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类星体径向和横向的Mg+吸收研究
引用本文:陈哲耕,陈志福,王志文,庞婷婷.类星体径向和横向的Mg+吸收研究[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23(5):181-189.
作者姓名:陈哲耕  陈志福  王志文  庞婷婷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数学与物理学院
基金项目: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编号:桂科AD19245136,2019GXNSFFA2450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12073007);;广西民族大学科学研究计划(编号:2018KJQD01);
摘    要:天球上靠近的两个高红移类星体(也称为背景类星体)与低红移类星体(也称为前景类星体)组成一对类星体对.本文利用斯隆数字巡天光谱数据,获得22对类星体对,其前景类星体的径向方向(视线方向)和横向方向(垂直视线方向)都探测到成协的Mg Ⅱλλ2796, 2803吸收线,其中,横向方向的吸收线通过背景类星体光谱探测,径向方向的吸收线通过前景类星体光谱探测.这22对类星体对在前景类星体处的投影距离范围是101.7–473.9 kpc.研究发现,前景类星体横向方向的Mg Ⅱλλ2796, 2803吸收线由前景类星体宿主星系晕的吸收介质主导,但是径向方向的吸收线可能起源于类星体外流、宿主星系以及宿主星系晕.如果径向方向的吸收线起源于类星体宿主星系或宿主星系晕,其吸收线强度、宽度和相对类星体中心的视向速度都与横向方向的吸收线类似.但是,如果径向方向的吸收线起源于类星体外流,其吸收线强度、宽度和相对类星体中心的视向速度在较高概率上都可能与横向方向的吸收线不同.

关 键 词:类星体  吸收线  横向  径向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