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清末民初中国侦探小说中的传统性因素
引用本文:战玉冰.清末民初中国侦探小说中的传统性因素[J].学术月刊,2021, 53(9): 168-176.
作者姓名:战玉冰
摘    要:在传统的文学史叙述中,明清以来的公案小说在进入晚清以后常常被描述为逐步衰落,且渐渐被舶来的侦探小说所取代,这一过程的形象说法是“包拯与福尔摩斯交接班”。但与此同时,我们却常常忽略了公案小说/侠义公案小说对清末民初中国侦探小说的潜在/显在影响。比如这一时期中国侦探小说中“传奇”而非科学的情节因素、公差而非私家侦探的人物身份、传统侠客形象的影子、以小说教化读者的创作目的,乃至于作者本身的“民族主义”倾向等等。而这些中国传统的文学、文化因素,既构成了诸如刘鹗《老残游记》、吴趼人《中国侦探案》和刘半农“老王探案”等清末民初“侦探小说”文本内部的“混乱”与复杂之所在,又内在规定了此后民国侦探小说发展道路中的本土性思想资源和文类特征。

关 键 词:公案小说   侦探小说   清末民初   《老残游记》   吴趼人   刘半农
点击此处可从《高分子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高分子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