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大寨田的建设及其肥力特征
引用本文:大寨大队科研小组.大寨田的建设及其肥力特征[J].中国科学A辑,1975,18(6):593-601.
作者姓名:大寨大队科研小组
作者单位:大寨大队科研小组
摘    要:高产稳产的大寨田,是大寨贫下中农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天换地,辛勤劳动的结晶。本文介绍了大寨田建设的三个发展阶段:修建水平梯田和沟坝地,变“三跑田”为“三保田”;采取增施有机肥料、“三深”耕作、客土改良等一整套措施,把“三保田”培肥成“海绵田”;搬山填沟,人造平原,为实现机械化、水利化、园田化创造条件,培育适应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需要的“海绵园田”。总结了大寨田的主要肥力特征:活土层厚,结构好,蓄水保墒性能强,微生物活跃,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高,高产稳产。建设大寨田的实践表明,劳动人民是土壤科学的主人,人类的生产活动可以改造自然,定向培肥土壤,在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采取合理的耕作措施,土壤就能越种越肥。这就有力地批驳了林彪、孔老二鼓吹的反动“天命观”、“上智下愚”和资产阶级的“土壤肥力递减律”。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A辑》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A辑》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