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由于标本少和保存情况不好等原因, 对巢湖龙(Chaohusaurus)解剖学特征缺少详细描述, 安徽地区巢湖龙的种级分异尚存争议。经过对比研究北京大学地质博物馆馆藏的采自安徽巢湖的鱼龙标本与相关模式标本, 基于骨骼形态及腕骨骨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 将标本分为两类。将研究标本及相关模式标本等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表明存在两个类群。将前肢骨骼数据作图, 显示存在两条生长序列, 该结果推翻了之前的巢县陈氏龙和小巧陈氏龙均为龟山巢湖龙后出同物异名的结论。据此推断, 巢湖马家山地区的巢湖龙可能存在两个物种。厘清巢湖龙的种间关系有助于全球早三叠世原始鱼龙类的对比研究, 并对探讨鱼龙的早期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鱼龙类(Ichthyosaurs)起源于早三叠世晚期, 以往发现的鱼龙类已高度适应水生生活, 其身体结构无任何能将其与可能的陆地祖先相联系的陆生适应特征。针对近年在安徽巢湖下三叠统奥伦尼克阶采集的柔腕短吻龙(Cartorhynchus)和含胚胎巢湖龙两件鱼龙类标本, 通过对柔腕短吻龙的荐前椎数目(31节)、吻长与头骨长之比(0.35)、前肢长与荐前椎长之比(0.45)的研究以及与后期鱼龙类相关数据和骨骼形态学的对比, 认为柔腕短吻龙结构更为原始, 可两栖生活。结合对早三叠世含胚胎巢湖龙、侏罗纪含胚胎狭翼鱼龙幼体保存情况的对比分析, 认为巢湖龙虽比柔腕短吻龙身体结构更进化, 且完全适应水生生活, 但其生殖行为仍然保持陆生爬行动物头位胎生的特征。鱼龙类在其陆地祖先逐渐演化至适应水生生活的过程中, 结构的适应性特征(如肢体的鳍状化、吻部的增长等)和行为特征(如生产方式的变化)的变化不同步, 前者的改变更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