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物理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台湾风景画     
《世界博览》2014,(7):68-69
正"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这些小时候耳热能详的旋律,多年来一直只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随着台湾个人游签证的逐渐开放,从跟团到自由行,越来越多人可以亲自到台湾来领略她的魅力了。  相似文献   
2.
《光谱实验室》2007,24(1):32
卡弗是美国南部广大黑人民众的造福者和文化英雄。卡弗的母亲为女奴。他成年后,喜爱绘花草、树木、风景画,又为黑人著名的歌唱家和组织家。后入艾奥瓦州立农学院,1896年获硕士学位。同年他离开艾奥瓦到阿拉巴马,领导塔斯开吉学院的农学系。作为学院农业研究负责人,他种植花生、黄豆等能使土壤变肥沃的作物。改革南方只生产棉花的单一农业经济。  相似文献   
3.
"捣蛋鬼"表妹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又到了美好的周末。哈哈,只要再把作业早早做完,我就可以痛快地玩儿了!数学、英语、科学,终于只剩下语文老师布置的作文《我发现了……》。星期六一大早,我就坐在了书桌前,准备完成这最后一项。  相似文献   
4.
在俄裔美籍作家纳博科夫的诗学体系与文学创作中,视觉元素居于重要的位置。其表现形式除引用具体的画家、画作之外,还包括:基于日常细致入微的观察,在小说文本中表现精妙而丰富的色彩;依托色彩创造具有视觉可信度的画面意象,扩充读者的视觉想象,并赋予画面一定的叙事功能。无论是色彩性还是画面性,其根源都在于视觉感官。纳博科夫不仅在文学批评中呼吁将经典文学作品视觉化加以把握,更将视知觉摆到自己笔下人物生命进程的头等位置,甚至赋予它超验的意味,沟通人物的此在与"彼岸世界"。藉此,他在小说叙事中构建起一个视觉王国。  相似文献   
5.
挂图的学问     
正新家装修完后,家具也搬进来了。看着白晃晃的墙壁,鼠妈妈心里琢磨着:挂什么好呢?有了,可以挂4幅风景画。兄弟俩听说后,立马摆出一副说干就干的架势。鼠哥哥欢欢找来了图钉和小铁锤,鼠弟弟乐乐搬来了梯子。"按每张画至少要用4个图钉来计算,一共要用多少个图钉呢?"鼠妈妈自言自语。"四四十六。"乐乐快人快语。  相似文献   
6.
边小强 《科技资讯》2009,(23):205-205
色彩风景写生是美术专业教学课程中的重要环节。在今天的美术教学中色彩风景写生已成为美术创作收集素材,体验生活的重要手段,已成为有志于绘画创作的人必修的基本功。在色彩风景写生教学中学习色彩语言需要训练学生长期的观察大自然的色彩,熟悉各种颜料的性能和用法,并能从别人的色彩中丰富自己的色彩语汇。本文着意从把握色彩风景写生的训练实质;色彩风景写生的实质意义,把握色彩风景写生教学与训练的重要内涵三方面对色彩风景写生的教学的把握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柯罗所处的时代,艺术流派纷呈,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画派乃至其后的印象画派,共同呈现在同一历史舞台,柯罗的风景画,留下了不同画派的痕迹,吸取了不同流派的精华,但他又不属于任何一个画派,他属于他自己,他创造了自己独有的风景画风格,诗意般的风景。柯罗风景画的美,其源泉是自然,自然界美妙变幻的形、色、光诱导柯罗的风景画走向艺术的真实,由具象到意象,以美为核心,情景交融,创造出诗意般的意境之美,成为一代风景绘画大师。  相似文献   
8.
水粉风景画写生,因材料简单、携带方便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培养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掌握水粉材料的特性是画好水粉风景画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文中通过对风景画中个性体验因素的阐释,说明了无时不在的个性体验因素对风景创作的重要性。思考如何充分利用好个性化语言对共性的生活进行创作,得出我们在研究绘画语言的同时还要重视个性体验这种发自我们心灵的体验。通过和虚假的“个性”进行对比,得出只有在作品中呈现我们真实的个性体验因素,才能使我们最终画好我们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画。  相似文献   
10.
人的文化感知深刻地规定着人对自身的体验和对整个世界的理解。任何一种视觉艺术表现离开特定的文化情境,都不可能被充分地理解和阐释。同样是对自然的描绘,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代表着不同民族、不同人群在各自文化系统中培养出来的不同的视觉表现体系以及艺术背后人的情感态度和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