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化学   4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2篇
综合类   40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igh precision elevation measurements using DGPS were carried out along three representative tran- sects for the "Great Ear" area, a dry salt lake within the Lop Nor basi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op Nor basin is only 5.2 m deep and its lowest point occurs at the center of the "Great Ear". In addition, the basin is asymmetric - steeper in the southwest (0.19‰) and gentler in the northeast (0.09‰). Points along the same "Great Ear" ring were found to have an identical elevation value, but different when from different ones (lower towards the center). The spacing of the "Great Ear" rings was found to be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surface steepness. The closer the "Great Ear" rings are spaced, the steeper the ground surface, and vice versa. These findings support the argument that the "Great Ear" rings are the former shoreline trails left behind by Lop Nor water during the last few episodes of recession towards its total dry up.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high precision elevation data, historical accounts, aerial and satellite photographs and imagery, and official topographic maps of the study area suggests that the "Great Ear" area in the Lop Nor basin was incorrectly mapped as being covered by a great body of water on the 1963 topographic maps. A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1958 aerial photographs and newer remote sensing imagery indicated that the "Great Ear" ring structure was already in place in 1958 and it continued to appear on the subsequent remote sensing data without any major changes. It is estimated that lake water in the "Great Ear" area of the Lop Nor basin disappeared between the late 1930s and early 1940s.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用煤岩学的方法对两淮煤田石炭—二叠纪煤系气源岩的有机质类型、组成和有机质的演化程度、影响因素以及煤中与油气生成有关的次生显微组分及超微构造进行了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该文总结了近几年来地球化学、地质和古生物等学者关于P-T生物灭绝事件的研究,对比我国南方和北方海、陆相二叠—三叠纪地层及生物群研究的新进展,并结合国外某些地区的研究成果,从可能的外因及内因两个方面探讨了古-中生代之交的全球变化与生物效应,分析出决定性因素,提出了火山-气候成因的新假说。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中国南方二叠纪含煤岩系沉积特征、沉积类型、含煤性及聚煤规律。着重探讨了古构造及岩相古地理与聚煤作用的关系。三角洲平原及潮坪——泻湖是中国南方二叠纪最重要的聚煤环境。富煤带往往分布于次级坳陷或隆起与坳陷的斜坡部位,同时也受同沉积断裂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近十年中国大陆对中国青年党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历史研究的开放、深入和细致,我国大陆对中国青年:党的研究也进入“快车道”并取得了显著成果,研究中体现了三大特点;在定位上努力还青年党以“中间派”原貌;研究重点放在抗战阶段;研究辐射范围更广。但是,任何一项研究都不可能“穷尽”,对青年党的研究还有“处女地”。  相似文献   
6.
维果茨基与建构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果茨基学说是一种关于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即“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这一心理发展理论。与西方的社会哲学思潮融汇,产生了作为建构主义重要流派之一的“社会建构主义”(social constmctivism)。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以来,英语词汇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从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新词的构成方式以及词汇新发展的特点等方面对现代英语词汇的发展作一个梳理,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发展的源流和脉络。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大兴场构造下二叠统气藏,产出水水型以氯化钙型为主,夹杂碳酸氢钠型。为找出水型变化的原因,在分析产出水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引入离子比例系数,结合气井生产史,找到影响水型的主要因素为,酸性环境下,CO2溶于水,形成了HCO-3,而非沟通地表淡水所致。同时,产出水矿化度远高于现代河水,水型以氯化钙为主,钙镁系数较大,处于封闭环境,保存条件较好,是易于油气聚集的还原坏境。  相似文献   
9.
以链状烃类母体氢化物为例,从主链的选取、编号,取代基的表达与排序,化合物名称的书写等几个方面,对比分析了新旧命名原则的异同。以帮助大学有机化学授课教师和学生温故知新,尽快理清思路,有的放矢地开展有机物2017年版命名原则的教和学。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中北部二叠系山1 盒8 段为一套富含同沉积火山物质的致密砂岩,与普通的陆源碎屑岩相 比,其填隙物类型多样、成分复杂、成岩演化程度高。填隙物主要包括同沉积火山灰、黏土矿物、碳酸盐胶结和交代 物、硅质胶结物和少量细云母屑、泥屑、碳屑。针对致密砂岩中填隙物与孔隙演化相关性问题,在储层岩石学特征分析 的基础上,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阴极发光等分析测试手段开展了填隙物的成因、特征、成岩演化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表明,孔隙中充填的同沉积火山灰物质是次生溶孔形成的主要母质,而晚成岩期的铁方解石胶结物使残留的孔隙 再次遭到强烈的破坏,含一定量淀高岭石的储层孔隙相对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