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我国今后工程师分类框架设计
引用本文:文亮,瓮晶波,何继善.我国今后工程师分类框架设计[J].工程科学,2007,9(8):15-20.
作者姓名:文亮  瓮晶波  何继善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长沙410083;长沙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长沙410002,中南大学,长沙410083,中南大学,长沙410083
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我国今后工程师专业分类研究及方案”项目资助(2005,8)
摘    要:英国模式和美国模式是国际上两种典型的注册工程师制度模式,世界上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以注册工程师制度为基础的工程师资格互认协议,这些国际工程师协议以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资格考试、继续教育一致性为基础。国家人事部在不同的阶段实行过多种工程师管理制度,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做了有益的尝试,在试行执业资格注册制度方面也已经进行了多年富有成效的探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文章认为我国新的工程师专业分类的原则主要是: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与国际接轨。我国工程师专业分类应在与国际工程师互认的基础性原则相一致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我国现有工程师专业分类情况,尽可能与国际工程师专业分类融合,根据其是否直接涉及社会公众利益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国新的工程师专业可分为注册和非注册两大类。在借鉴英美国家工程师专业分类的同时,结合我国国情,通过尽可能不重复、不遗漏的综合我国现有一系列职业分类与学科分类代码表,我国工程技术人员按专业可以分成35类,有个别大类可以在大类的基础上再分若干亚类,并提出根据工程师分类构筑工程管理师认证体系的建议。

关 键 词:中国  工程师专业分类    注册工程师制度  国际工程师互认协议

A Framework Design of the Future Engineer Classification of China
Wen Liang,Weng Jingbo and He Jishan.A Framework Design of the Future Engineer Classification of China[J].Engineering Sciences,2007,9(8):15-20.
Authors:Wen Liang  Weng Jingbo and He Jishan
Abstract:
Keywords:
点击此处可从《工程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工程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