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60篇
  免费   1759篇
  国内免费   1202篇
化学   2024篇
晶体学   62篇
力学   1728篇
综合类   189篇
数学   6971篇
物理学   2542篇
综合类   13105篇
  2024年   130篇
  2023年   353篇
  2022年   641篇
  2021年   710篇
  2020年   600篇
  2019年   551篇
  2018年   588篇
  2017年   776篇
  2016年   739篇
  2015年   740篇
  2014年   1223篇
  2013年   1313篇
  2012年   1478篇
  2011年   1428篇
  2010年   1148篇
  2009年   1288篇
  2008年   1272篇
  2007年   1504篇
  2006年   1283篇
  2005年   1049篇
  2004年   915篇
  2003年   792篇
  2002年   749篇
  2001年   682篇
  2000年   604篇
  1999年   530篇
  1998年   488篇
  1997年   425篇
  1996年   349篇
  1995年   324篇
  1994年   270篇
  1993年   273篇
  1992年   236篇
  1991年   208篇
  1990年   161篇
  1989年   156篇
  1988年   134篇
  1987年   94篇
  1986年   69篇
  1985年   63篇
  1984年   55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36篇
  1978年   22篇
  1977年   30篇
  1976年   19篇
  195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D printing is an exciting branch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It relies on established 3D printing techniques to fabricate objects in much the same way. However, structures which fall into the 4D printed category have the ability to change with time, hence the “extra dimension.” The common perception of 4D printed objects is that of macroscopic single-material structures limited to point-to-point shape change only, in response to either heat or water. However, in the area of polymer 4D printing, recent advancements challenge this understanding. A host of new polymeric materials have been designed which display a variety of wonderful effects brought about by unconventional stimuli, and advanced 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iqu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accommodate them. As a result, the horizons of polymer 4D printing have been broadened beyond what was initially thought possible. In this review, we showcase the many studies which evolve the very definition of polymer 4D printing, and reveal emerging areas of research integral to its advancement.  相似文献   
2.
In this paper we consider minimizers of the functionalmin{λ1(Ω)++λk(Ω)+Λ|Ω|,:ΩD open} where DRd is a bounded open set and where 0<λ1(Ω)λk(Ω) are the first k eigenvalues on Ω of an operator in divergence form with Dirichlet boundary condition and with Hölder continuous coefficients. We prove that the optimal sets Ω have finite perimeter and that their free boundary ΩD is composed of a regular part, which is locally the graph of a C1,α-regular function, and a singular part, which is empty if d<d, discrete if d=d and of Hausdorff dimension at most dd if d>d, for some d{5,6,7}.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和优化串行多环返工生产系统的生产性能表现,结合质量管理与精益生产的理念,区别于传统的返工机制,提出一种全新的“即刻返工”检查机制,将生产系统建模扩展至多机多缓冲区的复杂生产系统.基于生产系统的两大要素,机器与缓冲区的生产状态变化,依据概率论与马氏定理,构建缓冲水平的动态概率转移矩阵,以在制品库存水平及系统平均生产率作为研究指标,针对生产设备及缓冲区展开瞬态分析,通过迭代计算,表明设置合理的系统规模与缓冲区阈值能达到优化系统生产性能的目的,并通过数值实验验证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首先,对孔型加工及走刀方式进行分析,为提高打孔机效能,采用两钻头同时作业的方式。然后,根据相关的数据,应用动态优化的相关理论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从而确立了双钻头作业时的最优作业线路、最佳行进时间和作业成本,并用MATLAB编写程序画出了相应图形,更加形象地显现出了各个路段的最优作业方案。  相似文献   
5.
驱动桥壳轻量化设计对于提高承载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驱动桥壳有限元分析和疲劳分析计算的基础上建立驱动桥壳多目标优化模型,对重型卡车驱动桥壳进行参数化设计,建立正交试验表,利用田口方法和综合评价方法对驱动桥壳的疲劳性能稳健性和质量进行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应用于驱动桥壳的多目标优化,优化后驱动桥壳的疲劳稳健性能得到提高,减轻了质量,因此节约了桥壳材料,降低了生产和运营成本,提高了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多纤芯弹性光网络虚拟化中的虚拟结点映射、链路映射和频谱分配问题,首先建立了一个以最小化占用的频谱数及最小化最大占用频隙号为目标的全局约束优化模型.其次,设计了具有高效的交叉、变异及不可行解可行化算子的全局优化遗传算法,以有效求解该模型得到最优的虚拟节点、链路映射方案.最后,为验证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不同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算法能够有效地减小网络中占用的频谱数和最大占用频隙号.  相似文献   
7.
为了减少能量空洞和延长网络生命周期,在无线传感网中采用移动 Sink 的方式收集节点采集的数据是解决能 量效率问题的有效措施.采集路径的规划问题类似于旅行商问题,无法得到多项式时间的解.提出了将人工免疫算法和粒子群算法相结合,针对移动 sink 数据收集的路径规划问题寻求近似最优解,仿真结果表明: 与其他算法进行性能比较,所提出的优化算法能够有效减少能耗和缩短遍历路径.  相似文献   
8.
针对常规水压裂液会对页岩造成伤害,容易产生水锁,不易返排,还造成水资源消耗和污染环境等问题,制备了低伤害二氧化碳凝胶压裂液。将自备的F2EU和F4EU增稠剂加入到超临界CO2基液中,探究两种增稠剂的加入量对CO2凝胶压裂液黏度的影响,综合考虑成本与效果,优选了2%的F4EU增稠剂,可将CO2的黏度增至15.4 mPa·s。研究了温度、压力以及剪切速率对凝胶压裂液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黏度总体降低,但中间出现一个短暂升高阶段;随着压力上升压裂液黏度增加;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压裂液黏度下降,属于一种典型的剪切变稀的假塑性流体。F4EU超临界CO2凝胶压裂液的平均伤害率为1.39%,远远小于常规压裂液对岩芯的伤害率。实验表明,F4EU超临界CO2凝胶压裂液在页岩气压裂开采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考虑利用变分迭代方法求解最优化问题,分别给出了求解一般的有约束和无约束最优化问题的基本步骤,并通过实例说明了所给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带钢局部高点卷取起筋的控制方法,利用三维弹塑性变形基本理论,并引入带钢塑性流动因子,建立了弹塑性卷取应力和起筋量模型.基于应力函数假设、S. Timoshenko最小功原理和伽辽金虚位移法建立了起筋带钢的应力场分布和可用于在线计算的起筋临界卷取张力设定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局部高点在径向累积叠加所引起的带钢张力不均匀分布和轴向压应力是导致带钢起筋的主要原因;起筋量随局部高点高度、卷径和卷取张力增加而增大,薄带钢比厚带钢起筋量增幅明显;临界卷取张力随卷径、带钢厚度和局部高点高度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