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碳点“开关”型荧光探针在组氨酸检测中的研究
引用本文:陶慧林,廖秀芬,孙超,周素莲,钟福新,易忠胜,陆艳群.基于碳点“开关”型荧光探针在组氨酸检测中的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6,36(4):1013-1016.
作者姓名:陶慧林  廖秀芬  孙超  周素莲  钟福新  易忠胜  陆艳群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264007,21267008),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3GXNSFAA019034)
摘    要:研究并构建了一种基于荧光碳点(carbon dots, CDs)的新型“开关”探针,利用CDs荧光强度的变化进行痕量组氨酸(histidine, His)的检测。在pH 7.6的溶液中,钌(Ru)能与CDs通过静电吸引作用形成弱的基态化合物,导致CDs的荧光猝灭,此时体系处于“关闭”状态。而His与Ru有更强的亲和力,故向体系中加入 His后,Ru从CDs表面竞争中下来,CDs的荧光得到恢复,此时体系被“打开”。考察了pH、缓冲溶液、反应时间、温度等因素对体系的影响,并初步讨论了Ru对CDs荧光的猝灭类型,得出了Ru对CDs荧光的猝灭属于静态猝灭的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在pH 7.6的溶液中,在20~25 ℃条件下,体系在10 min 内反应完成。His的浓度与碳点荧光的恢复程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范围为:6.5~219.3×10-6 mol·L-1,检出限为:2.15×10-6 mol·L-1。将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氨基酸注射液中组氨酸含量的测定,其RSD≤2.07%,回收率在95.7%~102.4%之间。将具有优良光学特性的CDs应用于构建“开关”型荧光探针,不但拓宽了CDs的应用范围,为一些重要物质的检测提供了参考。

关 键 词:荧光碳点  Ru  “开关"型荧光探针  组氨酸    
收稿时间:2014-08-12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