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南极中山站宁静日午后极光事件分析
引用本文:胡红桥,刘瑞源,杨惠根,王敬芳,K.Makita,M.Kikuchi,N.Sato.南极中山站宁静日午后极光事件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1999(5).
作者姓名:胡红桥  刘瑞源  杨惠根  王敬芳  K.Makita  M.Kikuchi  N.Sato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学院!武汉430072,中国极地研究所!上海200129,中国极地研究所!上海200129,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学院!武汉430072,TakushokuUniversity!Tokyo193,Japan,NationalInstituteofPolarResearch!Tokyo173-8515,Japan,NationalInstituteofPolarResearch!Tokyo173-85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极地考察办公室资助
摘    要:对1997 年6 月2 日1127~1700 UT,在南极中山站(不变地磁纬度为74.5S,MLT= UT+ 2)利用全天空极光摄像机和三波段极光扫描光度计观测到的午后极光进行了分析,发现宁静日午后极光的形态随磁地方时变化.在午后早些时候,辉度较弱的冕状极光出现在中山站的极向侧和日向侧;随后出现的是来自日侧的带状极光,该结构东向传播,赤道向运动;在午后较晚的时候出现的是来自夜侧的带状极光.同时将午后极光与当地地磁观测、DMSP/F11 卫星的粒子观测以及WIND卫星的IMF观测进行了对照分析,认为宁静日午后极光中的分离结构是由来自磁层顶附近的粒子沉降产生的,其变化和运动与地磁H 分量和IMFBz 分量的变化相关.

关 键 词:南极  中山站  宁静日  午后极光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