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西太平洋远距离声传播特性
引用本文:毕思昭,彭朝晖,王光旭,谢志敏,张灵珊.西太平洋远距离声传播特性[J].物理学报,2022(21):239-250.
作者姓名:毕思昭  彭朝晖  王光旭  谢志敏  张灵珊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2. 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批准号:2021YFF05012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11774374)资助的课题~~;
摘    要:声信号在海水中能够传播上千千米,远距离声传播与近距离声传播的特性不同.本文利用西太平洋声源与接收最远距离近2000 km的水声实验数据,对实验海区的海洋环境信息、实验使用的接收垂直阵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大洋完全声道环境下,远距离声传播能量衰减规律和多途到达结构特性.在远距离传播能量衰减规律方面,随着传播距离增大,海水吸收对声能衰减的作用凸显,海水吸收系数的选取对声场能量预报的准确性至关重要.较低频信号海水吸收较小,中心频率100 Hz的声信号,传播距离从1000—2000 km,传播损失仅增大6 dB左右.深海声道远距离声传播多途到达结构特性方面,实验海区温跃层声速较高,使得到达接收点的本征声线数目更多,多途到达结构更复杂,海面反射声线形成的到达结构处在整体到达结构的靠前位置,且能量相对较强;受西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的影响,声速剖面存在双跃层结构,导致部分声线到达接收点的时间较早,多途到达结构在时间轴上的长度延长.

关 键 词:远距离声传播  传播损失  到达结构
点击此处可从《物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物理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