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化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的亲虾子代的跟踪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 的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亲虾能产出携带WSSV的卵子,这些卵子可完成胚胎发育过程,孵化出无节幼体,并可以培育出Sou状幼体,糠虾幼体和仔虾,在确认只有亲虾作为WSSV传染源的情况下,培育出的部分幼体和部分仔虾携带WSSV。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带WSSV的亲虾产出的卵及幼体,仔虾未检测到WSSV。  相似文献   
2.
细菌双杂交系统是新近建立的一种研究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方法.应用细菌双杂交系统,分别以pBT、pTRG诱饵质粒构建编码WSSV基因组DNA随机片段的融合表达质粒pBT-wssv、pTRG-wssv.重组质粒共转化双杂交报告菌株XLl-Blue MRF′,通过LB-TCK平板筛选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中有相互作用的蛋白质.本研究中我们构建了WSSV基因组细菌双杂交系统,用于筛选WSSV中有相互作用的蛋白,为该病毒功能基因组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重组多表位蛋白制备疫苗的方法的可行性,研究通过利用目前有研究证实与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与致病力相关的重要决定因子囊膜蛋白VP28、VP19和被膜蛋白VP26,从这三种蛋白基因中筛选表位基因,将这些筛选到的抗原表位通过最优化的方式组合以及密码子优化,组成新的表位基因序列,命名为Y1798G,长度为509 bp。将该基因克隆到p ET-32a原核表达载体,生产抗原表位蛋白。将纯化的抗原蛋白注射到小白鼠体内,获得抗体;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验验证获得的抗体能否识别结合WSSV。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抗原表位重组蛋白对WSSV具有特异抗原性,可见此种制备对虾白斑病毒疫苗的策略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凡纳滨对虾人工感染白斑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死亡率变化。研究结果如下,当凡纳滨对虾感染10-3、10-4、10-5WSSV(每尾注射剂量0.1mL),15天后的死亡率分别为(100±0)%,(78±2.3)%,(21±1.4)%。当养殖在高(100尾/m3)、中(50尾/m3)和低密度组(25尾/m3)的凡纳滨对虾感染10-4WSSV,15天后的死亡率分别为(91±2.7)%、(78±1.3)%、(63±1.9)%。在相同养殖密度下的凡纳滨对虾感染10-4WSSV,雌虾组和雄虾组15天后的死亡率分别为(67.3±1.83)%,(51±2.1)%(p<0.05),白天的死亡率比晚上的低,差异显著(p<0.05)。另外,凡纳滨对虾注射感染的死亡率与投喂感染的死亡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结构蛋白VP28与VP26的功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 SSV)结构蛋白功能的研究数据还不多。怎样预测并验证那些新发现的蛋白功能,为实验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是功能基因及结构蛋白的研究重点之一。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获得的W SSV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纳。分析数据显示结构蛋白VP28与VP26在二级结构和跨膜结构域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相似度;而且,这两个蛋白与任何已知的蛋白序列没有明显的同源性,但二者的氨基酸序列彼此间具45%的相似性,提示这两个蛋白可能执行相似的生理功能。一个特别设计的细胞吸附实验用于进一步研究W SSV侵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中VP28和VP26所扮演的角色。实验结果显示,两个蛋白均可以与对虾鳃组织来源的细胞发生特异的体外吸附,表明VP28和VP26可能参与W SSV侵染宿主细胞的初始阶段。  相似文献   
6.
WSSV单抗的制备及其在红螯螯虾病毒病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提纯的感染红螯螯虾的WSSV,免疫BALB/c小鼠,三次免疫后取其脾细胞与SP2/0融合.间接ELISA筛选,阳性克隆经3次亚克隆后,共获得7株针对WSSV的特异性单抗,分别命名为E2、C2、E3、G3、C4、D5以及F10.细胞上清ELISA效价为1:1 600~1∶6 400.抗体亚类鉴定结果表明:E2、G3、C4属于IgG1,C2、D5、F10属于IgG3,E3属于IgG2a亚类;单抗热稳定性试验表明7株单抗均是热稳定的.选取单抗G3和F10进行病毒中和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抗原浓度下,两株单抗均有较好的中和能力.选取单抗G3作为一抗建立了间接ELISA方法,通过对人工感染红螯螯虾WSSV的测定,初步证实该单抗可用于WSSV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几种理化因子对急性感染WSSV凡纳滨对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正交试验表L16(45),对海水盐度、NH4+-N质量浓度、NO2--N质量浓度、pH及感染WSSV的量各4个水平进行研究,发现这些因素对凡纳滨对虾存活时间的影响大小顺序为:pHWSSVNO2--NNH4+-N盐度。其中,pH、WSSV、NO2--N、NH4+-N与凡纳滨对虾的平均存活时间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而盐度与凡纳滨对虾的平均存活时间的相关性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8.
对虾白斑症病毒(WSSV)对蟹类的感染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对虾白斑症病毒(WSSV)病发生期间,养殖虾池内的蟹类也往往出现异常甚至死亡.通过WSSV对三疣梭子蟹(Portumus trituberculatus)的人工感染证实了其感染性.三疣梭子蟹在注射感染后第9天全部死亡,注射后第6天死亡率最高;经口感染,三疣梭子蟹在感染后第25天全部死亡,在15~20d死亡率最高;在浸洗感染和对照组30d内无蟹子死亡.在感染死亡蟹子和发病虾池内病蟹的鳃、上皮组织的细胞核内电镜观察到的病毒粒子,其形态特征与在对虾上观察到的一样.用PCR和单克隆抗体的FAT法在注射感染和投喂感染的蟹子都得到了WSSV感染阳性结果,浸浴感染的蟹子和健康蟹子都得到了WSSV感染阴性结果.蟹类(三疣梭子蟹)对WSSV的敏感性较对虾低,为此蟹类有可能是WSSV的携带者或传播者.  相似文献   
9.
斑节对虾白斑症的发病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虾白斑症的病程及病症特点,方法:对健康斑节对虾进行人工感染,同时用套式PCR检测感染后斑节对虾血液中病毒核酸的相对含量,结果:斑节对虾感染白斑症病毒后,依次表现出厌食,不活动、体色变红、甲壳出现白斑,反应迟钝直至侧卧死亡,濒死对虾的典型症状为空胃、红体、甲壳白斑、甲壳下水肿及甲壳易剥离;感染对虾出现拒食后,其血液中白斑症病毒(WSSV)DNA的相对含量急剧增加。结论甲过同步不肿和甲壳易  相似文献   
10.
从构建的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cDNA文库中,我们筛选到一个拷贝数最高,编码82个氨基酸的基因(命名为p9,wsv230).该基因被克隆到pGEX-2T载体中进行GST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的融合蛋白GST-P9用于制备特异的多克隆抗体.利用微阵列技术和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对该蛋白的转录水平及其在感染细胞内的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表明该基因为高丰度表达,推测是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一个重要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