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模板法控制合成AgInSe2:Zn2+近红外荧光量子点及其生物标记应用※
引用本文:廉纬,方泽铠,涂大涛,李嘉尧,韩思远,李仁富,商晓颖,陈学元.模板法控制合成AgInSe2:Zn2+近红外荧光量子点及其生物标记应用※[J].化学学报,2022,80(5):625-632.
作者姓名:廉纬  方泽铠  涂大涛  李嘉尧  韩思远  李仁富  商晓颖  陈学元
作者单位:a 福州大学 化学学院 福州 350108b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功能纳米结构设计与组装重点实验室 福州 350002c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福州 35000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80525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97525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135008);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9I0029);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21L3024)
摘    要:AgInSe2 (AISe)量子点具有带隙小、斯托克斯位移大、荧光寿命长且不含重金属有毒元素等特性, 使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同时, AISe量子点的光学性质对尺寸和组成具有强烈的依赖关系, 然而传统的直接合成法很难实现对AISe量子点形貌和组分的精准调控, 从而极大限制了其发光效率. 对此, 作者提出了温和条件(75 ℃)下以In2Se3:Zn2+量子点为模板, 离子交换法控制合成AISe近红外荧光量子点的策略, 所合成的AISe量子点很好地维持了In2Se3:Zn2+模板的形貌, 进一步通过系统调节Ag/In投料物质的量比控制离子交换程度, AISe量子点的实际Ag/In组分比实现了从0.26~1.09宽范围调节; 最高绝对量子产率可达42.5%, 这一数值远高于通过直接合成法所得到的AISe量子点. 通过稳态、瞬态和低温光谱等手段对不同组分AISe量子点的发光行为进行了系统的光谱学研究, 揭示了其发光机理. 另外, 利用AISe量子点高效的近红外发光和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实现了基于AISe近红外量子点探针的肿瘤细胞靶向成像, 展示出AISe量子点在生物成像和疾病的早期诊疗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关 键 词:AgInSe2  近红外  量子点  阳离子交换  荧光纳米探针  
点击此处可从《化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化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