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9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83篇
化学   25篇
力学   10篇
综合类   30篇
数学   74篇
物理学   308篇
综合类   17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242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作为一种新的资源,对当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高效快捷地利用现代信息是当前我国信息检索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阐述了现代信息检索理论架构研究的前提,分析了当前主要的信息检索理论,探讨了网络信息检索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科技文献的作用,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科技文献检索途径、方法及质量对科学研究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数据库的构成、文献的标引著录、硬件配置及软件程序设计等方面对数据库所具备的各个特点,作了较详细的分析介绍。并列出检索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4.
浅论提高高校电子阅览室利用率的措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分析了高校电子阅览室利用率低的原因,从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电子信息资源的建设和管理,创建网络导航数据库,加强对读者的信息教育等方面提出了提高电子阅览室利用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心理学研究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了解心理学知识的要求越来越多。介绍了查找心理学信息的有关网站,如心理学专业网站、心理学个人网站、港台心理学网站以及国外相关网站等。  相似文献   
6.
文献信息检索网络教学系统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基于Web技术的文献信息检索网络教学系统的制作,重点介绍了系统内容和结构,指出文献信息检索课程网络化是我国高校教学改革和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体现,对实现优化教育资源、完善教学手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文献检索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介绍了文献检索技术的发展和高校文献检索教育的现状,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加强文献检索教育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文献检索课教学中应掌握的原则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对网上中文水利信息资源进行了分析总结,以便为水利信息用户提供网上信息资源的检索查询作参考。  相似文献   
10.
D. Van Dyck 《Mikrochimica acta》2002,138(3-4):153-180
 With the resolution becoming sufficient to reveal individual atoms, HREM is now entering the stage where it can compete with X-ray methods to quantitatively determine atomic structures of materials without much prior knowledge, but with the advantage of being applicable to aperiodic objects such as crystal defects. In our view the future electron microscope will be characterised by a large versatility in experimental settings under computer control such as the illumination conditions (TEM-STEM), CBED, detecting conditions (diffraction, image, ptychography) and many other tunable parameters such as focus (g), voltage, spherical aberration (C s ), beam tilt, etc. Since modern detectors can detect single electrons, also the counting statistics is known. The only limiting factor in the experiment will be the total number of electrons that interact with the object during the experiment due to the limitations in the exposure time or in the object damage. However, instrumental potentialities will never be exploited fully if not guided by an experimental strategy. Here intuitive guidelines can be very deceptive. For instance an image made with the best electron microscope (C s  = 0) at the best focus (g = 0) from the best object (phase object) would show no contrast at all. Hence, questions such as what is the best C s , focus, object thickness, etc. can only be answered properly if done using a method of experiment desig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