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1.
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被认为是重要的牙槽骨吸收调节因子,为评价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IL-8的水平,选择17颗需远中移动的正畸尖牙,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定量分析加力前与加力后1 h、24 h、7 d、14 d及30 d龈沟液中IL-8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牙受力后1 h、24 h及7 d IL-8含量均较受力前显著增加(p<0.05),且在24 h达到峰值(p<0.01).表明在正畸加力初期,牙周组织IL-8含量显著增加.说明牙周组织对正畸力的生物应答反应导致IL-8增加和中性粒细胞聚集,这可能是骨改建的触发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龈沟液炎性内容物及在牙周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周病患者的龈沟液内容物及水平均可发生变化,不同的内容物的变化反映了牙周病变的类型和程度.因此检测龈沟液内容物水平的变化可对牙周炎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评估用硅橡胶二次印模法制取上前牙印模中的龈沟残留材料情况,为临床安全使用硅橡胶印模材料提供指导。方法对135颗拟行固定修复的上前基牙使用硅橡胶二次印模法制取印模后,观察并记录印模基牙龈沟翼缺损数,并依次用以下两种方法检查口内基牙龈沟中硅橡胶印模材料残留情况:A:采用肉眼直视下观察基牙龈沟,B:在5倍放大镜下继续用刮治器探寻基牙龈沟;分别记录材料残留数量与位置。结果135颗上前牙印模在肉眼直视下见24颗印模翼缘缺损,口内直视观察发现9颗基牙龈沟硅橡胶残留,继续放大镜下用刮治器探查,又发现13例龈沟深部残留。结论硅橡胶印模龈沟残留现象比较常见且容易被忽略,应引起临床医师的的高度重视,印模后应常规使用刮治器械探查龈沟内是否有印模材料的残留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大鼠牙龈炎动物模型及炎症程度的评定指标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丝线缝扎大鼠牙颈部,辅以高 糖饮食造成牙龈炎模型,7 d后测定牙龈局部血流及龈沟液天冬氯酸转氨酶(AST)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动物 牙龈充血红肿有溃疡和浅牙周袋形成。牙龈炎局部血流量和血流速度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血细胞数升高更加显 著(P<0.05).龈沟液AST较对照组有极显著的升高(P<0.001)。结论该模型为良好的牙龈炎动物模型,龈沟 液AST及局部微血流的改变均是反映牙龈炎发病程度的客观评定指标。  相似文献   
5.
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被认为是成骨细胞分化和功能状态的重要标志,为评价正畸牙移动过程中ALP活性的变化趋势及其所起的作用,选择17颗需远中移动的正畸尖牙,分别在加力前与加力后1h、24h、7d、14d、21d和30d收集尖牙近远中侧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生化分析ALP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加力后7d、14d和21d,GCF-ALP活性均较受力前显著增加(p〈0.05),且在14d达到峰值(p〈0.01);近、远中位点GCF-ALP活性存在差异,近中侧大于远中侧(p〈0.05).表明GCF-ALP活性的变化趋势反应了正畸力作用下牙周骨组织改建模式,并与牙移动过程密切相关.ALP是反应正畸牙移动和牙周组织改建生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贵金属烤瓷熔附金属全冠(porcelain fused to metal, PFM)对前牙美容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以高贵金属PFM进行活髓前牙美容修复患者的196颗修复牙体作为实验组,将相同数目的正常邻牙作为对照组,于修复后2月、1年、3年、5年对随诊病例进行临床观察,检查其修复效果.结果:196颗修复体于修复后2月、1年、3年、5年基牙均无继发龋、牙髓炎以及颈缘牙龈变色,患者对修复体舒适性均表示满意,瓷损坏发生率为0.52%.在修复后2月、1年、3年及5年各时段实验组的牙周探诊深度及龈沟出血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PFM对实验组牙周组织有一定影响,而实验组在2月~5年不同时段之间的牙周探诊深度及龈沟出血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高贵金属PFM对前牙美容修复临床效果良好,虽对牙周组织存在一定不利影响,但并不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