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870条O-D数据的中国两类航线网络模式空间效益比较
引用本文:高伟,路紫.基于870条O-D数据的中国两类航线网络模式空间效益比较[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8(11).
作者姓名:高伟  路紫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摘    要:构建由空间联系强度/空间扩散能力、客座率和碳排放环境损害系数组成的模糊综合效益评价模型,应用中国108个城市节点间的870条O-D数据,分短、中、长途三种航线里程和枢纽节点、非枢纽节点两种城市节点等级,对中国两类航线网络模式进行空间效益以及空间效益基础上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比较.研究发现:(1)空间效益受机场所在城市客流量影响,整体上城市对航线优于中心-辐射航线;随航线里程增加,两类航线网络模式空间联系强度均减弱,后者具有更远的和指向边远地区城市节点的空间扩散能力.(2)经济效益受机场所在城市客流量和客流量补充的影响,在枢纽节点之间城市对航线因客流量充足而占优势,在枢纽节点和非枢纽节点间以及非枢纽节点之间中心-辐射航线因客流量补充及时而占优势.(3)环境效益受航线里程、起降/巡航状态、不同航线里程和不同等级城市节点的航线比例以及客座率影响,依据航线里程和起降/巡航状态描述环境效益时城市对航线优于中心-辐射航线,并与航线比例一同作用于复合环境效益;受客座率影响人均环境效益同前相反.不同航线网络模式空间效益评估以及所对应的航线里程和城市节点等级的解释,可为中国航线网络布局和航线网络模式选择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