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化学   1篇
数学   5篇
物理学   3篇
综合类   42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元认知和自主学习的概念,阐述了元认知对自主学习的促进作用以及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元认知.  相似文献   
2.
元认知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元认知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术语。本文通过对元认知内涵及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的分析,探讨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对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开发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对元认知发展的过程作一简述,然后在对元认知的含义与本质进行阐释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元认知的组成结构以及研究方法,并简要指出了元认知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英语阅读元认知意识问卷调查和英语阅读测试并开展元认知阅读训练,研究了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阅读中元认知使用的情况及在接受元认知阅读训练前后英语阅读成绩的变化。结果表明:学生总体元认知水平不高,经过元认知阅读训练的实验组的考试成绩比控制组的学生成绩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物理教学的元认知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认知训练能提高全班学生整体的学业成绩,但它对好,中,差各类学生学习效果很不一样。元认知训练在提高学生元认知水平的同时,也表现出好,中,差各类学生提高的程度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论数学元认知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数学元认知结构的组成和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数学认知结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本调查分析运用MetacogintiveAwarenessofReadingStrategies量表对80位非英语专业的本科二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阅读元认知策略观念与性别、现有英语水平无显著性相关。学习者除了支撑性阅读策略观念较弱,整体性阅读策略观念和问题索解性策略观念均较强。而且还发现支撑性策略观念能够较好地预测总体性策略观念,问题索解性策略观念和整体策略观念。这要求教师和学习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除了进行各项元认知策略的练习,还应特别重视支撑性策略的练习,以便取得有效的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思潮让人们感觉到学习不再仅仅作为一种谋取职业和提高社会地位的手段,学习逐渐变成了人的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需要。元认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学生进入学习化社会(或知识社会)生活的金钥匙,拥有它,人们会更自觉地学习,并时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而乐此不疲,这样人们才真正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使自己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首先阐述了对元认知和数学学习策略两个概念的理解,然后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数学学习策略是元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影响、彼此促进、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nh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aborative talk and metacognitive talk during group mathematical problem-solving. Research suggests that collaborative talk may mediate the use of metacognitive talk, which in turn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learning outcomes. Howeve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group work on the individual use of metacognition during problem-solving has been limited because research has focused on either the individual or the group as a collective. Here, primary students (aged nine to 10) were video-recorded in a naturalistic classroom setting during group mathematical problem-solving sessions. Student talk was coded for metacognitive, cognitive and social content, and also for collaborative content. Compared with cognitive talk, we found that metacognitive talk was more likely to meet the criteria to be considered collaborative, with a higher probability of being both preceded by and followed by collaborative talk.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collaborative metacognition arises from combined individual and group proces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