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一次霾形成过程大气污染物特征分析 |
| |
作者姓名: | 云龙龙 张天舒 陆钒 伍德侠 盛世杰 陆亦怀 刘建国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环境光学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00;
2.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江苏 无锡 214135;
3.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江苏 无锡 214135) |
| |
基金项目: |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XDB05040300)、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011YQ120024)资助 |
| |
摘 要: | 于2013年12月21~26日期间对一次霾污染过程中PM2.5、含碳气溶胶、气态污染物(O3,NOx SO2)进行测量,利用微脉冲偏振激光雷达获得气溶胶消光和退偏振度参数,分析了霾过程大气污染物的特征。结果显示:本次霾污染过程持续3.4天,以细粒子污染为主。采样期间,PM2.5的质量浓度小时平均值为131.04µg•m-3,霾天气下为183.75µg•m-3,是非霾天气的2.98倍。碳质气溶胶(TC)占PM2.5的24.18%,并且与PM2.5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R2=0.790)。在霾天气下TC在PM2.5中所占的比例(TC%,16.65)要比非霾天气(TC%,34.38)小,二次水溶性无机盐粒子的快速增长可能是造成霾天气PM2.5质量浓度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霾天气和非霾天气对比:O3浓度无明显变化,受太阳辐射影响较大;NOx和SO2的体积分数在霾天气下分别是非霾天气下的1.66和1.68倍;SO2浓度的增加不仅与本地SO2的累积有关,还有可能是受外来输入的粒子中存在含硫化合物、抑制了SO2的非均相反应造成的。
|
关 键 词: | 偏振激光雷达 PM2.5 霾 碳质气溶胶 二次无机盐 |
收稿时间: | 2014-04-03 |
修稿时间: | 2014-04-25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