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π络合脱硫吸附剂Cu(I)-Y的生物再生
引用本文:李望良,邢建民,熊小超,单国彬,刘会洲.π络合脱硫吸附剂Cu(I)-Y的生物再生[J].中国科学B辑,2005(3).
作者姓名:李望良  邢建民  熊小超  单国彬  刘会洲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分离科学与工程青年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分离科学与工程青年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分离科学与工程青年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分离科学与工程青年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分离科学与工程青年实验室 北京10008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北京100080,北京10008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北京10008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北京10008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30370046),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批准号:G2000048004),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批准号:2002AA213041)资助项目
摘    要:吸附与生物技术的耦合是实现燃料油品清洁生产的新发展方向,提出了一种吸附剂生物再生循环使用的新耦合方法,首先用吸附剂吸附脱除油品中的含硫化合物,然后用微生物脱附吸附剂表面吸附的硫化物,实现吸附剂再生.利用Y型分子筛通过离子交换再用He保护自动还原的方法制备了π络合吸附剂吸附Cu(I)-Y,以DBT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吸附剂的吸附性能.以选择性脱硫菌德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delafieldii)R-8为生物催化剂,考察了细胞浓度、油相体积、水相/吸附剂比对吸附剂脱附率的影响.加入油相可以大大提高DBT脱附量和生成2-HBP的量.增加水相中脱硫菌R-8的浓度、增大水相/吸附剂比,可以实现DBT脱附,促进DBT转化为2-HBP.在水相脱硫菌株R-8浓度为75g·L?1、水相/吸附剂比为300mL/g、油相/水相比1/3(V/V)的条件下,脱附的DBT在6h内转化率达到89%,24h内转化率为100%.生成2-HBP的量主要由吸附剂吸附硫化物的量、水相中微生物细胞的浓度、油相/水相体积比、水相/吸附剂比决定.吸附剂经过正辛烷洗涤、100℃下干燥24h、He保护450℃还原活化3h,再生吸附剂的吸附能力为新鲜吸附剂的95%.

关 键 词:吸附脱硫  π络合吸附剂  生物再生  德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delafieldii)R-8  脱附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