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喷泉实验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
引用本文:吕亚娟,曾有德,张力,陈洁.喷泉实验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J].化学教育,2013,34(10):75-77.
作者姓名:吕亚娟  曾有德  张力  陈洁
作者单位:兰州城市学院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实验室, 甘肃兰州 730070
摘    要:分别将氨气、氯化氢、二氧化硫的制备、收集和性质实验组合设计,形成各自的半封闭装置。对影响喷泉实验的重要因素——露出水面的玻璃管长和挤压量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受气压、温度、装置、操作过程和课堂演示时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相差较大。综合考虑课堂教学进程与观察实验过程,将形成喷泉的时间控制在10~50s之内,当h=50cm或60cm时,氨气或氯化氢的实际挤压量大约是理论挤压量的10倍,当h=40cm时,氨气或氯化氢的实际挤压量大约是理论挤压量的6倍,二氧化硫的实际挤压量是理论挤压量的17倍,后者实验效果并不理想,需挤压10%氢氧化钠溶液才能使喷泉迅速发生。

关 键 词:喷泉实验  理论分析  氨气  氯化氢  二氧化硫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化学教育》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化学教育》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