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静态法和EXAFS技术研究放射性核素63^Ni(Ⅱ)在丝光沸石上的吸附机理
引用本文:杨世通,盛国栋,郭志强,谭小丽,徐进章,王祥科.静态法和EXAFS技术研究放射性核素63^Ni(Ⅱ)在丝光沸石上的吸附机理[J].中国科学:化学,2012(6):844-855.
作者姓名:杨世通  盛国栋  郭志强  谭小丽  徐进章  王祥科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1
摘    要:结合静态实验和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光谱(EXAFS)技术研究了接触时问、离子强度、初始浓度以及共存电解质离子等水化学条件对放射性核:63^Ni(Ⅱ)在丝光沸石上的吸附行为和微观机制的影响.宏观实验结果表明:放射性核素。63^Ni(Ⅱ)在丝光沸石上的吸附在pH〈7的范围内受离子强度影响,而在pH〉7的范围内不受离子强度影响.放射性核素63^Ni(Ⅱ)在丝光沸石上的吸附率随着固体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而对应的吸附量却随着固体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溶液中共存的电解质离子对63^Ni(Ⅱ)在丝光沸石上的吸附有一定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具体的影响趋势和程度由共存离子的性质、共存离子与63^Ni(Ⅱ)的络合能力以及与丝光沸石表面的亲和力大小共同决定.EXAFS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pH6.5的溶液中,63^Ni(Ⅱ)与丝光沸石结构框架中的Na^+/Ca。’等阳离子进行离子交换,形成六水合的外层络合物,不同离子强度下63^Ni(Ⅱ)的微观形态没有明显区别.郇Ni(II)在丝光沸石上的吸附随时间的变化呈现两种不同的作用机制:在溶液pH7.2的条件下,吸附初始的快速反应阶段中63^Ni(Ⅱ)的吸附主要以通过形成内层络合物的形式进行;随着接触时间的增长63^Ni(Ⅱ)在丝光沸石上的吸附机理转变为镍页硅酸盐共沉淀或者氢氧化镍沉淀的形成.初始63^Ni(Ⅱ)浓度为100mg/L的EXAFS图谱分析结果表明表面多聚体的形成是此条件下63^Ni(Ⅱ)在丝光沸石上的主要吸附机理.放射性核素63^Ni(Ⅱ)在丝光沸石/水界面的吸附行为和形态分布对于准确预测其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和生物有效性等物理化学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 键 词:丝光沸石  放射性核素63^Ni(Ⅱ)  接触时间  初始浓度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光谱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