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五配位Cu(Ⅰ)配合物[Cu(4′-Phtpy)(PPh_3)_2](BF_4)的合成、结构及光谱性质研究
引用本文:冯巧,李丹,尹业高,冯小龙,蔡继文.五配位Cu(Ⅰ)配合物[Cu(4′-Phtpy)(PPh_3)_2](BF_4)的合成、结构及光谱性质研究[J].化学学报,2002(12).
作者姓名:冯巧  李丹  尹业高  冯小龙  蔡继文
作者单位:汕头大学化学系 汕头515063 (冯巧,李丹,尹业高),中山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化学与化工学院 广州510275 (冯小龙),中山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化学与化工学院 广州510275(蔡继文)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 990 10 0 4),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No.0 0 0 779),汕头大学211工程"学科建设基金资助项目
摘    要:由Cu(MeCN)2 (PPh3)2 ](BF4 )和 4′ 苯基 2,2′:6′,2″ 三联吡啶(4′ Phtpy)在室温下反应,合成了一个新颖的具有光致发光性能的五配位配合物Cu(4′ Phtpy)(PPh3)2 ](BF4 ).对配合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结构表征,并进行了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等光谱学分析.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n,晶胞参数:a =1 0 80 7(6)nm,b =1 0 943 (6)nm,c=2 1610(12 )nm,α =90°,β =10 2 785(10 )°,γ =90°,V =2 492(2 )nm3,Z =2,Dc=1 3 5 4g·cm-3.配合物中,Cu(Ⅰ)与 4′ Phtpy的 3个N,2个PPh3的P配位呈变形三角双锥型结构,其轴向由Cu键合联吡啶的末端 2个N所组成,赤道平面由联吡啶的中心N原子和 2个PPh3的P原子所组成

关 键 词:铜(Ⅰ)配合物  4′-苯基-2  2′:6′  2″-三联吡啶  光致发光  晶体结构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