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在手征SU(3)夸克模型和扩展的手征SU(3)夸克模型的框架下, 用变分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同位旋为0、1, 自旋宇称为0+、1+和2+的udss四夸克系统6个低组态的能量. 模型的参数取自以前的工作, 它能很好地描述核子-核子散射相移以及核子-超子散射截面. S道相互作用的参数由拟合K介子和K*介子的质量定出, 并且考虑了具有相同量子数的态之间的态混合效应. 结果表明, 同位旋为0且自旋宇称为1+的udss能量低于相应的K*K*,的阈能, 且该组态中KK*的成分相当小, 因此该组态的宽度可能较小, 可视为一个可能的四夸克态的候选者.  相似文献   

2.
用手征SU(3)夸克模型分析了(Os)6组态的六夸克态能量,结果表明手征SU(3)介子场可以对某些高奇异数的态提供较强的吸引作用,这为进一步讨论是否有可能存在窄宽度的六夸克态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如果Jaffe与Wilczek关于Q5+五夸克态的双夸克图像是正确的话,那就应该存在负宇称的五夸克SU(3)八重态与单态,其中两个双夸克间没有轨道激发.这些态比Q5+质量低,与传统夸克模型中的由三夸克构成的重子的轨道激发质量接近.我们计算了这些负宇称态的质量与磁矩,用手征有效拉氏量讨论了他们可能的强衰变模式和选择定择,发现有两个态可能比较窄.我们建议实验上寻找这九个额外的负宇称态.如果将来的实验确实发现了这些态,那是对Jaffe与Wilczek双夸克模型的直接验证.否则,应该重新评估Jaffe与Wilczek的双夸克图像甚至抛弃这个模型.  相似文献   

4.
用手征 SU( 3)夸克模型分析了 ( 0 s) 6组态的六夸克态能量 ,结果表明手征 SU( 3)介子场可以对某些多奇异数的态提供较强的吸引作用 .进一步用共振群方法研究了 ( ΩΩ) 0 + 及 ( ΩΞ) 1+ 等多奇异数系统 ,得到 ( ΩΩ) 0 是一个深度束缚的双重态. An analysis is made for the (0s) 6 six quark cluster states in the chiral SU (3) quark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 some multistrangeness states the chiral SU (3) could offer more attraction. Further RGM dynamical calculation of the multistrangeness system (ΩΩ) 0+ and (ΩΞ) 1+ has been done. It shows that (ΩΩ) 0+ is a deeply bound state in the chiral SU (3) quark model.  相似文献   

5.
运用SU(3)手征夸克模型,系统地研究了H,d*和d'三个六夸克体系的结构,分析了SU(3)手征场和矢量耦合禁闭势等非微扰效应对三种六夸克态能量的影响.结果发现,SU(2)手征场的耦合,对形成六夸克态是有利的,但是扩大到SU(3)手征对称,则由于这些手征场的“云”,对六夸克系统形成束缚的双重子态起到了限制的作用,矢量耦合禁闭势有利于H的形成,而对d*则相反.  相似文献   

6.
本文尝试提出一种模型,把介子看作是各种正反夸克对组成的集体振动态。如果夸克是经历了一次超导相变的准粒子,则在相变前后介子谱有特征的软化现象,由此讨论了同位旋I=0(自旋S=0和1)和I=1(S=0)的介子态,认为它们内部可能都已发生了相变。  相似文献   

7.
本文描述了夸克禁闭的手征夸克——介子孤子模型,这模型能合理地给出单核子的静态性质、核子-核子的相互作用和弹性散射相移.  相似文献   

8.
从手征变换不变的要求出发给出了一个包括四种场交换的夸克-夸克等效相互作用势.用处理集团模型的共振群方法计算了核子-核子散射3S11S0态的相移.较好地解释了以往夸克势模型计算中1S0态相移与实验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从手征变换不变的要求出发给出了一个包括四种场交换的夸克-夸克等效相互作用势.用处理集团模型的共振群方法计算了核子-核子散射3S1和1S0态的相移.较好地解释了以往夸克势模型计算中1S0态相移与实验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0.
黄飞  张宗烨  余友文 《中国物理 C》2005,29(10):948-953
在手征,SU(3),夸克模型中,通过求解共振群方程动力学地研究了同位旋,I=1/2,和,I=3/2,道,Nπ,的,S,波和,P,波低能弹性散射相移.所用的模型参数由基态八重态和十重态重子的能量定出, 并能给出不同分波的,KN,散射相移.除了有明显共振态的道以外, 计算得到的各个分波的,Nπ,散射相移和实验值定性一致.  相似文献   

11.
在非相对论夸克模型内,利用手征超精细相互作用,把原来对五夸克系统qqqqˉq能谱的预言,扩展到了七夸克系统qqq(qˉq)2的基态和轨道第一激发态能谱的计算,所使用的参数也是来自于五夸克系统.预言了最低七夸克态的能量大约是2.1 GeV,自旋-宇称是JP=1也存在一些三夸克系统和五夸克系统,所以能量在2 GeV以上的重子激发态可能是这3种夸克成分的混合.+或者JP=1?.由于在这个能区22  相似文献   

12.
王凡 《物理学进展》1989,9(3):297-322
这篇评述文章说明了下面四个问题:(i)任何色单态夸克反夸克系统的隐色道一定可以用通常的强子道表示出来,因此任何与隐色道有关的物理总可以用通常的强子自由度来解释;(ii)夸克胶子交换和矢量介子交换产生的重子重子自旋轨道耦合力非常相似,因此不能指望用超核的自旋轨道劈裂来区别夸克胶子交换模型和矢量介子交换模型;(iii)对于破坏电荷独立及电荷对称的重子互作用,电磁作用和夸克质量差同样重要,任何电荷相关互作用的计算必须同时考虑电磁作用和夸克质量差;(iV)和QED中的电子脱局域效应相似,我们猜测对QCD可能有夸克脱囚禁效应并且研究了此效应在双重子系统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邹冰松 《物理》2006,35(10):799-803
文章简要介绍了奇特的θ^+五夸克态、质子中的奇异夸克成分和重子激发态中的五夸克成分等重子谱和重子结构方面的一些最新前沿进展.最新的高统计量实验结果表明,轰动一时的suudd五夸克态θ^+(1540)很可能不存在.而最新的几个电弱相干实验给出一致的结果:质子的奇异磁矩和奇异半径很可能不为零,且均为正.理论分析表明,这意味着质子中的ssuud成分很可能主要是以夸克对有色集团的形式存在,而不是以传统的介子云无色集团的形式存在.对最轻的负宇称核子激发态N^*(1535)一些性质的最新研究支持这种关于重子中的五夸克成分的新图像.  相似文献   

14.
在推广的手征SU(3)夸克模型下讨论了核子–核子散射过程和矢量介子交换势.给出了赝标π介子和矢量ρ和ω介子的GCM中心力的交换势和NN散射14个分波的相移.研究表明,矢量介子交换势可以替代单胶子交换势以解释核力的短程排斥.  相似文献   

15.
在手征夸克模型的框架下, 研究了五夸克态 uudd的结构. 分别考虑了 Jπ=(1/2)-和Jπ=(1/2)+的各四个组态. 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模型, 不论 Jπ=(1/2)-和 Jπ=(1/2)+, T=0的态的能量总是最低的. 但是最低态的能量的理论计算值仍比Θ质量的实验值高250—300 MeV.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夸克袋模型来描述核子,并设核子内的夸克与标量和矢量介子场相耦合,考虑核子在核物质中的费米运动,计算了核物质内核子内禀特性随系统密度和温度的变化,给出了不同温度下单核子束缚能的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17.
申虹 《中国物理 C》2004,28(12):1313-1316
夸克平均场模型采用组分夸克模型描述重子,已被用于研究有限核及超核的性质.介子平均场直接与核子内的组分夸克相互作用,从而改变了核介质内重子的性质.夸克平均场模型能够给出令人满意的球型核及超核的性质,该模型也预言了核介质中核子体积的膨胀及核子有效质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18.
利用能量依赖的夸克-反夸克间自旋-自旋作用势建立了介子超精细质量劈裂公式.数据分析表明该公式能统一描述基态和激发态、同位旋为零及非零介子的超精细质量劈裂.  相似文献   

19.
基于相对论夸克模型,在夸克层次上研究了N-Δ的质量和二者的能量劈裂,通过引入了赝标量π介子云效应,得到了π和核子之间的耦合常数gπNN,以及单胶子交换势和单π介子交换势分别对N-Δ能量劈裂的贡献,计算结果较好地与实验值得到了吻合.另外我们还比较了相对论与非相对论夸克模型在处理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在现有的介子云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σ介子云效应对计算质子中的轻味海夸克分布所带来的影响.我们发现计算结果能够更好的符合关于d(x)/u(x)的实验数据,同时对模型中的ω介子云的参数给出一个修正,表明在物理核子中发现Fock态|Nω〉的几率是一合理的小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