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一道高考题的历史镜头
引用本文:陈克胜.一道高考题的历史镜头[J].数学通讯,2006(7).
作者姓名:陈克胜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安徽241000
摘    要:2005年北京高考试卷第14题:已知n次多项式Pn(x)=a0xn a1xn-1 … an-1x an如果在一种算法中,计算x0k(k=2,3,4,…,n)的值需要k-1次乘法,计算P3(x0)的值共需要9次运算(6次乘法,3次加法),那么计算Pn(x0)的值共需要次运算.下面给出一种减少运算次数的算法:P0(x)=a0,Pk 1(x)=xPk(x) ak 1(k=0,1,2,…,n-1).利用该算法,计算P3(x0)的值共需要6次运算,计算Pn(x0)的值共需要次运算.这道高考题中第二小题,其思想可追溯到北宋时期的数学家贾宪.贾宪约于公元1050年写了一部《黄帝九章算术细草》,给出了高次开方法,实质上是求高次方程xn=N的根的方法—…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