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碰撞能对O(1D)+HBr→OH+Br反应的极化分布的影响
引用本文:金坤,许雪松,尹淑慧,李磊.碰撞能对O(1D)+HBr→OH+Br反应的极化分布的影响[J].化学学报,2011,69(8).
作者姓名:金坤  许雪松  尹淑慧  李磊
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物理系,大连,116026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摘    要:运用准经典轨线法结合Peterson从头计算势能面,在碰撞能分别为20.9,41.80和66.88 kJ/mol时,对放热反应O(1D)+HBr(v=0,j=0)→OH+Br(△H=-252.89 kJ/m01)进行了细致的立体动力学性质研究.反映k与j'两矢量相关的函数P(θr)的分布表明产物分子的转动角动量j'在垂直于反应物相对速度矢量k的方向上有强烈的取向分布,且随碰撞能的变化比较明显;反映k,k'与j'三矢量相关的函数P(φr)的分布表明产物转动角动量j'不仅有沿着y轴的取向效应,还有沿着y轴正向的弱定向效应,且这种弱定向效应随碰撞能的增加有所减弱;描述产物转动角动量j'的空间分布函数P(θr,φr)在(90°,90°)和(90°,270°)两处有两个明显的分布,随着碰撞能的增加,这两个集中分布越来越密集,碰撞能对该分布有一定的影响.产物分子的极化主要集中在垂直于散射面的平面内.除此之外,极化微分反应截面(PDDCSs)给出了反应产物的散射方向.

关 键 词:准经典轨线方法  矢量相关  立体动力学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