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1篇
物理学   6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黑青”指颜色近黑色,主要成分为透闪石的青玉。“黑碧”指颜色近黑色,主要成分为阳起石的碧玉。采用电子探针、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和红外光谱测试分析手段,确定“黑青”“黑碧”的矿物种属。采用拉曼光谱、显微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对“黑青”“黑碧”的谱学鉴别特征进行探究。“黑青”为标准透闪石拉曼谱峰,“黑碧”的谱峰位置与“黑青”存在几个波数的偏差,向波数小的方向移动。可见-近红外波段,“黑青”出现445 nm吸收峰,680和940 nm宽吸收带,为Fe2+和Fe3+作用;“黑碧”出现445 nm吸收峰,660和690 nm双吸收峰以及970 nm吸收峰,为Fe2+,Fe3+,Cr3+作用。显微紫外-可见光谱可分析到样品的近红外区,“黑青”在1 397,2 310,2 387和2 466 nm出现强吸收峰,1 915和2 120 nm出现弱吸收峰;“黑碧”在1 400,2 313和2 394 nm出现吸收峰。红外光谱分析“黑青”在5 225,4 738,4 692,5 349,4 317,4 190和4 064 cm-1存在吸收峰;“黑碧”在4 708,4 307,4 178和4 031 cm-1存在吸收峰。显微紫外-可见光谱与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虽然存在小的差异,但基本保持一致,以红外光谱分析结果为准。将透闪石质的“黑青”、阳起石质的“黑碧”、广西大化阳起石质玉进行对比,综合红外光谱和显微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结果得出“黑青”(透闪石)与“黑碧”(阳起石)近红外光谱的鉴别特征:“黑青”(透闪石)在4 800~4 600 cm-1存在两个吸收峰,4 350~4 300 cm-1存在分裂双吸收峰;“黑碧”(阳起石)在4 800~4 600 cm-1存在一个弱吸收峰,4 350~4 300 cm-1存在一个吸收单峰。且“黑碧”(阳起石)的近红外吸收峰相较于“黑青”(透闪石)整体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2.
研究ABS/透门石(TS)短纤维复合体系的流变行为,测定该复合体系的粘度随组分的变化及流动活化能,对挤出物的结构形态给出定性的说明.  相似文献   
3.
作者用X光分析,差热分析、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及化学分析等方法,对四川芍药槽石棉的矿物学进行了研究,其化学成分及各种测试的特征均与纯的透闪石相似。芍药槽透闪石石棉具良好耐酸性能。  相似文献   
4.
软玉猫眼的新发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主要介绍在中国西南部新发现的一种宝石,经OM、EM、EPMA、EDX和IR的测定和分析确定它是软玉并具有猫眼效应,该矿储量大、分布广、品位高、外观色彩和亮丽程度均胜过台湾花莲的“台湾玉”,是我国宝玉石矿产资源中的姣姣者。  相似文献   
5.
和田玉糖玉的致色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XRD)、 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ICP-MS)、 拉曼光谱(RAMAN)和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对和田玉糖玉的致色机理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糖玉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透闪石,化学成分中的Fe含量和糖玉黄褐色色调有正相关关系,颜色越深Fe的含量越高,Fe在糖玉中以独立铁质矿物的赋存形式分布于透闪石的颗粒间、 微裂隙中。铁质矿物由于其含量低、 粒度细小,本文设计实验对其进行富集后进行测试。将铁质矿物富集后的样品进行透射电镜测试,铁质矿物呈云状集合体,电子花样衍射图显示其矿物为针铁矿。因此,针铁矿分布于透闪石颗粒间、 微裂隙中致使糖玉呈现黄褐色。拉曼光谱显示糖玉表面少见红褐色矿物颗粒为金红石,由于金红石含量少,仅对颜色成因有部分贡献。  相似文献   
6.
用天然矿物透闪石制备硅酸钙镁晶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晶须是一种微米级针状单晶体,用于复合材料增强,原料和生产成本高.该文介绍的新型晶须材料硅酸钙镁晶须,采用天然矿物透闪石为原料,通过选矿、分散、水热生长、煅烧等流程制备.硅酸钙镁晶须外观为白色至淡黄色粉体,摩氏硬度5.5~6.0,密度3.0~3.3 g/cm3,容重为0.1~0.2 g/cm3,折射率1.60~1.62,含水量 0.3%~0.8%,pH值8~9.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证明,硅酸钙镁晶须长度为15~60 μm, 平均长度37 μm; 直径 0.5~1.0 μm,平均0.65 μm;长径比为20~100,平均长径比为50∶1.硅酸钙镁晶须化学分子式为Ca2Mg5[Si8O22] (OH)2·n{CaMg[Si2O6]·Mg2[Si2O6]}, 其中n = 0.05~0.1,实际上是具有表面辉石薄层的透闪石针状晶体.实验表明,添加20%~40%硅酸钙镁晶须的聚丙烯复合材料,与纯聚丙烯材料相比,拉伸屈服强度提高了0.4~0.95倍,拉伸断裂强度提高了1.29倍,弯曲强度提高了0.62~1.43倍,弯曲模量提高了0.62~1.43倍,热变形温度提高了34.5~45.7℃,维卡软化点提高了10.3~13.7℃.与添加等量的钛酸钾晶须相比,硅酸钙镁晶须对提高聚丙烯的增强、增刚和耐热性能效果更好.硅酸钙镁晶须在原料价格和制备成本上比目前任何晶须都有明显的优势,是一种极有前途的新型高性价比晶须材料.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在工艺美术陶瓷的坯料中加入适量透闪石 ,制成工艺美术陶瓷 ,透闪石起了降低烧成温度、节约能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28℃-1150℃温区对昆仑白玉进行高温原位X射线衍射实验,研究了升温和降温过程的物相变化,结果表明昆仑碧玉在常温下主相为Ca2Mg5Si8O22(OH)2,晶格参数a=9.818,b=18.047,c=5.275,α=90°,β=104.6°,γ=90°,空间群为C2/m,属于单斜晶系;升温过程中在800℃时少量杂质白云石(CaMg(CO3)2)分解,少量杂质滑石(Mg3[Si4O10](OH)2)在900℃-1050℃分解,1000℃左右透闪石结构被破坏,存在形成CaMgSi2O6的两种机制,直到1150℃阳起石结构完全被破坏,最终产物中主要是透辉石CaMgSi2O6,还有少量CaSiO3,MgSiO3;降温过程的图谱表明这种高温相变是不可逆的.  相似文献   
9.
四川软玉(透闪石玉)猫眼热相变的Raman光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Raman光谱和X射线粉晶衍射谱(XRD)对四川软玉猫眼热相变的过程和最终产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热至900℃时,软玉猫眼中透闪石完全脱OH基,结构被破坏,出现新物相671cm^-1的特征强单峰。至1000℃时,1014cm^-1谱峰强度显著增强,同时出现573和934cm-1的弱谱峰。至1100℃时,1033cm^-1弱谱峰出现。研究表明热转变的最终产物是一种成分和结构都类似于透辉石的Ca-Mg辉石。这一结果被XRD测试所证实。  相似文献   
10.
辽宁岫岩透闪石质河磨老玉中石墨的成因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墨常出现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及热液蚀变交代作用过程中,是成岩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指示性矿物。辽宁岫岩透闪石质玉、特别是其中河磨老玉(子料)中常常含有大量的石墨,目前,对这些石墨形成条件及其与闪石质玉石成因联系知之甚少。通过显微岩相学、拉曼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分析,探讨了辽宁岫岩河磨老玉中石墨与透闪石质玉矿的成因联系。河磨老玉中的石墨呈条带状、星点状和云雾状3种分布形态,计算获得的石墨化度值在0.562~0.644之间,菱面体多形含量变化在19.52%~23.00%,温度范围为454~623℃,与角闪岩相变质峰期温度基本一致,明显高于前人获得的透闪石质玉的形成温度范围。结果显示,河磨老玉中的石墨与闪石质玉石是不同地质作用产物。结合野外地质产状,推测河磨老玉中的石墨形成早于闪石质玉石,是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残余矿物。透闪石质河磨老玉石墨的特征暗示辽河群含石墨方解石大理岩、含石墨的透闪变粒岩、透闪岩大理岩可能是河磨老玉主要的原岩,而透闪石玉是多期次/阶段成矿作用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