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新型含吡咯亚胺基辅助配体的金属铱(Ⅲ)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发光性质
引用本文:李文瑛,毛礼胜,吕龙,贺红武.新型含吡咯亚胺基辅助配体的金属铱(Ⅲ)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发光性质[J].化学学报,2008,66(19).
作者姓名:李文瑛  毛礼胜  吕龙  贺红武
作者单位:1. 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武汉,430079
2.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有机氟化学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32
摘    要:合成了一系列含有吡咯亚胺基为辅助配体的2-苯基吡啶铱配合物(ppy)zIr(NAN)](ppy=2-苯基吡啶),通过1H NMR,MS,HRMS和元素分析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合成配合物的反应条件、紫外吸收光谱、光致发光光谱及铱配合物荧光量子产率.结果表明,在无水乙酸钠、二氯甲烷溶液中,室温反应12 h可获得较高的产率.通过改变吡咯亚胺类配体中的取代基,该类配合物在507~606 nm之间具有不同的发光波长,实现了从绿光到红光的转变.所有的铱配合物在二氯甲烷溶液(空气中)表现出较高的量子效率(0.25~0.95).

关 键 词:磷光材料  铱配合物  吡咯亚胺配体  合成  发光性质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