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综合类   2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了一个基于Z39.50实现在线数字图书馆(DLs)互操作的实例,使用户能够一次检索多个DLs。  相似文献   
2.
以Fensel可重用KBS软件体系结构为基础,将Fensel适配器按操作功能分裂为2个独立部分,并将agent和CORBA技术引入到KBS中,提出了一种强调知识构件互操作的KBS体系结构,KBS各组成构件被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以此为基础,以多agent和CORBA分别作为任务层 问题解决方法层和问题解决方层 领域层互操作的载体,研究了知识构件间的互操作,实现了问题解决方法和领域知识的高度重用,使可重用KBS能得到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合作式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特点,分析了数字图书馆互操作问题的解决方案,探讨了参考咨询源互操作问题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教学资源库互操作内容的分析,结合WebService的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WebService的教学资源库互操作的框架。  相似文献   
5.
业务过程模型驱动的网格工作流互操作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工作流调度模型、工作流映射模型和业务过程评价模型等角度,建立了业务过程模型驱动的动态网格工作流的互操作机制.通过不同层次的业务过程模型,驱动支持企业间集成的全局工作流机、支持企业内异构平台集成的工作流机、企业内同一平台下的工作流机,建立工作流调度模型,解决面向业务流程的动态集成问题;通过建立业务工作流、抽象工作流、执行工作流的映射模型,解决复杂业务工作流到执行工作流的映射与纵向式集成问题;通过建立业务过程选择模型,解决企业业务过程在动态联盟合作伙伴间的评价、动态选择与共享问题.  相似文献   
6.
设备网格服务链共享技术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备网格服务链的可靠性和高效性是构建设备网格的关键.提出了一种设备网格服务链共享技术与方法;给出了一种设备网格服务组织模型和柔性设备网格服务链模型;建立了设备网格服务链共享系统.结果表明,在设备网格环境下,设备网格服务链共享技术与方法能大大提高设备资源的协同共享和互操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面向服务的语义互操作能力度量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概念树对Web服务的输入、输出数据进行语义标注,明确该数据概念的外延.根据数据概念外延的关系,将面向服务的语义互操作分为完全语义互操作、部分语义互操作和无语义互操作三个层次,并提出了计算语义互操作能力的方法,将该方法运用于Web服务组合参数传递时的语义合法性的判断.最后,设计了面向服务的语义互操作能力评价系统实现框架.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异构网格中间件的资源不能互相访问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插件机制的网格作业管理互操作策略PBIS(Plugin-Based Interoperation Strategy).PBIS策略屏蔽了底层网格中间件作业管理部件的异构性,为上层用户和应用开发人员提供统一的作业管理访问接口.PBIS策略在CSGrid网格互操作工程研究中被采用,证明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网络制造的信息基础及其实现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利用Internet和分布对象实现制造信息集成和共享的关键技术,建立了网络制造所需的信息基础,MⅡ模型的技术基础是网络通信,产品建模和软件互操作方面的标准:Internet和WWW,STEP,CORBA。三种技术的核心-EXPRESS,IDL和Java之间的映射成为构造MⅡ的最基本技术,这种映射地面向Internet的制造信息集成和制造软件互操作。  相似文献   
10.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introduce three semi-automated approaches for ontology mapping using relatedness analysis techniques. In the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AEC) industry, there exist a number of ontological standards to describe the semantics of building models. Although the standards share similar scopes of interest, the task of comparing and mapping concepts among standards is challenging due to their differences in terminologies and perspectives. Ontology mapping is therefore necessary to achieve information interoperability, which allows two or more information sources to exchange data and to re-use the data for further purposes. The attribute-based approach, corpus-based approach, and name-based approach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adopt the statistical relatedness analysis techniques to discover related concepts from heterogeneous ontologies. A pilot study is conducted on IFC and CIS/2 ontologies to evaluate the approaches. Preliminary results show that the attribute-based approach outperforms the other two approaches in terms of precision and F-meas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