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Kishner-Wolff改良法
引用本文:黄鸣龙,仲同生,顾杜新,周维善.Kishner-Wolff改良法[J].化学学报,1961(1).
作者姓名:黄鸣龙  仲同生  顾杜新  周维善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
摘    要:研究Kishner-Wolff改良法应用于双酮,酮醇,酮酸及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 1.α-双酮、联苯甲酰(Ⅰ)及α-酮醇、安息香(Ⅶ)能正常还原,产率甚佳,但碱须后加.并解释α-酮醇、安息香(Ⅶ)变成对应的饱和烃二苯乙烷(Ⅱ)的反应机理. 2.α-酮酸、苯代焦葡萄酸(ⅩⅫ)及γ-酮酸苯甲酰丙酸(ⅩⅩⅩ)能正常还原,产率尚佳. 3.β-双酮、双苯甲酰甲烷(ⅩⅩⅣ),γ-双酮、双苯甲酰乙烷(ⅩⅩⅧ)及β-酮酸、苯甲酰乙酸(ⅩⅩⅥ)均不能正常还原,而得含氮环状化合物3,5-二苯基吡唑(ⅩⅩⅤ),3,6-二苯基哒嗪(ⅩⅩⅨ)及3-苯基吡唑酮(ⅩⅩⅦ). 4.α,β-不饱和醛,糠醛(XLI)及桂皮醛(XLIII)~(1c])均能正常还原,但α,β-不饱和酮,亚苄基苯乙酮(XXX)及亚苄基丙酮(XXXV)均不能正常还原,而得环丙烷衍生物,1,3-二苯基环丙烷(XXXIV)及1-苯基3-甲基环丙烷(XXXVII).至于异丙烯基丙酮(XXXVIII)则得吡唑啉化合物(XXXIX).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