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18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13篇
综合类   190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3 毫秒
1.
汉乐府民歌中的妇女形象具有奇行异事化的倾向,其原因有三:一为叙事文体本要追求奇行异事;二为汉代的采风政策鼓励采集具有奇行异事的人物;三为汉代家庭现强调妻子对家庭的支持作用的一面。  相似文献   
2.
我国历来有"尊老"之传统,长久以来,"尊老"思想被冠以孝治的产物,但在商周革故鼎新之际,周代的开国者却遇着后代所没有的境遇,他们所施行的"尊老"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借鉴殷商所以灭亡的因素,在他们看来,"尊老"问题能否贯彻是关乎国家兴亡的大事。  相似文献   
3.
唐代宫廷通过征收赋税、内官进奉、外官进奉和外蕃进奉等手段使得国库丰盈,这样唐代宫廷就有余财频繁地举行宴饮活动。唐代宫廷宴饮的主要类型有节日宴会、皇帝游宴、皇家醣宴、庆功宴、朝会及伴随祭祀活动而举行的宴会、宫廷内宴、皇帝为任命的外官饯行宴、皇帝迎接外蕃的宴会。唐代宫廷宴饮中主要的佐乐活动有行酒令、乐舞表演、百戏游艺节目表演等,这些活动一方面有效地调节宫廷宴饮气氛,另一方面也使得唐代宫廷宴饮风俗具有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唐代宫廷宴饮风俗作为一种上层丈化,为唐代社会各阶层所效仿,同时这种风俗也被五代直接继承。  相似文献   
4.
介绍清代几位外国传教士翻译在参与中外外事活动中的表现及作者对他们的评论。  相似文献   
5.
从雍正视永明延寿为历代禅德之最,视永明延寿为心心相印者,极为重视永明延寿著作之刊刻流布及以永明延寿思想为其评判的标准与依据等方面,可以见出雍正皇帝与延寿禅师在禅学思想上的密切联系。进而根据清初社会状况及佛教尤其是禅宗演变的大背景,就雍正对永明延寿禅师的极力推崇与高度评价的原因及影响作出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汉派服装业的地域特点和楚文化对汉派服装业的现实意义,并且从几个方面论证了汉派服装业是楚文化创新特质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侵略不仅使满清王朝颜面扫地,也动摇了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威信,打乱了它固有的发展轨迹。在外来政治制度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开始了向现代转型。这一转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洋务运动时期传统政治制度的动摇、戊戌变法时期西方政治制度的宣传、清末新政时期新式政治制度的起步三个阶段。尽管这一转型才刚刚开始,取得的成效也极为有限,但对其后中国政治制度的现代化却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韩愈的天人感应论属于我国古代天人感应论的第四种类型,他从“天入相乖”、“祸善福淫”的角度提出了天与入感应的独特方式。从当代环境伦理学视角看,韩愈的天人感应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道德关怀,与当代环境伦理学一样,具有强烈的反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倾向以及相似的基本原则和道德目标。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探讨韩愈的天人感应论,对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搞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周建曹国之先,今菏泽域内便有一个曹邑。曹姓子民在此经营开拓,繁衍生息。五六百年后,武王灭纣,始封曹国,因之,菏泽以“曹”名地当始于商初。  相似文献   
10.
唐代边塞诗作充盈着强烈的悲剧精神。一方面,悲剧精神是诗人对自我、社会生存困境的自觉意识,以及随之产生的悲悯情怀;另一方面,悲剧精神是诗人面对苦难的生命历程激发出来的悲壮气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