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1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奶牛精子尾部颈段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精子尾部颈段的中央结构是连接片(connecting piece).连接片具横纹,由踝状突(capitulum)和9条节柱(segmented columns)构成。踝状突位于核后端的植入窝中。踝状突的腹面与节柱相连。有3条节柱在近踝状突腹面处聚集成为一条较大的节柱,与踝状突前端的腹面相连。另有2条节柱也在近踝状突腹面聚集成为另一条较大的节柱,与踝状突后端的腹面相连。其余4条节柱与踝状突两侧的腹面相连。9条节柱的末端分别与9条外周致密纤维(outer dense fibers)相连。近端中心粒位于踝状突之中,远端中心粒分裂成为9条柱状结构。每条柱状结构分别依附于每一条节柱与外周致密纤维连接处的内侧。在远端中心粒的中央有轴丝的两条中央微管和两条内棒(internal robs)。在连接片的外侧方还有线粒体。线粒体不形成线粒体鞘。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比较髓外固定系统,髓内固定系统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方法:将22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资料完整的患者分动力髋螺钉(DHS)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组、人工股骨头置换组(HHA)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DHS组82例、PFNA组68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70例.男性92例,女性128例,年龄70~101岁,平均79.8岁,骨折按Jensen-Evans分型:Ⅰ型22例、Ⅱ型51例、Ⅲ型78例、Ⅳ型44例、Ⅴ型20例、R型(逆粗隆型)5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患髋功能及并发症等.结果:术后患者获得8~24个月随访,平均13个月.三组疗效满意,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内科合并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PFNA组与DHS组及人工股骨头置换组、PFNA、DHS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手术时间最短,术中出血量最少,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手术时间最长,术中出血量最多,DHS组居中.术后下地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与PFNA组、DHS组、PFNA组与DHS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折愈合时间PFNA组与DHS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29例(13.2%).人工股骨头置换组Harris评分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方法均可以有效的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但应根据年龄、身体状况、骨质疏松情况、骨折类型等进行综合评估.对于不稳定型并有严重疏松且不能耐受关节置换术者,髓内固定为首选;对于高龄不稳定骨折,严重骨质疏松,术前可行走,能耐受一次较大手术者可首选人工股骨头置换.而对骨折稳定、骨质疏松不严重、身体状况较好者,也可选用DHS髓外固定.  相似文献   
4.
临床研究表明,不同节段骨水泥增强椎体能够有效预防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 PJK),然而其中的生物力学影响尚不清楚。针对这一现象,本研究基于正常人体脊柱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数据,通过临床手术方案构建了T10-S1骨质疏松症胸腰脊柱后路固定(Posterior Thoracolumbar Spinal Fixation, PTSF)T11-S1及PTSF分别联合T10、T11或T10&T11节段椎体骨水泥增强(Vertebral Body Cement Augmentation, VBCA)构建的PTSF+T10VBCA,PTSF+T11VBCA,PTSF+T10&T11VBCA 4种手术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发现骨水泥增强椎体对于预防PJK有明显效果,单节段椎体增强会产生较大的松质骨骨折风险,因此,双节段椎体增强术对PJK的预防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锁定接骨板与解剖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及解剖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56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关节功能评分(score)等方面的差异.结果:56例均获随诊,随诊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锁定接骨板组术中出血量(134.55±3...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磁共振成像联合X线对肱骨近端骨折的诊断价值。选取120例疑似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多层螺旋CT(MSCT)结果为“金标准”,最终确诊为肱骨近端骨折患者90例,非肱骨近端骨折30例,行磁共振成像、X线检查,分析磁共振成像联合X线对肱骨近端骨折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磁共振成像联合X线对肱骨近端骨折的Neer分型的诊断检出率为93.33%,高于X线的66.67%、磁共振成像的72.2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X线、磁共振成像单项诊断相比,两项联合对肱骨近端骨折分型的诊断价值较高(P<0.05),可为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分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的目的 是利用ABAQUS二次开发环境,将基于应变能密度准则的骨自优化理论,编写成骨重建仿真算法.可以提取仿真模拟的密度分布数据作为场变量以云纹图的形式显示出来.通过计算骨组织密度的变化趋势分析骨重建过程.建立二维悬臂梁模型,进行200步迭代计算.结果 显示密度分布呈现出桁架结构,验证了基于ABAQUS二次开发环...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DRL)分层控制的双足机器人多模式步态生成系统. 首先采用优势型演员-评论家框架作为高级控制策略,引入近端策略优化(PPO)算法、课程学习(CL)思想对策略进行优化,设计比例-微分(PD)控制器为低级控制器;然后定义机器人观测和动作空间进行策略参数化,并根据对称双足行走步态周期性的特点,设计步态周期奖励函数和步进函数;最后通过生成足迹序列,设计多模式任务场景,并在Mujoco仿真平台下验证方法的可行性. 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双足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行走的稳定性以及泛化性.  相似文献   
9.
去除脉冲噪声是图像复原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提出一类非光滑非凸模型来恢复模糊和脉冲噪声污染的图像,该模型具有灵活的先验信息引入机制,如盒子约束或低秩等.为了求解所提非凸问题,我们采用近端线性化最小化算法.对于算法中的子问题,我们运用交替方向乘子法.在目标函数满足Kurdyka-Lojasiewicz性质的假设下,我们证明所提算法的全局收敛性.数值实验表明,在主观和客观质量评价方面,我们的方法优于$\ell_{1}$TV和非凸TV模型.  相似文献   
10.
从含有噪音的离散样本中恢复连续信号是一个基本问题,它在信号,图像处理,医学工程,控制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提出了一个基于小波框架方法的信号重构模型,并运用增广Lagrangian乘子法和加速近端梯度法来求解该模型,从而从混合或未知类型噪音的离散样本中恢复连续信号.进一步,给出了重构模型解的L_2范数误差分析.最后通过数值实验,从噪音样本中恢复连续信号,突出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