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作物“三系”一些生物学特征的研究——关于胞质-胞核遗传因子控制的雄性不育性状发生机理的探讨
引用本文:中山大学生物系遗传学组、同位素室广东省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协作组.作物“三系”一些生物学特征的研究——关于胞质-胞核遗传因子控制的雄性不育性状发生机理的探讨[J].中国科学A辑,1976,19(1):65-73.
作者姓名:中山大学生物系遗传学组、同位素室广东省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协作组
摘    要:农作物“三系”的选育成功是生产上利用杂种优势和配制杂种种子的先决条件,为了配合群众性“三系”选育科学实验工作的开展,需要了解“三系”植株的内在机理。为此,我们选择在生产上长期应用,特征较为稳定的高粱“三系”材料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胞质、胞核雄性不育遗传因子(或基因)所控制的花粉败育性状的发生途径是复杂的。它大致可归结为:孢原细胞分裂的异常;花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反常;花母细胞初生壁的破坏以及它们之间粘连现象的发生;胼胝质、花母细胞次生壁的破坏以及异常小孢子的发生;毡绒层生理机能的破坏和小孢子发育过程中途的停滞;在不育系植株有规律地发生细胞中核酸和蛋白质的代谢障碍。另外,“三系”植株的形成,看来与卵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的变化有关。本研究的结果可作为“三系”选育过程的参考依据。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A辑》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A辑》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