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   18篇
力学   1篇
物理学   6篇
综合类   1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个杨树无性系蒸腾特性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对山东省高密地区不同杨树无性系的蒸腾特性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个杨树无性系的气孔导度日变化均为单峰型;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的日变化趋势大致相同,16个杨树无性系日平均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的大小次序为:Gs(卡帕茨)>Gs(T66)>Gs(高1号)>Gs(I 109)>Gs(中黑防)>Gs(中林2001)>Gs(80 2 9)>Gs(黑林1号)>Gs(NL895)>Gs(NL1388)>Gs(中林2025)>Gs(窄11号)>Gs(L324)>Gs(I 110)>Gs(窄055)>Gs(黑林3号); Tr(卡帕茨)>Tr(T66)>Tr(高1号)>Tr(I 109)>Tr(中黑防)>Tr(中林2001)>Tr(80 2 9)>Tr(黑林1号)>Tr(NL895)>Tr(NL1388)>Tr(中林2025)>Tr(窄11号)>Tr(L324)>Tr(I 110)>Tr(窄055)>Tr(黑林3号). 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的相关性最显著,并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和空气温度等外界环境因子的影响,与空气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 根据以上指标,筛选出适宜在当地推广的杨树无性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定杨树溃疡病毒素粗提物处理的6种杨树枝务的叶片电导率、脯氨酸含量、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研究了毒素的致病性及不同杨树品种的抗病性.结果表明:叶片电导率越大,杨树的抗性越差;叶片脯氨酸含量越多,杨树抗性越强;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越强,杨树抗性越好.这4个指标均能很好的反映杨树不同品种对溃疡菌的抗病性.这表明,用溃疡菌毒素筛选抗溃疡病杨树品种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有机/无机杂化复合木材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将硅溶胶/聚丙烯酸酯,有机/无机杂化液浸注于I-69杨木材中,制成有机/无机杂化木材。FT-IR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复合木材的微观结构和组成,结果表明,经有机/无机杂化改性后的复合木材,既保持了木材本来的性质,又具有机/无机复合物的某些特性,其力学强度和尺寸稳定性较素材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布赫先生的诗歌中富含着一系列蒙古族常见的景物,在这些看似简单的景物之后却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试图从符号学方面对布赫诗歌中的马、胡杨和天等常出现的符号进行文化解读,并探讨这些文化符号在布赫诗歌中的异于他人之处。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不同无性系杨树叶片的超氧物歧化酶(SOD)同工酶谱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杨树叶片SOD同工酶谱都具有较小迁移率的S带、中等迁移率的M带和较大迁移率的F带;S带为Mn-SOD,M带和F带为Cu、Zn-SOD.各无性系SOD同工酶谱都具有1条S带和1条M带,F带数目在各无性系存在差异;青杨和黑杨的F带为3条,白杨的F带为6条,亲缘关系较近的青杨和黑杨SOD同工酶谱较为相似,而与它们亲缘关系较远的白杨SOD同工酶谱存在较大差异,SOD同工酶谱分析可应用于杨属植物的分组、无性系及亲缘关系的鉴定。  相似文献   
6.
杨树是襄汾县的主要栽植树种,杨树产业化发展已成为襄汾县林业产业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育苗技术、造林栽培技术、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杨树速生丰产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以常绿杨无性系A-61/186(Populus×euramericanacv.)为供试材料,研究铝胁迫对常绿杨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常绿杨水培实验苗叶片PSII实际电子传递量子效率yield值和最大量子效率Fv/Fm值的日变化均表现出了"早晚高、午间低"的变化趋势,且胁迫浓度越高、时间越长,午间下降趋势越明显.初始荧光F0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的日变化则呈现与yield和Fv/Fm相反的趋势,表现出"早晚低,午间高"的趋势.说明遭受铝胁迫的植株将更多地吸收光能通过非光化学的途径耗散,从而使其光合效率降低.光响应指标的分析进一步表明铝胁迫会降低常绿杨光合效率,较短时间胁迫下(60d),胁迫浓度达到0.518mmol·L-1,会对光合效能产生显著影响,随着胁迫时间(90d)的加长,胁迫浓度达到0.370mmol·L-1时,就会对光合效率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3种杀虫剂对杨树羧酸酯酶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酶浓度、底物浓度、反应体系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5个因素对美洲黑杨羧酸酯酶(CarE)活性测定的影响,得出测定杨树CarE的最适反应条件为:酶稀释10倍,底物浓度为3×10-4mol/L,pH为7.0,温度30℃,时间15 min。利用试验得到的反应最适条件分析了氧化乐果、吡虫啉和氟虫腈3种内吸性药剂对杨树Car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00、1 600、3 200和6 400mg/L氧化乐果能明显抑制杨树CarE活性,其中6 400 mg/L氧化乐果抑制作用最强。50、100、200、400和800 mg/L吡虫啉处理杨树48 h,对杨树CarE均没有显著影响;当处理96 h时,400和800 mg/L吡虫啉能显著抑制CarE活性。而400 mg/L氟虫腈处理杨树48 h,800 mg/L氟虫腈处理杨树96 h,都能显著抑制杨树CarE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淹水处理下不同杨树无性系苗木根系的形态变化规律,揭示杨树对淹水胁迫的根系适应策略,为筛选耐水的杨树无性系提供依据。【方法】选用3804杨、1388杨、895杨、110杨和328杨5个杨树无性系,设置对照、渍水和淹水3种处理,测定苗木根系的生物量、长度、数量、表面积、体积等指标。【结果】①渍水处理下杨树根生物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淹水处理下的根生物量却显著小于对照。②渍水和淹水处理下的多数杨树无性系苗木一级根数量与对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总根长、总根投影面积、总根表面积和总根体积却大于对照。③与对照相比,渍水和淹水处理下的杨树苗木根系平均直径有所减小,但根尖数、分叉数和交叉数却增大。④主成分分析提取出的2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8.58%,可较好地反映杨树苗木根系形态特征。【结论】隶属函数法分析表明,在渍水处理下5个杨树无性系根系形态表现的优劣顺序是1388杨>895杨>3804杨>110杨>328杨;在淹水处理下的优劣顺序是1388杨>895杨>110杨>328杨>3804杨。所以,从根系形态表现看,1388杨和895杨的耐水性较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与土壤有机质的其他组分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虽然所占比例较小,却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为活跃的有机碳库,影响到整个土壤有机碳组分之间的动态平衡。采用序批式平衡试验,以杨树凋落物为DOC的来源材料,对不同经营模式(农林复合、杨树桤木混交、杨树纯林)下杨树人工林土壤对DOC中的吸附作用进行研究,以期为不同经营模式下杨树人工林土壤碳库的有效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供试土壤采自江苏省泗洪县陈圩林场的3种不同经营模式[农林复合(农林)、杨树桤木混交(混交)、杨树纯林(纯林)]样地,每个样地选取5个采样点,用土钻分别采集0~10、≥10~20、≥20~30 cm土层的土壤,对应土层采集的土壤混匀风干后,过2 mm筛用于吸附试验。同时采集该林场的杨树叶凋落物制备DOC母液。采用序批式平衡试验,借助原始物质吸附等温线方程(“IM”方程,可以反映土壤对可溶性有机碳的吸附特性)对不同经营模式下杨树人工林枯落物中溶解性有机碳(DOC)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序批式平衡试验:称取5.00 g土壤于50 mL离心管中,按照1:4的固液质量比加入DOC溶液(质量浓度分别为0、50、100、200、400 mg/L)20 mL,加入NaN3溶液(熏蒸过的土壤不添加),并用KCl溶液调节离子强度,然后于恒温(设置25 ℃和15 ℃)条件下,在200 r/min转速的水平振荡机上振荡2 h后,用12 000 r/min的高速离心机低温(4 ℃)离心20 min,0.45 μm滤膜抽滤,TOC仪测定滤液DOC含量。【结果】DOC吸附试验表明,IM方程拟合度良好,R2均在0.810 9~0.999 3之间。各模式下不同土层土壤对DOC的吸附趋势相同,即无外源DOC加入时,土壤存在DOC净释放,但随着外源DOC浓度增加,土壤对DOC的吸附量增加,且两者之间存在极显著线性关系。3种林地土壤吸附DOC的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F2,6=73.789),且受外源DOC加入量的影响。DOC加入量≤200 mg/L时,各林地土壤吸附的DOC量从大到小表现为:纯林>农林>混交; 而DOC加入量为200~400 mg/L时则表现为:农林>纯林>混交。在农林模式中,0~10 cm土层土壤吸附DOC的能力与≥10~20 cm、≥20~30 cm土层土壤存在显著差异(P<0.05,F2,6=2.713),而在混交林和纯林模式中,3个土层土壤吸附DOC的能力差异不显著(P>0.05,F混,2,6=1.198,F纯,2,6=1.483)。此外,在试验所设条件下,土壤对DOC的吸附受熏蒸作用的影响,而温度对土壤吸附DOC的能力没有明显影响。15 ℃和25 ℃两种温度下,3种模式林地土壤对DOC的吸附能力无明显差异,而熏蒸后土壤吸附DOC的能力比未熏蒸土壤的大,mKd值比未熏蒸土高出0.128 9~0.199 0和1.64~1.87(m为IM方程的回归系数,Kd为DOC在土壤中的分配系数,两者均可衡量DOC对土壤的亲和力)。【结论】土壤吸附DOC的量与试验中加入DOC的量呈极显著线性关系,原始物质吸附等温线的参数可以反映出土壤吸附DOC能力的强弱。3种林地土壤吸附DOC的量存在显著差异,熏蒸后土壤吸附DOC的能力比未熏蒸土壤的大。在试验所设温度范围内,温度对土壤吸附DOC的能力未发现有明显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