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想气体准静态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在中 《大学物理》1994,13(8):5-8,19
本文提出了外界对系统的热功约束比dQ/dW概念,推导出理想气体准静态过程微分方程,揭示出“理想气体准静态过程p=p(V)的具体形式是由热功约束比dQ/dW决定的”客观规律。明确了多方指数的物理意义和多方过程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最后,对比了多方程和非多方程的差异,本文扩展了对理想气体准静态过程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统计物理的方法探讨了热量概念,以揭示热量的微观本质,并对各种准静态过程的热量作了讨论,得出了与热力学方法完全相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多方过程的定义及其和准静态过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崇伊  朱琴 《大学物理》2006,25(2):13-15
讨论了热学中多方过程的定义及其和准静态过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热力学的内容是以准静态过程的研究为基础的.在大学物理教材中,通常都强调准静态过程的进行一定是无限缓慢.不少教材以气缸中活塞移动为例来说明时,还特地指出,为了使气体在整个过程中处于平衡态,必须使活塞移动的速度非常小,小到以零为极限.如果只强调这点,不进一步说明“缓慢”的意义,往往使人以为它是与实际过程毫不相干的纯粹抽象.同时,因为准静态过程可以用P-V图上曲线表示,而非静态过程是无法在产P-V图上表示出来的(见图一).但是,以后在讨论循环过程时,又常以实际的内燃机、蒸汽机为例,作为准静态过程,在P-V图上计算循环效率.这样,…  相似文献   

5.
理想气体与范氏气体在任意准静态过程中的摩尔热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炳坤 《大学物理》2004,23(3):25-26
导出了理想气体与范氏气体在任意准静态过程中的摩尔热容公式。  相似文献   

6.
张国锋  周越 《物理通报》2012,(12):20-22
指出部分教材在一个准静态过程问题上不够严谨之处,并给出了定量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对热力学中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容积功的计算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在局域源所产生的电磁场中,以波长为特征长度可以引入两个重要概念:近场和远场。准静态场是另一重要概念。回溯人类对电磁场的认识过程,从一开始分立的静态电/磁场,到麦克斯韦方程组所描述的完整的运动电磁场,经历了认识的飞跃。有限的时间频率是运动电磁场的重要特征量。本文以不同维度的辐射源为例,分析了其产生的近场和远场,区分了两种产生近场的机制,并阐述了近场和静态场的关系。最后,本文以介质平板中的法布里-珀罗共振和金属颗粒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为例,揭示了不同维度下近场对能量储存的贡献及其与不同维度微腔的品质因子巨大差异的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9.
光电液位传感位移测量系统中,液体作为测量的特殊敏感元件,其准静态特性研究的滞后一直制约着系统进行准静态测量的应用。为此,建立了三通道连通管模型,推导了液位振荡的运动方程。通过分析知连通管的直径、液体总长以及液体的运动粘滞系数是影响液体准静态特性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准静态特性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液位振荡规律,得到了各系统参数对液位振荡的影响特性,从而得到系统的优化准则。  相似文献   

10.
锥头弹丸穿透薄钢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延性薄靶的穿透性能,进行了90°锥头弹丸穿透薄钢板的准静态和动态实验。通过准静态实验,得到了4种不同厚度钢板的载荷-压入位移曲线及破坏模式;结合膜力理论模型及纯弯静塑性破坏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对于薄靶,大变形膜力起主导作用,随着靶厚增加,弯距在板整体变形过程中的影响逐渐增大。通过动态穿透实验,得到了弹丸穿透4种不同厚度钢板的入射速度、残余速度及靶板破坏模式,计算得到穿透耗能。最后,将准静态实验与动态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讨论。  相似文献   

11.
薛栓柱 《工科物理》1999,9(3):11-12
本文从热力学定律出发,对系统内能依赖于温度的条件,准静态过程的循环方向等问题作了进一步的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2.
给出了判断一个准静态过程是吸热或是放热的简便方法.通过两个例子,说明在计算理想气体循环过程的效率时,如何运用这一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热力学定律出发,对系统内能依赖于温度的条件,准静态过程的循环方向等问题作了进一步的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 在热力学过程的分析中,如果已知系统的过程图线或过程方程,如何判别任一元过程中吸热还是放热?这是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尤其是在循环过程效率η的计算问题中,由于决定η值的Q1和Q2分别是过程中单纯吸热部分和单纯放热部分的算术和而非一段过程中吸热放热的代数和,因而如何正确地判别各段过程中吸热、放热的问题就成为计算热机效率问题的关键. 最近几年来,本刊收到论述理想气体在任意准静态过程(本文论及的过程均属准静态过程)中吸热、放热问题的文章或来信共21篇(已发表两篇).来稿中有的是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法提出判别法则,有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指出某些有代表性的物理教材中功的定义式与准静态过程表述不妥之处,从教学的角度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游佩林 《工科物理》1998,8(6):41-43
本文指出某些有代表性的物理教材中功的定义式与准静态过程表述不妥之处,从教学的角度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空间碎片超高速撞击充气压力容器前壁准静态破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空间碎片超高速撞击充气压力容器前壁发生准静态破坏问题,将其简化为受双向拉应力的圆孔边双裂纹的线弹性断裂问题进行处理;并在数值模拟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充气压力容器前壁发生准静态破坏的预报模型,得到了当球形弹丸撞击速度为7.0 km/s时、壁厚为1.0 mm的Al5754圆柱形压力容器前壁发生准静态破坏的临界应力曲...  相似文献   

18.
何敏华  张端明  高义华 《物理学报》2012,61(18):186102-186102
研究了镓填充二氧化硅纳米管的电子束诱导的膨胀现象, 确认微球系统中镓液体在电子束辐照下存在反常膨胀现象. 首先分析了相关的实验过程和现象, 指出此膨胀过程可以视为准静态过程; 然后根据傅里叶热传导定律, 在准静态热力学的框架下定量讨论了该系统在电子束辐 照下微球中镓液体相对体积随温度变化规律, 进一步确定系统的相对膨胀率和系统的膨胀系数, 发现反常膨胀系数是正常热膨胀系数的5-9倍. 最后指出这种反常膨胀是由系统的电离效应和残存效应共同引起的, 两者造成系统的粒子数密度急剧增加, 从而导致系统的内部压强急剧增加, 产生体积反常膨胀.  相似文献   

19.
约束空间爆炸载荷主要包含瞬态冲击波和持续时间较长的准静态超压,为了研究泄压口大小对约束空间爆炸准静态超压载荷的影响规律,采用三阶WENO有限差分格式,编写了约束空间内炸药爆炸冲击波三维数值计算程序。利用Sod激波管、双爆轰波碰撞、激波与熵波相互作用等经典算例验证了数值程序的可靠性。基于验证的程序开展了带有泄压口的约束空间内爆炸载荷数值计算。在分析数值计算结果基础上,提出了描述准静态超压载荷简化理论公式,该理论公式与数值计算结果吻合较好。研究结果可为工程抗爆结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20.
对典型压力容器用钢Q345R预制裂纹夏比冲击试样进行示波冲击试验,得到了Q345R钢的载荷-位移曲线,并根据试验数据,利用J积分增量方程和Schindler方法分别计算得到Q345R钢在冲击加载下的动态裂纹扩展阻力曲线(J-R曲线)。然后将动态J-R曲线和准静态加载条件下试验得到的J-R曲线进行对比发现,动态加载条件下的J-R曲线高于准静态加载时得到的结果。最后,建立了动态和准静态加载下J-R曲线之间的关系式,对工程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