh laser guide star transmitted and received in common aperture [刊,中]/叶一东(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四川,绵阳(621900)),易亨瑜…∥光学学报.-2004, 24(10).-1301-1304 在地平式折轴望远镜上开展自适应光学瑞利激光导星实验,研究了信标光束同孔径发射和接收偏振分光技术。基于镜面膜层复振幅反射特性,采用琼斯矩阵描述方法,建立了偏振分光物理模型,研究了共孔径发射和接收  相似文献   

5.
O436 2006064861共孔径偏擐耦合分光的旋转1/4波片相位补偿技术= Phase compensation with rotating quarter waveplate in po- larizing beam splitting scheme of laser launched and re- ceived in common aperture[会,中]/叶一东(中物院应用电子所,四川,绵阳(621900)),颜宏…//第八届全国激光科学技术青年学术交流会,—中国,福州,2005.11.—749—752在地平式折轴望远镜中开展自适应光学激光导星实验.研究了共孔径发射接收信标激光束偏振耦合分光效率随望远镜方位角和天顶角变化的补偿技术。提出了一种由1/4波片和法拉第旋光器构成的相位补偿器,通过旋转  相似文献   

6.
 激光信标共孔径发射接收偏振分光系统的动态相位补偿需要测量望远镜各反射镜对s光和p光的相位延迟差。利用Stokes矢量和Mueller矩阵建立了物理模型,并推导出用测得的回光功率计算相位延迟差的解析式。提出一种通过实验测量回光功率计算反射镜相位延迟差的方法,解决了在0~2p范围内唯一确定反射镜相位延迟差的问题。实际测量了两块反射镜的相位延迟差,并将测量结果用于动态相位补偿偏振分光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分析了偏振分光棱镜、法拉第旋光器以及近似计算这3个主要的测量误差源,并估计总测量误差约为1°。  相似文献   

7.
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Ⅲ):双向环路发射接收望远镜   总被引:15,自引:10,他引:5  
刘立人 《光学学报》2008,28(7):1405-1410
提出了一种用于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的双向环路结构的发射接收望远镜,双向环路包括发射4-f转像系统、接收4-f转像系统和独立的望远镜.发射通道中设置离焦和相位调制平板偏置,接收通道中设置离焦和相位平板偏置.控制发射离焦量,发射相位调制甬数.接收离焦量.接收相位调制甬数.用同一个望远镜可以同时实现空间二次项相位附加偏置的激光发射和消除目标点散射回波接收波面像差的离焦光学接收,并产生雷达运动方向上合适的和可控制的相位二次项历程.从而实现孔径合成成像.详细介绍了系统设计,给出了从发射到光电外差接收的全过程传输方程.  相似文献   

8.
外差探测系统中马卡望远镜离轴使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马卡望远镜离轴能够减小因副镜遮挡引起的光能量损失,分析了马卡望远镜离轴使用时,合作目标和非合作目标发射和接收光路的区别。讨论了马卡望远镜在外差探测系统离轴使用时,发射能量提高,但外差效率下降的原因;在合作目标外差探测系统离轴使用时发射能量提高30%以上,外差效率也有很大提高;通过对散射体目标物和平面镜的测量,分别得到了17%和85%的外差效率,验证了马卡望远镜在合作目标外差探测系统中可以离轴使用。  相似文献   

9.
大气湍流的倾斜扰动会导致光束在通过大气后到达角发生起伏。对于激光测距、激光导引星等应用场合,激光分别在发射和接收时两次通过了湍流大气。激光收发望远镜几何布局方式的不同会引起激光发射和接收光路中的倾斜相关性出现差异,最终影响接收望远镜探测到的激光到达角起伏。从激光收发望远镜布局的一般几何模型出发,利用Zernike多项式波前展开,给出了受大气湍流影响的分离孔径倾斜相关函数。分析了收发共光路与非共光路情况下,不同的几何限制导致的光束到达角起伏相关性变化。最后,讨论了不同的激光收发望远镜的几何布局对接收望远镜探测到的光束到达角起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邓万涛  赵刚  张茂  陈翔 《中国光学》2020,(1):165-178
高能激光系统的主要工作方式是利用其精跟踪模块将发射激光传输聚焦至闭环跟踪条件下的目标上,使之受到毁伤或失效。为实现该工作方式,本文研究设计了一套共孔径光学收发装置。该装置的发射系统主要由离轴两反式主望远镜模块、伽利略透射式调焦望远镜模块和光束馈送模块共同组成二级扩束系统,接收系统主要由离轴两反式主望远镜模块、精跟踪成像模块和光束馈送模块共同组成长焦距光学系统,其中光束馈送模块由二向色镜、快速反射镜等光学元件组成。以非相干空间合束的基模高斯光作为激光光源,利用光学设计软件对该装置进行了优化设计。对于发射系统,获得了激光经过调焦望远镜模块不同的调焦量调制后,传输至0.5~5 km处的光斑分布情况,且激光波前像差RMS值均优于λ/20;对于接收系统,由各模块一同构成的成像光学系统的性能经优化后接近衍射极限,其中系统传递函数在70 lp/mm时大于0.6,最后通过样机实验也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本文的设计和实验结果证实了该共孔径光学收发装置结构合理,性能可靠,满足高能激光系统的工程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模拟薄膜法布里-珀罗滤光片中反射光束分裂现象的方法.根据反射率曲线,简单解释了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实验上制备了薄膜法布里-珀罗滤光片,观察和测量了反射光束分裂的现象,理论计算基本与实验结果符合. 关键词: 薄膜 法布里-珀罗 光束分裂  相似文献   

12.
改型Wollaston棱镜的光程差及其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述了改型Wollaston棱镜的偏光结构和分光机理;应用波法线追迹法分析了光在棱镜中的传播规律与波矢轨迹;推导出了任意入射面内、以任意角入射时光在棱镜中的传播方向及出射点坐标;给出了改型Wollaston棱镜中o光和e光光程差的理论表达公式;采用计算机模拟,给出了光程差随入射角、入射面与棱镜主截面的夹角、棱镜结构角及波长的变化曲线,并对其变化特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该研究对偏光棱镜的理论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为偏振分光器件及干涉成像光谱仪的研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改型Wollaston棱镜 波法线追迹法 光程差  相似文献   

13.
可调分束角棱镜分束光强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相位匹配条件,坐标转换和菲涅耳公式推导出了可调分束角棱镜的光强分束比的数学表达式,分析了光束的入射角、棱镜的结构角,以及入射波长对光强分束比的影响,给出了使光强分束比为1的条件,并进行了实验测试,测试结果与理论分析相一致,为设计出射光强相等或近似相等的可调分束角棱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We have experimentally demonstrated for what is believed to be the first time a method for sensing wave-front tilt with a laser guide star (LGS). The tilt components of wave fronts were measured synchronously from the LGS by use of a telescope with a 0.75-m effective aperture and from the star Polaris by use of a 1.5-m telescope. The Rayleigh guide star was formed at an altitude of 6 km and at a corresponding range of 10.5 km by projection of a focused beam at Polaris from the full aperture at the 1.5-m telescope. Both telescope mounts were unpowered and bolted in place, allowing us to reduce substantially the telescope vibration. The maximum value of the measured cross-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tilt for Polaris and the LGS is 0.71. The variations of the measured cross-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n the range from 0.22 to 0.71 are caused by turbulence at altitudes above 6 km, which was not sampled by the laser beacon but affected tilt for Polaris, the cone effect for turbulence below 6 km, residual mount jitter of the telescopes, and variations of the signal/noise ratio. The results support our concept of sensing atmospheric tilt by observing a LGS with an auxiliary telescope and indicate that this method is a possible solution for the tip-tilt problem.  相似文献   

15.
偏振光量子随机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一种基于偏振光量子的随机效应产生的随机源,这种方法利用了单个偏振光子在偏振分束镜表现出来的量子随机性.用同步符合单光子检测技术,对衰减的偏振单光子源在偏振分束镜表现的随机性进行检测,利用计算机和数据采集卡,获得了二元随机码.利用国际通用的随机数检测程序(ENT)对直接获得的数据进行随机性分析,结果完全满足真随机数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在光纤通信中,为了在不改变调制波长范围的基础上仍能实现更多数据通道的波分复用,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小尺寸窄带偏振分光器,用于对现有的数据通信网络进行扩容以及提高光信号的信噪比。在该分光器上蒸镀了两种新设计的膜系,一层是窄带滤光膜,另一层是偏振分光膜。采用TFCalc软件仿真,设计结果中窄带滤光膜的带宽约为0.4 nm,偏振分光膜在1 530~1 560 nm范围内对p光的通透性能优于99.8%。基于以上膜系设计在BK7光学玻璃上实际制备两组膜系,实验采用Agilent 8164-A型光波测量系统对经过膜后的光进行光谱分析。结果显示,窄带滤光膜的实际带宽优于0.4 nm,增益平坦度小于-0.05 dB,相比现有常见的0.8 nm滤光膜具有更窄的带宽,可以实现在调制波长范围不变的条件下增大波分复用的数据通道总量。偏振滤光膜的实际p光透光率为99.6%,相比仿真值略低,但仍优于设计要求,相比传统分光器的光信号强度保留效果更好,具有更高的信噪比。综上所述,该分光器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和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偏振分束器窄波段、窄角度范围的不足,研制了一种在宽波段宽角度范围内具有180°分光功能的偏振分束器/耦合器。该器件基于线栅偏振器和亚波长光栅结构原理设计,利用半导体工艺的刻蚀技术制作。利用一维金属线栅对入射电磁波的偏振响应和亚波长光栅仅存在零级衍射的特性,实现了较宽的通带宽度与可接受角度范围、极大的分光角度、高消光比和低插入损耗。实验测得透射、反射消光比均大于20 dB,插入损耗小于0.5dB。通过自行搭建的微结构测试平台,测量了p、s光的透射率、反射率随入射角度变化的曲线,和严格耦合波理论模拟结果符合。深入分析了制作中的过刻蚀对性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偏光分束镜分束角的不对称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中给出了渥拉斯顿棱镜分束角的不对称性,并对通过调整胶合介质层来消除可调分束角棱镜的不对称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